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分发挥其健康个性和特长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山西警官职业学院提出了“素质模块育人制”,本文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实施方式和创新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了介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 警官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0年,我院在认真分析人才市场情况和生源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即“素质模块积分制”,并迅速在全院推开。2004年,该教育教学模式已向全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申报了课题,并被立项。目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评估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我们正在进一步总结、完善,并将完善后的育人体系命名为“素质模块育人制”。
一、“素质模块育人制”的主要内容
“素质模块育人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有机联系的五个模块,即思想道德素质模块、基础文化素质模块、专业文化素质模块、身体心理素质模块和警体技能素质模块。五个模块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均设置了模块培养目标,具体为:思想道德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正确地认知,正确地做人,正确地处事,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基础文化素质旨在使学生掌握和具备大专或相当于大专(或高中)学历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在这些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文化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职业技能及一定的专业评析能力和创新精神;身体心理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和普体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与其生理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健康体魄和普体技能及心理调适能力;警体技能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体现警院特色的警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体现个性特长的特种警体技能或其他艺术才能。
每个模块根据教学条件和实际需要,一般均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又分为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选修课程分为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
考核评价内容:“素质模块育人制”考核评价学生的内容按模块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评价是非的能力;基础文化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表现;专业文化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设定课程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对应职业的业务组织、操作、文书制作等应用能力及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论整体或某一方面的评价能力和创造性见地情况;身体心理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普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设定的普体项目的达标情况和必要的健康测试情况;警体技能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设定的警体技能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设定的警体达标项目的达标情况和特种技能的掌握情况。
考核评价方式:“素质模块育人制”对学生学业评价采用百分考核制,并实行“单科成绩”和“模块汇总成绩”结合制评价学生,即在每学期结束后,对每个学生的考核成绩按模块内设定课程进行成绩汇总,模块内课程成绩互补后达到该模块规定总成绩60%以上者即为合格,但核心课程具有否决权,即核心课程不及格否决所属模块合格。
二、“素质模块育人制”的实施
“素质模块育人制”旨在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使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够具备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实施除了要具备一系列配套制度之外,关键要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建立适宜的教学评价制度。对此,我们已建立了“学业成绩考核及管理办法”、“学习标兵奖励制度”、“分模块学习标兵奖励制度”、“单科成绩优秀奖励制度”、“特长才艺项奖励制度”等制度,并且在实践上,要求所有教师本着高职教育宗旨,打破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加强课堂互动,打破一、二课堂形式上的严格界限;教学评价手段上要灵活多样。
三、“素质模块育人制”的创新之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了按单科成绩评价学生的制度,实行“单科成绩”和“模块汇总成绩”结合制评价学生,其出发点是在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健康个性和特长。
2.设置了一个严密而科学的教育体系。“素质模块育人制”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设置了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警体技能素质五个有机联系的素质模块,形成了一个以德育为灵魂,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以基础文化教育和身体心理素质为载体,以警体技能素质为羽翼的严密而科学的教育体系。
3.实行按 “单科成绩”和“模块汇总成绩”结合制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等 警官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0年,我院在认真分析人才市场情况和生源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即“素质模块积分制”,并迅速在全院推开。2004年,该教育教学模式已向全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申报了课题,并被立项。目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评估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我们正在进一步总结、完善,并将完善后的育人体系命名为“素质模块育人制”。
一、“素质模块育人制”的主要内容
“素质模块育人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有机联系的五个模块,即思想道德素质模块、基础文化素质模块、专业文化素质模块、身体心理素质模块和警体技能素质模块。五个模块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均设置了模块培养目标,具体为:思想道德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正确地认知,正确地做人,正确地处事,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基础文化素质旨在使学生掌握和具备大专或相当于大专(或高中)学历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在这些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文化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职业技能及一定的专业评析能力和创新精神;身体心理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和普体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与其生理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健康体魄和普体技能及心理调适能力;警体技能素质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体现警院特色的警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体现个性特长的特种警体技能或其他艺术才能。
每个模块根据教学条件和实际需要,一般均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又分为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选修课程分为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
考核评价内容:“素质模块育人制”考核评价学生的内容按模块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评价是非的能力;基础文化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表现;专业文化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设定课程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对应职业的业务组织、操作、文书制作等应用能力及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论整体或某一方面的评价能力和创造性见地情况;身体心理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普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设定的普体项目的达标情况和必要的健康测试情况;警体技能素质模块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设定的警体技能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设定的警体达标项目的达标情况和特种技能的掌握情况。
考核评价方式:“素质模块育人制”对学生学业评价采用百分考核制,并实行“单科成绩”和“模块汇总成绩”结合制评价学生,即在每学期结束后,对每个学生的考核成绩按模块内设定课程进行成绩汇总,模块内课程成绩互补后达到该模块规定总成绩60%以上者即为合格,但核心课程具有否决权,即核心课程不及格否决所属模块合格。
二、“素质模块育人制”的实施
“素质模块育人制”旨在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使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够具备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实施除了要具备一系列配套制度之外,关键要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建立适宜的教学评价制度。对此,我们已建立了“学业成绩考核及管理办法”、“学习标兵奖励制度”、“分模块学习标兵奖励制度”、“单科成绩优秀奖励制度”、“特长才艺项奖励制度”等制度,并且在实践上,要求所有教师本着高职教育宗旨,打破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加强课堂互动,打破一、二课堂形式上的严格界限;教学评价手段上要灵活多样。
三、“素质模块育人制”的创新之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了按单科成绩评价学生的制度,实行“单科成绩”和“模块汇总成绩”结合制评价学生,其出发点是在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健康个性和特长。
2.设置了一个严密而科学的教育体系。“素质模块育人制”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设置了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警体技能素质五个有机联系的素质模块,形成了一个以德育为灵魂,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以基础文化教育和身体心理素质为载体,以警体技能素质为羽翼的严密而科学的教育体系。
3.实行按 “单科成绩”和“模块汇总成绩”结合制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