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属医院门诊候诊室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426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属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状况,为加强医院候诊室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为就诊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乌鲁木齐市属医院候诊室空气进行采样监测和评价。结果:照度、风速、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为全部合格的项目;温度的合格率为88.6%、噪声的合格率为80.1%。在所监测的33家医院中,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有18家,占54.6%,其余15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结论:乌鲁木齐市属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有部分检测指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和日常监测。
  关键词:医院;候诊室;空气
  医院候诊室是市民进行求医、问药和治疗的等候场所,除具有一般公共场所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非健康人群,长期以来,公共场所的监督重点放在休闲娱乐场所,对医院候诊室的空气卫生状况了解不多。为全面了解我市属医院门诊候诊室的空气质量状况,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不断提高医院门诊候诊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是医院和卫生监督部门的共同任务。我们于2014年3月-6月间,对全市33家医院候诊室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乌鲁木齐市33家医院的候诊室。选点为随机选择各门诊候诊室,按照候诊室面积大小进行布点,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m。
  1.2 监测项目 温度、照度、噪声、风速、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
  1.3 采样与方法 根据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1]和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2]的要求进行采样检测。
  1.4 结果判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判定,其中一氧化碳标准值≤5 mg/m3,二氧化碳标准值为≤0.10%,可吸人颗粒物标准值为≤0.15 mg/m3,甲醛标准值为≤0.12mg/m3。
  2 结果
  对本市33家市属医院的候诊室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共采集样品1328份,合格1276份,总合格率96.1%;各检测项目的基本情况
  在所监测的33家医院中,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有18家,占54.6%,其余15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3 讨论
  医院候诊室是非健康人群进行求医、问药和治疗的等候场所,在就诊过程中停留时间较长,良好的候诊室空气质量环境会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培养改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较差的候诊室空气质量环境,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次检测结果发现,候诊室内噪声指标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合格率仅为80.1%,可能原因是一般医院门诊候诊室处于市中心交通干道附近,易受交通噪声的影响,加上部分医院门诊患者较多;人群的正常谈话声通常在50~70分贝左右,如果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在候诊过程中大声交谈,因此很容易超标;而且某些医院在候诊室内设置电视广告宣传的音量过高[3]。温度指標有未达标的情况,可能是在有空调的候诊室内,当天气温度过高或过低,未及时开启空调所致。
  为了有效改善噪声的污染,在医院门诊候诊室张贴保持候诊室安静的标示。如果新改建医院门诊候诊室,选址尽量优化,如果选址无法远离交通主干道,设置一定的绿化隔离带,扩大绿地面积,采用建设隔音板,选用隔音效果好的门窗等措施。为使温度指标达标,在有空调的候诊室内,设置温度感应器,一旦温度过高或过低,自动开启空调系统。
  建议各医院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组织,按照国家关于候诊室空气卫生质量进行管理;加强候诊室通风状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地面应采取湿式清扫,避免灰尘扬起;张贴禁烟及禁止大声喧哗的告示牌;建立健全空气消毒制度。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医院候诊室应加强开窗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会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能起到稀释室内空气,降低室内CO2及废气的浓度。通风是最简单的消毒方法。开窗通风后,也应注意及时关闭门窗,保持已清洁或消毒后的室内空气净化效果。在就诊人员过多的情况下,使用有效的对人体无刺激的消毒剂进行足量的空气喷雾消毒;在无人的情况下,可采用紫外线灭菌灯照射。这样即能降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数,又能杀灭致病微生物提高就诊环境的空气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对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有效改善医院候诊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 包亚慧,吴文.医院候诊室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调查 [J].旅行医学科学,2011,11(12)45 – 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耳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14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干耳140例,干耳率为97.2%,无耳鸣、眩晕、面瘫等情况发生,无其它并发症。与术前平均气骨导差比较,术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可改善听力,效果确切。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论文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外科临床中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针对护理弱点制定安全干预策略。结果:外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系统因素要因分析包括教育培训因素25例,沟通因素14例,工作任务因素13例,组织管理因素10例,环境设备因素8例。结论:论文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分析,加强管理与培训可减少或避免护理不安全行为的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液检查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0例,其中急性型患者(AITP)有41例,慢性型患者(AITP)有29例。记录分析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液检查结果。结果:AITP患者的主要发病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56.09%),CITP患者的发病诱因较多且平均,CITP和AI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方法:选取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临床护理,并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治愈率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15例改善治愈率75.0%,所有患者均在2~9天內痊愈出院,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 诊断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感染源,介绍手术室在加强感染源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的做法。方法感染源通常分为患者、病原携带者和某些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文章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手术室感染源消毒隔离管理的方法。结果通过对手术室感染源的消毒隔离管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被感染得到了保障。结论加强感染源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对于我们预防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感染源;消毒;隔离;管理  感染源是指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5例晚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组和序贯组,同步组行同步放化疗,序贯组行序贯放化疗,两组放化疗方案相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1、2、3年生存率。结果:同步组的近期有效率和1、2、3年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序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70分,治疗前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心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鼻息肉患者,选择糖皮质激素+鼻内镜手术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5月—2014年05月鼻息肉患者120例。通过抽签法将所有鼻息肉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 60例)与B2组(对照组 60例)。B2组:选择鼻内镜手术方法给予临床治疗;B1组:选择糖皮质激素+鼻内镜手术方法给予临床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高于B2组鼻息肉患者非常明显(P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祛瘀补血方对促进顺产后患者子宫复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子宫复旧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益母草膏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祛瘀补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无效17例,总有效27例,占61.36%,研究组治疗后无效1例,总有效43例,占97.72%,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期刊
摘要:本论文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对于两面针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两面针中多个成分对于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化合物8能够以疏水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此外,我们发现把化合物5中的甲氧基修饰成羟基,能够显著提高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两面针;乙酰胆碱酯酶;分子对接  引言  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