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多点同时系统调查,明确在新的种植形势下我区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麦田狠治灰飞虱、药剂浸种、秧田适期喷药等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药剂“治虫防病”措施,经实际应用,两年来成效显著。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由于农业耕作制度改变、品种更新以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2000年以来,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区普遍发生,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麦田灰飞虱的虫口密度逐年锐增,2010年多数田块灰飞虱发生量达65.14万头/667m2,平均虫口密度超过34万头,如此高的虫量为水稻条纹叶枯病连年普遍发生提供了大量的初侵染源。因此,有必要明确灰飞虱发生规律及其带毒率,以便采取必要的治虫防病措施,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展。
   一、试验方法
   1.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系统观察
   在本站测报观察区与连云情报点同时固定不用药的麦田、秧田、水稻本田各1块,用盘拍法进行灰飞虱系统调查,每田随机拍查1~2m2,隔3~5d查1次,记录实际虫量,并折成667m2虫量;调查水稻条纹叶枯病,每田固定400~500穴,与灰飞虱同时调查,并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调查苗数,统计历次调查的病株率及病株增长率。
   2.灰飞虱带毒率生物测定
   试验材料为1次性塑料透明水杯和吸管,供试水稻为徐稻3号品种的直播稻苗(种于塑料透明水杯中),5月10日播种,5月28日在本站测报观察区麦田中捕取越冬代灰飞虱高龄若虫和成虫,5月29日用吸管接种到稻苗上,扣上去底的透明塑料杯,盖上纱布,5d后回收灰飞虱。共接种94杯,接种后的稻株在待病期间注意防止灰飞虱进入。
   3.治虫防病技术措施研究
   3.1麦田防治灰飞虱,减少传毒昆虫数量,控制初侵染源。麦田灰飞虱防治设板桥镇跃进村和张跳村两个点。喷药时间均为5月16日,药剂均为10%吡虫啉WP(商品名:大丰收,下称;WP为可湿性粉剂,下同)。跃进村每667m2用大丰收40g对水50kg小机喷粗雾,用药与不用药面积各1334m2;张跳村每667m2用大丰收4Og对水20kg弥雾机弥雾,用药面积4块计8004m2,不用药面积2块计4002m2。调查药效时间均为5月24日(药后8d),每块田随机拍查lm2,计算防效。
   3.2浸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按667m2用3kg种子进行浸种试验。设667m2用大丰收10、15、20g浸种,5%氟虫脯SC(商品名锐劲特,下称;SC为悬浮剂,下同)30ml浸种、30ml拌种和清水对照共6个处理。为兼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用大丰收和锐劲特浸种的处理用药要先与杀菌剂(16%咪鲜·杀螟WP2lg加二硫氰基甲烷EC2ml)混合,对水5~8kg再浸种约60h;拌种处理的要先用杀菌剂(16%咪鲜·杀螟WP2lg加二硫氰基甲烷EC2ml)浸种60h后再用锐劲特对少量水拌种。5月10日播种,秧田面积3.3m2,6月18日各处理秧苗分别移栽至大田,大田小区面积67m2,移栽前(6月13日)调查条纹叶枯病病株率,每小区查0.33m2,大田期(7月18日)调查条纹叶枯病病穴率和病株率,计算浸种防效。
   3.3秧田适期防治灰飞虱。试验设灰飞虱迁移高峰前2d、后2d用药及不用药对照3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共9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7m2。试验安排在连云区板桥镇张跳村,水稻品种为徐稻3号,不用吡虫啉类杀虫剂浸种,5月10日播种。秧田旁为麦田,麦田灰飞虱虫量较高,平均为22.25万头/667m2。预测灰飞虱由麦田迁往秧田日期为6月初,结合麦收时间6月5日,由此确定6月10日为灰飞虱向秧田迁移高峰期,喷药日期分别定在6月8日(迁移高峰前2d)和6月12日(迁移高峰后2d),667m2用大丰收2Og,用微型喷雾器喷细雾。6月20日各小区分别移栽至大田。
   二、结果与分析
   1.灰飞虱消长规律
   麦田灰飞虱于4月底开始进入发生高峰,若虫数量急剧增长,5月中旬达到虫量最高峰,高峰期虫量少的田块为8万头/667m2,多的接近20万头/667m2,且高峰期一直持续到5月底(即大面积小麦收割期),并开始向秧田迁移。秧田期灰飞虱成虫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虫量为33~65头/m2,6月18~20日大面积移栽前出现低龄若虫急增期,秧苗移栽淘汰了大量的低龄若虫。水稻大田期于7月中、下旬出现第二代灰飞虱高峰期,水稻栽插最早的点(张跳村)高峰期在7月11~29日,栽插略迟的点(跃进)在7月15~31日,栽插最迟的点(连云情报点)灰飞虱高峰在7月25日前后,即水稻栽插越早,稻田灰飞虱高峰期出现越早。
   2.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
   秧田期于6月初始见条纹叶枯病,6月10日左右普见病株,较常年发生期早、发生程度重。水稻大田期系统观察表明,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出现3个明显高峰:6月底至7月初(分蘖期)、7月29日至8月2日(拔节孕穗期)、8月21~26日(破口抽穗期),以破口抽穗期的发病高峰最明显;新品种9805呈现两个发病高峰:7月5~10日(分蘖期)、8月21日(破口抽穗期)。
   3.灰飞虱带毒率测定结果
   接种灰飞虱的94杯稻苗最终有5杯稻苗发病。因此,初步确定本地2006年麦田灰飞虱带毒率为34.5%。
   4.麦田防治灰飞虱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用大丰收防治麦田灰飞虱在667m2用药量相同(4Og)情况下,采用不同施药器械效果不同。弥雾机弥雾因浓度高、雾点细、喷雾均匀而效果要比用小机喷粗雾防治的效果好,达到82.2%(表1)。
   5.浸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效果
   用大丰收或锐劲特浸种可较好地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且在灰飞虱虫量高、条纹叶枯病发生趋势大流行的年份,大丰收要用2Og/667m2才能达到理想防效。锐劲特浸种药效较慢,秧田期效果不明显,但持效期较长,大田前期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效果仍较好。锐劲特拌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效果最好,对种子出苗也安全,比浸种效果好(表2)
   6.秧田适期防治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效果
   总体看来,秧田期防治灰飞虱在灰飞虱迁飞高峰后2d用药1次,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控病效果较好,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病株率防效在50%以上(表3)。
   三、小结与讨论
   1.通过对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表明,灰飞虱发生量越大,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范围越广,发生程度越重。因此,加强麦田、秧田和水稻大田灰飞虱的药剂防治是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键。
   2.在越冬代灰飞虱发生量较大的情况下,麦田穗期用弥雾机防治灰飞虱,可大大减少传毒昆虫数量,控制初侵染源,可间接起到防治条纹叶枯病的作用。
   3.用吡虫啉或锐劲特浸种或拌种,能抵制秧田期灰飞虱传毒,从而有效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分蘖期以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但由于灰飞虱代次多,重复侵染几率大,单纯浸种不能全程控病,需掌握在秧田期灰飞虱迁移高峰后2d用吡虫啉类特效药进行接力喷雾防治。
   4.水稻大田中、后期灰飞虱的防治需引起重视。若防治不好,一方面会导致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造成较重的产量损失;另一方面积累虫源,给来年的防治带来压力。
  
其他文献
已熟练掌握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医生,在转向超声乳化手术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其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我们在刚开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发生后囊膜破
万 寿菊,又名蜂窝菊,菊科,一年     生草本。现代繁育的矮生万寿菊株高一般在25-60cm,茎粗壮有沟槽但表面光滑,叶子羽状全裂,裂片有锯齿呈披针形,叶缘有大油腺点,故带味
我院自1998-07~2002-10收治绝经后乳头血性溢液病人36例,常规行血性溢液乳管探查术,对乳管内乳头状瘤行瘤体单纯切除,乳头状瘤病及乳腺导管扩张症行区段乳腺切除,乳头状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摘 要】稻草还田与低碳水稻的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中的重要技术,为促进相应稻草还田技术的发展,应通过具体的实践进行测验,从而能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得出实践的经验,为稻草还田技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稻草还田能有效提高水稻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从而能有效延缓叶片的衰老现象,有效提高突然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能提高水稻光合产物的形成、运转和积累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稻草还田 低碳水稻
目的 了解多奈哌齐透过小鼠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及Integrationplot法定量解析 ,以多奈哌齐在脑内浓度 (cb)对血浆中浓度 (cp)比值 (Kp)为纵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大五星枇杷早熟、优质、果大,在四川仪陇5月中下旬成熟,正值水果销售淡季,市场销价看好,近几年全县规模化成片栽植。为提高产量和品质,笔者对大五星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科学施肥,合理修剪,防治夏梢(结果母枝)食心虫,疏果套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大五星枇杷 生物学特性 丰产优质 栽培技术     近十年来,仪陇
术后继发脑梗死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增加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我院自1995 -0 7~2 0 0 3 -0 6共2 0例术后脑梗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
在 众多东方百合的种植户中,“叶 烧”问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特别是种植‘Star Gazer’和‘Acapulco’等品种的种植户,“叶烧”情况尤其严重。笔者在中荷农业部上海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