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路线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从文化理念提炼、文化评价体系、各类文化活动等都充分凝聚和吸收群众的智慧和主张。把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截然分开,势必造成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脱节,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两层皮的双重矛盾。
关键词:群众路线;企业文化;党建
面对企业改革深化、制度不断完善的新局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务必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探索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规律,寻找两者结合点,开拓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一、切准群众路线与企业文化结合点 勾勒文化建设“升级版”雏形
推动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力,二是价值理念的推动力。探索发现群众路线与文化建设工作结合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对象相同
群众路线和企业文化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标一致
职工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群众路线的着力点要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三)方向一致
二者都是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环境下创立.才能保证其正确方向.这是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企业文化的根本区别;
(四)方式手段相通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采取的方式手段是相通的,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综上,切准群众路线和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助力文化建设“升级版”雏形浮出
水面。
二、借助群众路线科学思维 全面打造文化建设“升级版”
“以史为鉴,自省自励,以史为师,自警自重”群众路线科学引导,为了避免宣贯教育难深入、突出重点对象不够、聚焦点跑偏等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到文化上真自觉、要求上要真严格、每个环节上要真到位。
(一)文化升级——不虚不空不偏的企业文化
文化升级的概念是从一个台阶跨越到更高的台阶,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在持续改进中形成不虚不空不偏的企业文化。FJZY在企业文化理念提炼中就融入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思维,加上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导入,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的运用都让文化更接地气。
(二)行为升级——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
行为作为文化落地的显性载体,为让文化外化于行,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行为规范建设成为文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之一。FJZY行为规范建设项目近350人次参加了项目启动会系列活动宣贯培训,在长达约12小时的BEI行为事件访谈基础上,通过梳理典型工作场景及场景下倡导的行为,寻找典型案例。同时为了探索一套可复制的岗位行为规范培训模式,从2012到2013年,举办三阶段培训班和两期技能提升辅导班,顺利完成总计113学时的培训宣贯工作,初步建立了一支来自福建YC系统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近50人的文化内训师队伍,并有10位人才精英内训讲师脱颖而出,经过16小时一对一的集训辅导,他们顺利走上讲台,完成了共计10小时试讲演练和《福建YC系统行为规范建设手册》的制作,形成行为规范授课标准课件包及配套工具,结合“和·睿·行”文化,兼顾岗位行为规范课件内容、学员特点、评卷方式等建立了FJZY行为规范知识题库。
(三)活动升级——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接地气、通下情的文化活动
群众路线也是文化建设的生命线,文化建设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龙头,充分发挥基层特色的职工文化建设新形式。文化建设融入群众路线科学思维,使得文化建设的触角第一次伸向了烟田、烟机站、烤房、为生产提供各种辅料的包装车间等等,与烟农、包装车间聋哑工人、技术中心实验室人员等面对面、心贴心的通过镜头传递无声的文化语言。
(四)制度升级——激励导向,简明易懂
在企业中,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员工对企业文化本身不够敏感,对本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企业宗旨等文化元素一知半解,不能够深切体验到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情况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者忽视了文化的作用,没有用制度来彰显、推行一种主流文化,也就不可能用缺乏文化底蕴的制度来团结、凝聚和激励员工。文化在制度上的模糊性使文化和制度都流于形式,文化得不到执行,制度得不到认可。制度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的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升级的最后一个模块也是最难实现的模块即制度升级。
群众路线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从文化理念提炼、文化评价体系、各类文化活动等都充分凝聚和吸收群众的智慧和主张。把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截然分开,势必造成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脱节,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两层皮的双重矛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央对企业党建的一贯要求。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强调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内涵。国有企业党建只有融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去,才能确保企业党组织的意图在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监督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充分体现,也才能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如斌.《开启文化建设新起点构筑国企党建新风貌》.
[2]唐丽.《制度化 企业文化成功变革的关键》.
[3]丁祥民.《论党的基层组织在塑造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4]刘英.《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
[5]邵永洁.《企业党的宣传工作应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6]唐剑,何金泉.《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影响力研究》.
[7]周秀红,孔宪峰.《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作者简介:林舒行(198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关键词:群众路线;企业文化;党建
面对企业改革深化、制度不断完善的新局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务必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探索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规律,寻找两者结合点,开拓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一、切准群众路线与企业文化结合点 勾勒文化建设“升级版”雏形
推动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力,二是价值理念的推动力。探索发现群众路线与文化建设工作结合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对象相同
群众路线和企业文化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标一致
职工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群众路线的着力点要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三)方向一致
二者都是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环境下创立.才能保证其正确方向.这是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企业文化的根本区别;
(四)方式手段相通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采取的方式手段是相通的,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综上,切准群众路线和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助力文化建设“升级版”雏形浮出
水面。
二、借助群众路线科学思维 全面打造文化建设“升级版”
“以史为鉴,自省自励,以史为师,自警自重”群众路线科学引导,为了避免宣贯教育难深入、突出重点对象不够、聚焦点跑偏等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到文化上真自觉、要求上要真严格、每个环节上要真到位。
(一)文化升级——不虚不空不偏的企业文化
文化升级的概念是从一个台阶跨越到更高的台阶,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在持续改进中形成不虚不空不偏的企业文化。FJZY在企业文化理念提炼中就融入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思维,加上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导入,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的运用都让文化更接地气。
(二)行为升级——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
行为作为文化落地的显性载体,为让文化外化于行,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行为规范建设成为文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之一。FJZY行为规范建设项目近350人次参加了项目启动会系列活动宣贯培训,在长达约12小时的BEI行为事件访谈基础上,通过梳理典型工作场景及场景下倡导的行为,寻找典型案例。同时为了探索一套可复制的岗位行为规范培训模式,从2012到2013年,举办三阶段培训班和两期技能提升辅导班,顺利完成总计113学时的培训宣贯工作,初步建立了一支来自福建YC系统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近50人的文化内训师队伍,并有10位人才精英内训讲师脱颖而出,经过16小时一对一的集训辅导,他们顺利走上讲台,完成了共计10小时试讲演练和《福建YC系统行为规范建设手册》的制作,形成行为规范授课标准课件包及配套工具,结合“和·睿·行”文化,兼顾岗位行为规范课件内容、学员特点、评卷方式等建立了FJZY行为规范知识题库。
(三)活动升级——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接地气、通下情的文化活动
群众路线也是文化建设的生命线,文化建设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龙头,充分发挥基层特色的职工文化建设新形式。文化建设融入群众路线科学思维,使得文化建设的触角第一次伸向了烟田、烟机站、烤房、为生产提供各种辅料的包装车间等等,与烟农、包装车间聋哑工人、技术中心实验室人员等面对面、心贴心的通过镜头传递无声的文化语言。
(四)制度升级——激励导向,简明易懂
在企业中,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员工对企业文化本身不够敏感,对本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企业宗旨等文化元素一知半解,不能够深切体验到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情况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者忽视了文化的作用,没有用制度来彰显、推行一种主流文化,也就不可能用缺乏文化底蕴的制度来团结、凝聚和激励员工。文化在制度上的模糊性使文化和制度都流于形式,文化得不到执行,制度得不到认可。制度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的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升级的最后一个模块也是最难实现的模块即制度升级。
群众路线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从文化理念提炼、文化评价体系、各类文化活动等都充分凝聚和吸收群众的智慧和主张。把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截然分开,势必造成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脱节,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两层皮的双重矛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央对企业党建的一贯要求。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强调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内涵。国有企业党建只有融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去,才能确保企业党组织的意图在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监督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充分体现,也才能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如斌.《开启文化建设新起点构筑国企党建新风貌》.
[2]唐丽.《制度化 企业文化成功变革的关键》.
[3]丁祥民.《论党的基层组织在塑造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4]刘英.《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
[5]邵永洁.《企业党的宣传工作应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6]唐剑,何金泉.《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影响力研究》.
[7]周秀红,孔宪峰.《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作者简介:林舒行(198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