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及改革创新的核心关注点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为主题的第九届中青年职教论坛于2014年底召开。对会议提交论文和主题发言的整理发现,可以将会议核心论点概括为如下几方面:普职融通、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转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点;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创新和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建设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学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学徒制;办学体制;校企融合;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9-0033-05
  2014年12月27~28日,第九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在石家庄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会议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发展策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衔接体系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学校管理模式改革与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立”“职业学校校长与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制度创新”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分为中青年论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博士研究生沙龙、硕士研究生沙龙四个部分。会议共收到论文12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40多名研究者作了主题发言。本文旨在对相关主题发言及提交论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行概述和评析。
  一、普职融通、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转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根据国家政策部署,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有20余位代表提交了论文,多位青年学者作了学术交流。
  天津大学贾旻博士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融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演变也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过程:职业教育被纳入国家体系——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渗透、整合,表现为职业技术以及职业课程作为一个体系贯穿基础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实践路径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机构组织形式上,不同教育机构相互协作、企业积极参与;在学校管理运行上,完善分系统构建国家资格框架体系。
  与普职融通相对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纵向衔接。沈阳师范大学蒋春洋副教授从国际比较的视角介绍了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一是日本的对口入学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在高等专门学校实施五年一贯制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二是英国的单元衔接模式,其实质是把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根据培养标准分为若干教学单元,对课程进行统一编排,分别属于五个阶段,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属于前三个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属于后两个阶段,通过自然过渡来完成衔接;三是美国的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实现其与高中后技术课程的衔接来完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四是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AQF)的标准,“培训包”也分为不同层级与资格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这几种模式出发,蒋春洋认为,有效的中高职衔接具有如下特征: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有效的政策支持、重视课程内容衔接。据此,她提出,我国中高职衔接要采取如下策略:建立并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制度,制定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唐林伟博士提出,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用动态的发展眼光看待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上升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衔接关系也不是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它们之间应该是基于职业资格体系的等级的上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但仍需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中高职衔接不仅是中职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更是他们职业成才的通道。
  江苏师范大学陈鹏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大职教观的视野,全面考察职业教育的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个基本维度。具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应在满足经济发展的“高端性”需求、人民群众的“广泛性”需要和职业人个体的“普适性”需要等外部需求的基础上,建构包容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的前后一体化内部结构,并试图通过学科课程渗透、高等预科教育、院校合作联盟和职业精神训育等模式实现不同层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合。
  天津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闫智勇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旨归是,在国家层面统一标准和法制保障下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和企事业单位职业培训齐抓并举且能互通互融,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一脉相承且能兼顾分流、就业和转岗换业等多种需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且能双向转换,其目的一是以多元化的办学模式解决职业教育自身在空间上的二元对立性和生产力分布的不均衡性。二是以一贯制的办学体系和职普融通、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等值互换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为平台,满足主体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需求的多样性。
  推动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与会人员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证,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具体策略。江苏理工学院臧志军博士从西方高等教育产生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深层机制。他认为,可以将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实践之间的互动作为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工具,中国大学的问题不在于“应用性”是否足够,而在于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实践之间的失衡。在大学中增强职业主义并不一定必须要把大学或大学中的学院整体职业教育化,也不一定必须要把大学中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化。应该像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一样,建立起课程分类体系,将那些贴近生产实际的知识按照职业教育的逻辑进行教学,将那些在专业内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按照专业教育的逻辑进行教学。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相当一部分课程的职业教育化,而不是整个学校或整个专业的职业教育化。   四、建设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学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
  作为论坛的重要一部分,会议还专门召开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天津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多位研究者就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意见。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作了题为“概念、框架、范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范式创生思维”的主体发言。他指出,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面临三方面缺失:一缺“特质性”的概念,二缺“学理性”的框架,三缺“科学性”的范式。基于此,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要追求“三有”:一是建构体现五大特征的学科概念,包括来源性概念、专业性概念、解释性概念、结构性概念、全息性概念;二是建构体现三大特征的“学术框架”,包括领域性框架、分析性框架、法则性框架;三是建构体现四大特征的“科学范式”,包括理念性范式、模型性范式、程序性范式、纲领性范式。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广芬教授指出,学科发展是一种在特定学术规范作用下的科学活动,需要学科共同体成员在学术活动中保持相对的边界一致、标准一致以及行为模式一致。她强调,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主体人”为目的的超越性教育,是以“探索为本”的创造性教育。研究生教育应着力于培养学生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坚持如下原则:原创性——研究生不仅能解决常规问题,而且通过研究、探索,提出并解决新问题。整体性——以广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基础理论形成宏大的知识背景。前沿性——研究生教育应是动态的过程,注重把科学体系中的问题和争论介绍给学生,并启发学生用科学的逻辑分析手段予以梳理判断。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徐国庆作了题为“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创新”的主题发言,他通过介绍德国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情况,认为“如何规划学科点的师资结构、如何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如何转换研究范式、如何使学科从边缘走向次中心”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海宗副教授介绍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关系。他认为,学术性硕士更加关注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更高。专业硕士在保留了学术性学位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更加关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此出发,两者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和侧重点。如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学位,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因此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河北省职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孙志河介绍了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包括建立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建立研究生科研专项经费、建立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实践制度、建立职业能力提升平台,等等。
  五、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所提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目前学界和政策层面的视野,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正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首先,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角度看待应用型本科的转型问题。江苏理工学院臧志军提出的从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等视角看待应用型本科转型问题,为当前的应用型本科转型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依据这一视角,应用型本科发展并非仅仅是高等教育分类的问题,而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不同职能定位的问题。
  其次,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看待学徒制在我国的发展问题。近几年来,学徒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很多职业院校试点推广。但是,由于社会背景与教育传统不同,我国不可能完全引进西方企业本位的精细化的学徒制实施模式,根据本次会议的相关观点,我国可以将西方学徒制的精髓,即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实现更加紧密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给学生充分的工作场所实践机会等理念充分引进到目前职业教育所有的专业教学中,而不仅仅是在某些专业进行学徒制试点。
  第三,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提高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引进企业化管理方式到职业学校中,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第四,建构独立的概念体系、学科框架和研究范式是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弱化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次论坛上,朱德全教授所提出的未来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追求目标,以及闫广芬教授提出的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原则为职业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其他文献
近日,玉柴股份公司与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就共同建立“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的支撑职业院校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此次合作,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将为玉柴技能人才的引进提供帮助,进一步促进玉柴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职业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和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及生产服务的本领。
摘 要 以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水平的提升,需要系统培养和长期熏陶。根据土建类高职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独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课程应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建筑与人文、园林与艺术和语文应用知识于一体,采取模块化设计,并以专题和讲座的形式授课。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方案;土建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
“咔嚓”一声门响,我知道一场战争将要开始了……  “要出去啊!” 爸爸从卧室走出来,睡眼惺忪。  “是啊,家里都没菜了,我出去丢个垃圾,顺带买点菜回来。”妈妈已经换好了鞋。  “我去吧,这外面挺不安全的。”爸爸看似漫不经心地说着。  “这有什么嘛,又不远。我很快就回来 。”妈妈拿起钥匙准备开门。  “平时在家里也没怎么帮你干活,这跑腿的事还是我去吧。”爸爸弯下腰准备换鞋。  这表面上看似是一场平和
1月18~19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国家行政学院联合承担并组织实施的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结题会在杭州召开。课题组组长、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作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作课题研究报告。据介绍,该课题共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105个子课题,共有73所院校和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其中,高职62所、中职4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热情点赞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其中包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的“延安精神”,敢于拼搏、愈挫愈勇、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甘当标杆旗帜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
入选理由 以调研需求为基础,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农民学习规律,狠抓向往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及保障体系建设,为全国县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路”。  亮 点 狠抓向往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体系建设。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等20个部门和19个乡镇人民政府、东山峰管理区及国有农林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
1月17日,宁波市贸易局和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成立宁波家政学院,依托宁波卫生职院现有资源,以家庭服务行业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开设全日制相关专业和开发中短期职业培训项目为主要途径来培养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技能人才。
摘 要 职技高师的培养目标既包括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包括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的培养。基于培养目标定位,职技高师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可设计为四个模块:操作技能模块、理论拓展模块、师范技能模块和职业素质模块。各模块既有独特功能,又相互联系,由基础到综合,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 电子商务;职技高师;职业核心能力;实训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摘 要 以合肥地区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兼职与就业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兼职动机积极向上,但所从事的岗位专业相关性和技术水平较低,对大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对就业没有发挥出兼职应有的正向显著推动作用;相关性研究发现,在兼职影响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兼职动机、兼职岗位的专业相关性、兼职带来的工作机遇和兼职对就业信心提升度与就业具有正向相关性,其
作为安徽省霍邱县陈埠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罗厚平对农村职业教育有着更深的感受。他主张,农村职业教育要发展,就要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实行农科教结合,构建农村职教网络。他很自豪,全县70%的兽医都是自己学校培养的。他提出,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有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有学科专业的建设,“柳编是霍邱县的支柱产业,我们开办了柳编班。霍邱县是养殖大县,我们开办了养殖培训班”。罗厚平说,学科、专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