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美 文明盛会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o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奥运会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和“无与伦比”的评价,而正在举行中的北京残奥会将留下什么?我想,不必等到闭幕那一天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人心的温暖和人性的高贵!无论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还是正在举行的一项项比赛,人们不断真切地体会着这一盛会的主题是爱和人性,它直呈人类文明中一种温暖动人的价值,不仅造福于残障人士,也造福于身体健全的每一个人。
  客观地讲,对于残奥会,许多人曾知之甚少。过去若干届残奥会,赛场或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并不很多,有人对于观看残疾人比赛还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觉得“揪心”。但是,初看惊天地——当不少人带着北京奥运会的余韵去看北京残奥会,不禁被美轮美奂、诗意动人的精彩开幕式所深深吸引,以残疾人为主角的演出是如此的优美:盲人歌手杨海涛深情歌唱《天域》,12岁单腿芭蕾女孩的轮椅舞姿、一群聋哑少女表演的翩翩天鹅,无不传递给世界以乐观、自信和希望,让人收获着巨大的视觉美感和心灵触动。之后每一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残奥会,自觉缩短着与残障健儿的距离,结果,通过轮椅篮球、盲人门球等一项项精彩赛事,人们又真切感受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并且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认知和思考。
  残奥会自1960年在罗马举办,迄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中之所以一直能够坚持,正在于人类一直有着这样的价值:残疾是一种普遍性的人类体验,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健康受损的磨难,遭受某种残疾,但不抛弃不放弃,运动能使人类超越肉身的局限,抵达文明之至境。由此,尽管残奥会参赛者身体有残障,但是他们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世界性的运动竞技中,他们作为个体,也是作为人类的一部分在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残奥会无疑就是这样一场高调张扬人性美的文明盛会。这个盛会倡导“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践行“精神寓于运动”的理想。
  这些天里,通过现场或电视,亿万民众看到,来自世界148个国家和地区的残障健儿满怀喜悦和希望,聚集北京,共享盛会。他们的每一次起跳,每一次划水,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脸上的汗水,可谓自强不息、永不言败最生动的注脚,无不闪现生命的璀璨,让观众为之敬佩。是的,残疾运动员身体并不完美,然而他们不甘沉沦,奋力拼搏,将意志的顽强、人性的高贵演绎得灿烂无比。他们以整个身心投入激烈的角逐,充分显示了生命的尊严,权利的平等以及对光荣与梦想的追求。他们与身体健全者一样通过挥洒汗水,分享运动之乐,展现竞技之美,为国争取荣光。当我们目睹,由于中国残障健儿的出色成绩,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国际赛场升起,让国歌一遍遍在赛场上空回响,我们也一再感动,一再振奋。诚如邓朴方先生所言,观看奥运会的比赛会撩拨人的神经,观看残奥会的比赛则更多是震撼人的心灵。残奥会让人性美如鲜花绽放,滋润着千千万万颗心灵。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目前,全世界的残疾人口多达6亿,中国也有着8300多万。可以说,每个残疾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的人生遭际,历经岁月磨难。他们中的运动健儿能够代表所在国家或地区来到北京参加残奥比赛,无论结果是赢是输,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有着不寻常的奋斗故事,比常人付出了更多心血和汗水,是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如果身体健全者能够正视这一点,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真诚地改善对待残疾群体的态度,那将是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一大幸事。
  从某种角度看,残疾人与身体健全人,其实也可谓互为镜像的人生两面。每个个体都有着两面的生命体验,每一面都能给另一面以感动和力量。而在个体之外,在社会生活中,这样互为镜像的关系也处处存在,残奥会就是一个明证。要知道,生活中的残奥运动员并不像聚光灯下那样夺目,他们不少人倍尝寂寞、孤独,有的也从不曾有过万众沸腾、绚丽广阔的生命舞台,难怪,当突然置身数万热情观众响亮喝彩的北京赛场,立陶宛坐式排球队的姑娘们会情不自禁地掉下热泪。无独有偶,在举行轮椅篮球比赛的国家体育馆里,到场观众满满一片,以至瑞典队员连连惊叹:“从来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打过比赛,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当身体健全者将热情和关注给予残奥会,积极去现场欣赏他们的速度、力量、技巧、智慧、乐观、坚毅,我们不仅给了五洲四海、不同肤色的残障运动员以巨大鼓励,自身也会得到许多精神享受和生命感悟。有许多家长自觉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残奥比赛,目的就是想让孩子直面残奥明星,在这样一个独特的人生“课堂”里学会坚韧、勇敢和理解。
  残奥会毕竟每四年才有一届,现实生活中,如何在每一天发扬和践行残奥精神,使残疾群体处处享有“无障碍环境”,使人类所有成员和谐共处,那才是北京残奥会的真正希冀所在。
其他文献
快节奏中生活的高雅人士,需要沉静养心的经典之作来加以调节。    汉代秉承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达到成熟的高峰。汉碑、汉印、音乐、舞蹈、帛画与汉画像碑(石)、霍去病墓等雕刻、木简书、五言诗、《史记》、《汉书》、汉赋异彩纷呈。后代除了发展为新的艺术样式,若重复他们的轨道,便难以跨越。  尊崇汉画艺术的鲁迅先生一生收藏宏富,鉴赏精到。陶元庆受迅翁启迪,引汉画风神为先生所绘《唐宋传奇集》、《朝花夕拾》等
无论在居室内还是办公场所,她的作品都可以强烈地吸引人们的眼球,改变气场。    在所有的“花”当中,也许只有棉花不是用来观赏的,却给人温暖。棉花没有花蕊,但有棉桃,撕开后就可以纺纱,可以填充在衣服里,温暖使人血脉贯通,心跳加速,姑娘的脸上就会绽放出比棉花还要好看的容颜。现在,一朵色彩鲜艳的“棉花”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绽放了。是的,那是一个叫作《盛开》的艺术展,名为棉花的女画家将她的容颜展现在我们面
甲问乙:“你有《时间简史》吗?”  乙一听就怒了:“没有!我有时间也不会去捡屎!”
这些天,国家田管中心正在为世锦赛冠军白雪的主管教练朱凤玲竞聘国家队教练一事烦恼无比。谁都知道,朱凤玲的背后是她老公——“臭名昭著”的王德显。    11月29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拉开战幕。让人们意外的是,今年的世锦赛冠军白雪却在比赛前一天突然宣布退出!有业内人士称:白雪的蹊跷退赛,与她的主管教练朱凤玲竞聘国家队教练一事有关。有消息称,这一事件背后与中国女子中长跑曾经的“金牌教头 魔鬼教练”王德显有
通草画是两百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当时中国近代史的珍贵档案,可以补充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等文献记载之不足。    被湮灭的历史风俗绘画    古埃及有莎草纸,死海周边有羊皮卷,古印度有佛经贝叶,越南有蜜香纸,中国唐朝有阿拉伯国家传入的撒马尔罕纸,宋代还有高丽进贡的高丽纸。现在,有谁知道中国在两百年前曾经有过通草纸?  王文富是一位老油画收藏家,在圈内已经游走了20年。在他的收藏
经历了炮轰选秀黑幕,经历了后来的疑似“弃奖”,郑钧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为唱片业鸣不平。   在这个娱乐当道的年代,选秀出身的歌手们一茬一茬冒出来,为偶像两肋插刀的粉丝们和唯恐天下不乱的娱记们习惯了固定的思维,前辈们有点意见或者说点批评的话,那他肯定就是患了红眼病,他在炒作。久而久之没人站出来说真话了,真正的爱乐者们关起门来玩自己的,而谁又不会说点好听的呢。  歌手郑钧偏偏就是不会,或者说不愿意这样
雕塑的人和它的影子实际是对传统雕塑的三维立体空间特征的质疑。    在中国当代雕塑家当中,张峰一直坚持以“人”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这种看似传统的学术方向放在当代雕塑的格局中,恰好以它特立独行的距离感而显得卓尔不群。最近在索美画廊举办的一个中外艺术展中,张峰的雕塑作品再一次成为亮点,表明他的“特立独行”获得了更广范围的认同。  独立和反思是一种智慧。相传在古希腊的时候,一位哲学家的演讲引来了听众的一
自证清白,是国际资本市场打击内幕交易的通行做法,一些横空出世的“股神”正是因为无法做到这一点而受到了惩处。    今年7月1日,仍在韶关市副市长任上的李健以10.66元的当日低价买入西飞国际6.42万股;7月15日,再以13.33元的当天高价卖出,前后不过11个交易日,轻松赚得25%,将17万元收入囊中。李健也因此而被股民称为“股神”。两个多月后,却传出“股神”已经离开了韶关,受聘为西飞国际此次资
尽管距离全国爱牙日还有近百天,但如今网络正在热议爱牙日是否该更名为“全国口腔健康日”。    如果不是一个留美博士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一篇《致信卫生部长:爱牙日应该更名为口腔健康日》的文章,也许大家对牙齿的关注要延后一些时日——毕竟到9月20日全国爱牙日还有好几十天,在这段时间人们可能更关心房价何时下跌,股市是不是到顶,汽油还会不会半夜调价?  只要牙齿不疼,吃嘛嘛香,谁会特别在意自己的牙齿或者说是
夏xià天tiān,广ɡuǎnɡ阔kuò的de田tián地dì里li金jīn黄huánɡ一yí片piàn。农nónɡ民mín们men辛xīn苦kǔ劳láo作zuò,割ɡē下xià一yì茬chá又yòu一yì茬chá的de麦mài子zi,剩shènɡ下xià的de麦mài秆ɡǎnr儿被bèi堆duī成chénɡ了le一yí个ɡè个ɡè大dà大dà小xiǎo小xiǎo的de麦mài秸jiē垛duò。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