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属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状况,为加强医院候诊室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为就诊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乌鲁木齐市属医院候诊室空气进行采样监测和评价。结果:照度、风速、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为全部合格的项目;温度的合格率为88.6%、噪声的合格率为80.1%。在所监测的33家医院中,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有18家,占54.6%,其余15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结论:乌鲁木齐市属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有部分检测指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和日常监测。
关键词:医院;候诊室;空气
医院候诊室是市民进行求医、问药和治疗的等候场所,除具有一般公共场所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非健康人群,长期以来,公共场所的监督重点放在休闲娱乐场所,对医院候诊室的空气卫生状况了解不多。为全面了解我市属医院门诊候诊室的空气质量状况,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不断提高医院门诊候诊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是医院和卫生监督部门的共同任务。我们于2014年3月-6月间,对全市33家医院候诊室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乌鲁木齐市33家医院的候诊室。选点为随机选择各门诊候诊室,按照候诊室面积大小进行布点,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m。
1.2 监测项目 温度、照度、噪声、风速、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
1.3 采样与方法 根据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1]和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2]的要求进行采样检测。
1.4 结果判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判定,其中一氧化碳标准值≤5 mg/m3,二氧化碳标准值为≤0.10%,可吸人颗粒物标准值为≤0.15 mg/m3,甲醛标准值为≤0.12mg/m3。
2 结果
对本市33家市属医院的候诊室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共采集样品1328份,合格1276份,总合格率96.1%;各检测项目的基本情况
在所监测的33家医院中,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有18家,占54.6%,其余15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3 讨论
医院候诊室是非健康人群进行求医、问药和治疗的等候场所,在就诊过程中停留时间较长,良好的候诊室空气质量环境会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培养改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较差的候诊室空气质量环境,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次检测结果发现,候诊室内噪声指标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合格率仅为80.1%,可能原因是一般医院门诊候诊室处于市中心交通干道附近,易受交通噪声的影响,加上部分医院门诊患者较多;人群的正常谈话声通常在50~70分贝左右,如果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在候诊过程中大声交谈,因此很容易超标;而且某些医院在候诊室内设置电视广告宣传的音量过高[3]。温度指標有未达标的情况,可能是在有空调的候诊室内,当天气温度过高或过低,未及时开启空调所致。
为了有效改善噪声的污染,在医院门诊候诊室张贴保持候诊室安静的标示。如果新改建医院门诊候诊室,选址尽量优化,如果选址无法远离交通主干道,设置一定的绿化隔离带,扩大绿地面积,采用建设隔音板,选用隔音效果好的门窗等措施。为使温度指标达标,在有空调的候诊室内,设置温度感应器,一旦温度过高或过低,自动开启空调系统。
建议各医院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组织,按照国家关于候诊室空气卫生质量进行管理;加强候诊室通风状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地面应采取湿式清扫,避免灰尘扬起;张贴禁烟及禁止大声喧哗的告示牌;建立健全空气消毒制度。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医院候诊室应加强开窗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会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能起到稀释室内空气,降低室内CO2及废气的浓度。通风是最简单的消毒方法。开窗通风后,也应注意及时关闭门窗,保持已清洁或消毒后的室内空气净化效果。在就诊人员过多的情况下,使用有效的对人体无刺激的消毒剂进行足量的空气喷雾消毒;在无人的情况下,可采用紫外线灭菌灯照射。这样即能降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数,又能杀灭致病微生物提高就诊环境的空气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对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有效改善医院候诊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 包亚慧,吴文.医院候诊室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调查 [J].旅行医学科学,2011,11(12)45 – 46.
关键词:医院;候诊室;空气
医院候诊室是市民进行求医、问药和治疗的等候场所,除具有一般公共场所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非健康人群,长期以来,公共场所的监督重点放在休闲娱乐场所,对医院候诊室的空气卫生状况了解不多。为全面了解我市属医院门诊候诊室的空气质量状况,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不断提高医院门诊候诊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是医院和卫生监督部门的共同任务。我们于2014年3月-6月间,对全市33家医院候诊室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乌鲁木齐市33家医院的候诊室。选点为随机选择各门诊候诊室,按照候诊室面积大小进行布点,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m。
1.2 监测项目 温度、照度、噪声、风速、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
1.3 采样与方法 根据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1]和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2]的要求进行采样检测。
1.4 结果判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判定,其中一氧化碳标准值≤5 mg/m3,二氧化碳标准值为≤0.10%,可吸人颗粒物标准值为≤0.15 mg/m3,甲醛标准值为≤0.12mg/m3。
2 结果
对本市33家市属医院的候诊室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共采集样品1328份,合格1276份,总合格率96.1%;各检测项目的基本情况
在所监测的33家医院中,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有18家,占54.6%,其余15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3 讨论
医院候诊室是非健康人群进行求医、问药和治疗的等候场所,在就诊过程中停留时间较长,良好的候诊室空气质量环境会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培养改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较差的候诊室空气质量环境,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次检测结果发现,候诊室内噪声指标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合格率仅为80.1%,可能原因是一般医院门诊候诊室处于市中心交通干道附近,易受交通噪声的影响,加上部分医院门诊患者较多;人群的正常谈话声通常在50~70分贝左右,如果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在候诊过程中大声交谈,因此很容易超标;而且某些医院在候诊室内设置电视广告宣传的音量过高[3]。温度指標有未达标的情况,可能是在有空调的候诊室内,当天气温度过高或过低,未及时开启空调所致。
为了有效改善噪声的污染,在医院门诊候诊室张贴保持候诊室安静的标示。如果新改建医院门诊候诊室,选址尽量优化,如果选址无法远离交通主干道,设置一定的绿化隔离带,扩大绿地面积,采用建设隔音板,选用隔音效果好的门窗等措施。为使温度指标达标,在有空调的候诊室内,设置温度感应器,一旦温度过高或过低,自动开启空调系统。
建议各医院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组织,按照国家关于候诊室空气卫生质量进行管理;加强候诊室通风状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地面应采取湿式清扫,避免灰尘扬起;张贴禁烟及禁止大声喧哗的告示牌;建立健全空气消毒制度。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医院候诊室应加强开窗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会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能起到稀释室内空气,降低室内CO2及废气的浓度。通风是最简单的消毒方法。开窗通风后,也应注意及时关闭门窗,保持已清洁或消毒后的室内空气净化效果。在就诊人员过多的情况下,使用有效的对人体无刺激的消毒剂进行足量的空气喷雾消毒;在无人的情况下,可采用紫外线灭菌灯照射。这样即能降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数,又能杀灭致病微生物提高就诊环境的空气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对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有效改善医院候诊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 包亚慧,吴文.医院候诊室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调查 [J].旅行医学科学,2011,11(12)45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