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关于如何结合新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德育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 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德育的目标和要求认识模糊、德育模式陈旧僵化,甚至还出现了德育缺位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当前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德育目标应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依据各自人才培养要求,对德育进行调整。然而,我们过去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所设定的德育目标和模式都采用同本科院校的思路,这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德育的开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德育目标。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看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在技能和技术方面要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需要,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也要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需要,而且更多地强调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因此,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更多地强调综合性、实用性,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高职学生需要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这就不但要求高职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为此,高职德育必须适应这些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协调。
2、办学特色的鲜明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因此,高职具有这个高等教育类型的明显鲜明办学特色,主要表现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德育也要顺应这一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结合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寻求合作的具体方式,实现校企之间对学生德育的和谐统一。
3.学生素质的多样性。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组成多样,高职学生具有整体质量相对较差,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理论基础、思维习惯等均比较差,尤其是对理论学习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教学体系的时候,要立足这些现实情况和其长远发展,将现实与未来、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不合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过快,各高职院校及管理部门来不及对高职德育进行研究和调整,因此,对高职生德育目标的设计大多参照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标准。然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属于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教育使用同一标准,是不公平也是不合适的。因此,这脱离了高职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
2、德育内容陈旧滞后。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德育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看待分析出现的社会问题。但在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针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教育还很不够,德育内容滞后于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不断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德育内容,德育工作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3、德育方法陈旧老套。在德育工作的长期实践中,高职院校基本坚持了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为今后开展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就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过去那种不能因势、因人、因地制宜地开展德育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用了,这就大大影响了德育实施的效果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改革和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开创高职院校德育的新局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较为厌恶理论学习,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常常被当做落后生看待,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如果老师能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培养他们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一个自由和谐的氛围,从而使德育工作更易开展。
2、开辟新的德育场所,大力开展网络德育工作。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德育的战场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和校园内的德育活动。相反,德育的场所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网络和校外德育基地已经成为德育的新战场。如果我们的德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德育就是无效的教育。高职德育工作者应该多从网上吸取养分,从网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网络进行德育,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各个环节,强化自我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分量,使高职德育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3、营造德育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根据高职学生是好动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技能、技巧比赛。根据职业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德育应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劳模、师傅等榜样的人格力量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真正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的技能型人才。
总之,鉴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德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目标和内容等方面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辅之以适宜的德育模式,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 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德育的目标和要求认识模糊、德育模式陈旧僵化,甚至还出现了德育缺位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当前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德育目标应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依据各自人才培养要求,对德育进行调整。然而,我们过去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所设定的德育目标和模式都采用同本科院校的思路,这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德育的开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德育目标。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看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在技能和技术方面要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需要,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也要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需要,而且更多地强调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因此,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更多地强调综合性、实用性,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高职学生需要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这就不但要求高职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为此,高职德育必须适应这些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协调。
2、办学特色的鲜明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因此,高职具有这个高等教育类型的明显鲜明办学特色,主要表现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德育也要顺应这一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结合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寻求合作的具体方式,实现校企之间对学生德育的和谐统一。
3.学生素质的多样性。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组成多样,高职学生具有整体质量相对较差,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理论基础、思维习惯等均比较差,尤其是对理论学习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教学体系的时候,要立足这些现实情况和其长远发展,将现实与未来、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不合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过快,各高职院校及管理部门来不及对高职德育进行研究和调整,因此,对高职生德育目标的设计大多参照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标准。然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属于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教育使用同一标准,是不公平也是不合适的。因此,这脱离了高职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
2、德育内容陈旧滞后。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德育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看待分析出现的社会问题。但在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针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教育还很不够,德育内容滞后于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不断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德育内容,德育工作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3、德育方法陈旧老套。在德育工作的长期实践中,高职院校基本坚持了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为今后开展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就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过去那种不能因势、因人、因地制宜地开展德育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用了,这就大大影响了德育实施的效果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改革和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开创高职院校德育的新局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较为厌恶理论学习,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常常被当做落后生看待,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如果老师能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培养他们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一个自由和谐的氛围,从而使德育工作更易开展。
2、开辟新的德育场所,大力开展网络德育工作。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德育的战场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和校园内的德育活动。相反,德育的场所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网络和校外德育基地已经成为德育的新战场。如果我们的德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德育就是无效的教育。高职德育工作者应该多从网上吸取养分,从网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网络进行德育,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各个环节,强化自我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分量,使高职德育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3、营造德育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根据高职学生是好动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技能、技巧比赛。根据职业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德育应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劳模、师傅等榜样的人格力量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真正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的技能型人才。
总之,鉴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德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目标和内容等方面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辅之以适宜的德育模式,才能取得更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