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成长经

来源 :都市家教·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师的征途上,我已走过了十个春秋,时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触。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那种能静下来捧上一掬书香、学识丰富、有人文底蕴及思想和眼光的老师是深受学生喜爱敬佩、家长高度赞誉、同行普遍欣赏的。除了专家引领、外出学习、校本教研等途径外,我想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书。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从而感悟教育教学上破蛹化蝶地跨越。
  一、浸润心灵的绿地
  刚走上教师岗位,我满怀期待,胸怀激情,充满干事创业的情怀。然而当站在讲台上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领悟了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我执教的是屈原的《离骚》节选,端午节习俗导入,吸引学生进入课文情境,重点字音疏通到位,简介作者生平等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文本解读,当解释“惟庚寅吾以降”时,有同学就问,老师,你是什么时候出生呢?我被难住了,不予理睬作罢。陶渊明《归园田居》篇,描写的是优美田园风光,表现他厌恶官场,重归田园时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有同学说陶渊明逃避现实,为官不作为,没有心忧百姓,兼济苍生,我以时间有限为由,不作解释。
  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提问,我有点难以招架,总是以时间有限或课余讨论为托辞。想想这些尴尬的现实,究其原因是面对一篇文章,我只是粗略浏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學教参,孰不知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好,我都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要想在教学上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必须博览群书。
  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们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反复挑选之后而入选的。我认真钻研教材,读懂读透课文,给学生耐心讲解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点燃师生心灵之间的碰撞,带领他们进入一篇篇美文的精神殿堂。
  名家名篇有时受教材篇幅的限制,有些作品是节选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不是只读教参上的故事梗概,而是真正地去阅读与教材课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去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比如教材里《“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主要是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具体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和“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而作者陈廷一在全文中是要给读者展现一位屡战屡败,坚忍不拔,崇民主尚共和,倡导“三民主义”救中国的民主战士,因为有了之前的全文阅读,让我在教这篇节选课文时更能统观全局,分析把握精准到位。
  《论语》《资治通鉴》等古代经典著作,让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先贤的睿智和远见卓识;三毛、刘墉、余光中等作家作品,让我心扉开启,生命温暖,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和人生;科技、文化、历史、军事等方面的书籍,让我博古通今,捕捉时代的信息,把握时代的脉搏。
  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发觉“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的广度,丰富了我的知识面,让我的心灵在浮躁中得以片刻宁静,让我朝着一名“百度型”的教师迈进。
  二、开启智慧的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担任班主任时,我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心想这样就能树立教师的权威和尊严,学生就会很“听话”。可一个月的班级考核下来,结果事与愿违,排名靠后,班上有学生违纪多、班上卫生差等问题。师傅推荐我去看看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翻阅著作第一章,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选择积极角色进入工作生活。我明白了,威严不等于尊严,我要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做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衰乐,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地亦师亦友的爱。后来在开展爱护班集体、成长的历程、感恩等活动教育学生时,我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大哥哥的身份,有情有义、有理有据地与学生交心。
  自从关注了李镇西的微博,接触到《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著作,我的语文教育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执教《台阶》,课前我的预设是着力围绕建造台阶,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课上按照台阶建造前、建造中、建造后三个部分,学生能较快地找到相关描写语段,认识人物,当预设的精彩一一呈现,我的心中一阵窃喜。可此时,一男生用教室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的声音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班上做下调查,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赞同,怎么办?含糊跳过?突然间想到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二字。我当即做出“父亲建台阶,值不值得”辩题,正反方各自进行观点阐述,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一致认同父亲的倔强、勤劳、朴实、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农民形象。
  《有效地教学方法》《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等优秀教育类书籍和报刊,我细读且灵活地运用到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甘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学生对于我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还是出错时,我会说很蓝瘦,香菇(难受,想哭);在作考前动员学生时,我希望学生都能使出“洪荒之力”,考出让大家满意的成绩;辨析汉语中没有“举足无措”,只有“手足无措。”
  读书,就是教育教学最好的备课。读书的深度,让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理论基础,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三、滋养情操的花朵
  韩愈《师说》里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道义,亦是当今的育人。我的工作对象是一群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
  学校给每位教师赠送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和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两本书。在细读这两本书后,陶行知老师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思想让我顶礼膜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曾经学生违纪,导致班级扣分,我采用的是“惩罚”的方式,扣一分,罚扫教室卫生一天,以此类推。但是,这样“冷冰冰”的规则却丝毫不起作用,唤醒不了学生向善的心,反而被罚得多的学生会麻木,甚至破罐子破摔。如今,我不再实行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带上几个班干部,帮着被“罚”的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边打扫边聊天,其乐融融,在温馨的氛围中,给班级扣了分的孩子们内心的“愧”会被渐渐地唤醒。
  李镇西老师书中“爱”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良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卫生包干区因为打扫不干净扣分了,下课我们一起再去打扫”班会上我和风细雨地说到。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个个低着头,不说话。到了包干区,我以身作则,带头动手拔杂草,把垃圾捡到垃圾桶里,和学生一起清理废物。一次,二次,三次……,我身体力行,跟学生热火朝天地一起劳动,这比在课堂上反复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保护清洁卫生要有效得多,之后班上从没有因卫生不合格而扣过分,班上学生也因爱护卫生多次受到表扬。在文娱、体育、等各种课外活动中,我加入到学生群中,与他们游戏、欢乐,既交流感情,增进了友谊,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我身上获得了教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读书的高度,启迪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的教师修养,滋养了我的道德情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让我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一步步成熟,慢慢地破蛹而出,成为飞舞的彩蝶。我深切地感悟到:在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中学生法治教育存在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深度;主体单一,缺乏全面性;中学生本身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而“互联网+”大背景对这一工作的展开有着丰富形式、扩大资源、提高灵活性等有利影响。基于这样的良好契机,开展法治教育建设工作,必须强化教育主体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理论实践的融合性,促进这项工作的推进和展开。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生;法治教育;具体策略  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伟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学生除了
期刊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思维、发展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年级学生都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却不能很好地为朗读教学服务,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端,这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一文中所指出的:“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
期刊
对合同信赖利益的关注和研究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体现了由静态的财产关系向动态的财产关系转变的时代法精神。然而长时间以来,理论界对信赖利益的概念仍然莫衷一是。从起源的角度看,大陆法系的德国学者耶林首先研究了合同之中所涉及的信赖利益相关内容,他同时针对缔约过失过程中的有关责任问题加以全面阐述。在普通法系之中,所涉及的信赖利益保护作用的法理基础是富勒和帕迪尤提出的“信赖利益”。由于两大法系的具体背景以及相关文化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也导致了不同的国家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相关法律框架也会存在差异。不过,在建
【摘 要】加减法是聋校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新形势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应该通过何种方法、怎样改变才能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呢?加减法的教学涉及到联系生活情境﹑形成运算技能和发展数学思考策略等方面。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大舞台”的主角,是新形势下提高特教学校课堂教学算术效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句子是最基本的语言交际单位,对听障学生进行句子教学十分重要。这是聋生认识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听力受损,使聋生失去了一个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句子顺序,从而对句子的含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正常交流。因此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结合聋生的情况联系实际生活正确的表述句意。  【关键词】写句;聋生;语言表达  句子
期刊
随着《民法总则》的出台和民法典的编纂修订,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应该说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但是对于缓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限定学者们却没有统一的定论。参考别的国家和地区发现,日本和台湾物权法都规定了物权法定的缓和原则,我国是否应当进行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以及应当怎样缓和、制定怎样的法律制度应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从物权法定原则遇到的现实困境分析,探讨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能够给现有的问题带来的解决方案以及可能性,以及缓和的条件和边界
随着全球“银发浪潮”的到来,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原因,提前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进程。社会老龄化,不仅导致我国退休人员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还促使退休再就业人员——这一特殊劳动群体的兴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退休人员就业的法律问题。退休人员因社会背景、用人单位需求和自身退休境况选择了继续就业,但由于我国劳动法保护的限制,许多退休人员再就业期间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为退休再就业人员的生存、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埋下隐患。因此,如何解决我国退休人员再
【摘 要】本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讨了用“工匠精神”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基于“工匠精神”传播的校园“匠心文化”,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匠精神”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基于“工匠精神”践行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整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期刊
假释是将犯罪分子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的执行制度,对于以自由刑为主要刑罚种类的当今社会,假释制度的运用是犯罪分子积极接受教育、进行改造,对其所犯的罪行真诚悔过以便尽快回归社会的催化剂,对刑罚目的的实现起着促进作用。随着刑罚社会化,刑罚个人化等刑法理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假释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我国的假释制度不仅仅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规定当中存在缺陷,同时在该制度的实践运行过程之中也是问题重重。故此笔者意图通过本文对我国假释制度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对我国的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