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异菸肼首先为拜耳药厂科学实验室Offe氏(1950年)所合成,并经药理学家G.Domagk氏用动物试验证实其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因其分子量小(137),抑菌力强,易吸收、而排泄亦快,一般治疗剂量的毒性低微,副作用少,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安全。1952年2月文献上初次发表关于异菸肼治疗结核病过程中能产生抗药作用后,引起临床家们的注意。近四年多来的临床观察,文献上陆续发表有关异菸肼的副作用及毒性反应的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菸肼首先为拜耳药厂科学实验室Offe氏(1950年)所合成,并经药理学家G.Domagk氏用动物试验证实其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因其分子量小(137),抑菌力强,易吸收、而排泄亦快,一般治疗剂量的毒性低微,副作用少,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安全。1952年2月文献上初次发表关于异菸肼治疗结核病过程中能产生抗药作用后,引起临床家们的注意。近四年多来的临床观察,文献上陆续发表有关异菸肼的副作用及毒性反应的报告,严重者甚至死亡,如Auersbach氏等曾报告二例因接受异菸肼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给药量不超过5毫克/公斤体重,经过一段时期忽然发生呼吸迫促,心动过速及心前区压迫感,不久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近来在使用异菸肼治疗肺结核病过程中,曾发现白血球减少症一例。国外文献,仅见到Ferguson氏Varadi及Killeher二氏先后报告因服用异菸肼而引起颗粒性白血球减少症共二例,国内文献尚未见有此报告。值此药被广泛应用之际,此种反应的发现值得大家警惕,兹将著者所见之一例介绍于后,并略加讨论。
其他文献
异菸肼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其毒性、副作用已有不少文献记载,而其中特别以服用此药后所引致的菸草酸缺乏在所有反应中尤占多数。国内最近有赵氏(1)报告急性蜀黍疹及吴氏(2)报告中毒性精神病各一例,前者显系服药后所引致的菸草酸缺乏,而后者根据其停药及用菸草酸治疗之后而获全愈,亦可证明该例确由同一病因所引起。作者近亦遇见一例,因用异菸肼治疗而出现有类似的毒性反应,所异于赵氏者,为此患者并无皮炎等症状,而有显
五年来我院收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甚多,据刘氏统计为同期间收容器质性心脏病之6.3%。较White氏1925年之0.9%;1950年之1.1%为高,与Spain及Handler二氏之6.3—10%相近;说明在长春市一带受此病害者为数不少。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多在天气寒冷或寒暖交接的时候,合并呼吸道感染,发生心力衰竭而入本院。本文报道57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
近年来蛇草根制剂(Reserpine,Serpasil等)很广泛的被应用于高血压病和某些精神病的治疗上。其副作用据一般文献所载均不严重,其中属于胃肠系统者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大便较稀甚而腹泻。虽然如此,蛇根草疗程中并发严重消化系统症状的报告文献中已见数起。Denny氏等在作高血压病治疗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例在调换慰安剂为Reserpine的过程中出现溃疡病症状。Haverback氏等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为罕见的疾病,自1869—1902年West氏报告了54例,但观察记录不全。1902—1920年Walker氏报告二例并搜集各国文献记载共31例,其中29例为慢性,2例为急性;自1920年后,各国报告亦不过10余例而已。而国内尚无此种病例报告。
自Аринкин氏于1927年首先采用胸骨穿刺抽取骨髓,以代替胸骨环锯术以来,骨髓检查已成为广泛采用之诊断方法,而胸骨迄今仍为常用之刺穿部位。盖以胸骨所在部位表浅,骨质单薄,易于穿刺,且该处即在年龄较大之人亦含有丰富之红髓,故为骨髓穿刺之理想所在。然胸骨穿刺常使患者恐惧或因此而拒绝检查。实际上胸骨穿刺亦确较危险。胸骨髓质一般之厚度为5—15毫米,前后二层均甚薄,尤以后壁为甚,心脏与大血管则位于胸骨
在长期发热的病例中,热呈回归型者并不罕见,除较常见的病因如回归热、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等外,淋巴瘤类疾病亦可以间断发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我们于1954年曾遇一周期热病例,前后发作共28次,病程长达19个月之久,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瘤。鉴于国内文献中尚少类似报告,因将该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整理成文,以供同道的参考。
在2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著者观察了21次单独用口服或注射利血平的疗效。
考地松及其衍化物所引起的胃部病变临床与动物的实验观察
无脉病是国内比较少见的疾病。其主要特点为桡动脉搏消失、血压不能测得,有上肢缺血及脑缺血的症状,可伴有眼底改变,血沉快、白血球轻度增加,游走性关节疼痛、鼻衄及其他症状。严重进行性病例有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心律过速、下肢血压升高、左心室受累等征象。本症多发生于青年妇女。构成上述症状的基本病理改变为主动脉弓之头,臂部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脉管炎。其发病原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都了解胃的分泄机能参与贫血的发病机制,但文献上很少有关缺铁时胃肠道改变的报道。作者报告了85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各种典型的缺铁性贫血(萎黄病,胃酸缺乏性贫血)共49例。第二类是缺铁症,共14例,其红血球数与血红蛋白正常。从血像看来无显著贫血现象,但是有一些临床症状与体征,如指甲、粘膜的改变、疲乏、眩晕等组织缺铁现象,铁吸收试验表现有高度的血铁过高现象。第三类为慢性失血后贫血,如痔疮、流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