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市场以本身规律运行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ang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里,谁的话都不是圣经。投资者不用膜拜谁也无须恐惧谁,凡事须自己三思而行。
  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中国股市里的投资者们经历了一场“脑筋急转弯”,很多人迷惘地问:“我该听谁的?”
  曾经的大摩大嘴谢国忠和世界级投资大师罗杰斯都说股市有泡沫请勿再投资,而著名的本土大嘴谢百三和愤青杨帆却说A股还太低,黄金年代还在后头;学界泰斗吴敬链说有30万亿元热钱推动了A股泡沫的生成,另一位学界著名人物华生却说热钱根本没那么多,股市很健康;话音未落,学界官场的双重权威成思危又放出话来,泡沫已经挺严重了……到底谁对谁错?令人好不心烦!
  纷扰太多难辨雌雄,姑且让我们解剖一个“麻雀”型的案例。
  2007年1月底,中国股民熟悉的吉姆·罗杰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面前说,中国股市似乎有了一些泡沫,因为太多的中国老百姓在投资股票,很多股票已经变得十分昂贵……
  其实就是几句缺盐少醋的家常话而已,但凭着罗杰斯的投资大师地位,股市就有了一点震荡,于是,很多中国投资者开始“义愤填膺”起来。
  “把中国的股指炒低了,他存的钱正好派上用场了。央视的一片好心换来个为虎作伥、坑害可怜的百姓股民。央视应该向全国人民道歉!”这是我在某论坛上看到的一个股民评语。类似的评语代表着一种情绪:唱空中国股市就是坑害股民,中央电视台怎么能唱空股市呢?
  显然,中国股民受早前“社论”的贻害太深,至今仍对任何貌似来自“高层”的声音敏感过度,央视显然也在列。实际上这些年来轰轰烈烈的股改、引入机构投资者的举措都体现了管理层希望市场以本身的规律运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良苦用心。不幸的是,基层的投资者们捕捉电视台里的风吹草动的积极性依然远远高于静下心来看看年报的每行数据。诚如此,高擎的“价值投资”大旗依旧是个摆设而已。
  是否只有普通股民如此?非也。复旦大学的谢百三教授写了一篇《牛市是唯一选择》的奇文。此文主要观点是:牛市,是疏导宣泄流动性过剩的无奈的唯一的有效的较好选择。因为“中国化解流动性过剩难题无外乎以下几种办法:一是人民币一步到位大幅升值,但风险很大;二是银行大幅度的加息到8%~10%,但对经济伤害很大;三是准备金率再提高,但对股民投资者,几乎不构成压力;四是全面的物价上涨,但必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强大杀伤力,必将怨声四起;五是另外寻找分洪泄洪区——重新启动房地产市场——显然与中央宏观调控精神相悖。结论:A股牛市——疏导、宣泄流动性过剩的唯一有效的选择,是无奈的又是相对最佳的选择。”
  抛开化解流动性难题是否真的仅仅只有这几种办法不谈,我觉得这个逻辑演绎的过程就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为什么这些方法是排他性的呢?难道不可以一边加息一边升值再提高两次准备金率然后多发行几个新股同时进行呢?事实上,央行目前的举措就是这些手段齐头并进的。
  还有更严重的逻辑缺陷在于,谢教授一边肯定中国股市的上涨是内生性的,是“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相关政策开明宽松、居民储蓄急剧增长、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新会计准则实施等等”促成的,另一边又把这个“市场”的真正推动力归结为“管理层无奈之下只好把流动性宣泄到股市中促使牛市”。两者岂非矛盾?这种逻辑的本质还是嘴里说“价值投资”实则寄希望于管理层的“有形之手”来推动股市。
  这种思维局限性造成的后果很严重也很可笑。2005年中,A股市场曾经因为流传出“政府平准基金撤离,放弃托市”而大跌,业绩优良的中集集团、烟台万华、振华港机等均遭重创,后果就是那次暴跌最终促成了大底的出现,一心寄希望于政府救市的投资者输得精光,重视企业价值而非市场波动的QFII们一战成名。那一轮的暴跌和这几天的A股市场急剧下跌的类似之处在于,投资者们还是在极度地听“管理层”的话。可悲呀!
  说到底,资本市场里,谁的话都不是圣经。投资者不用膜拜谁也无须恐惧谁,凡事须自己三思而行。走价值投资之路,让别人算命去吧。
其他文献
择校费并不是广州独有的特色,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本刊记者根据采访和公开信息列举了一些京沪等地的择校费收取情况,从中明显可以看到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负担之重。    京沪择校费    在首都北京,业内人士估计,小学入学属于“择校”的比例约为20%,名义经常是“捐资助学”、“共建”。择校费用北京各区价格并不统一,一般为1.5万到3万元,有名的重点小学主要集中在西城区和海淀区,择校费4万到10万元,有的甚至
期刊
从2001年广州市实行高中阶段择校费“明码标价”开始,社会各界关于“择校费是否合理”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广州,为了获得一个名校的就读学位,不论是高中还是初中、小学,动不动就需要交纳三五万元的择校费。如果遇上入学高峰的当口,出现十万、八万的择校费也有可能。如此昂贵的择校费,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有苦难言。  事实上,从2001年广州市实行高中阶段择校费“明码标价”开始,社会各界关于
期刊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破产法》终于破茧而出,它给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读者来说,更关心的是它对普通人的财富会带来什么影响?法律、经济专家纷纷指出,新《破产法》不仅对企业的用工、人事,个人的薪酬、保障等带来巨大影响,还会早就很多股市的投资机会。     让我们逐一解读这些相应的内容。     新《破产法》对股市构成潜在利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
期刊
资本市场的火爆造就了不少的财富神话。既然是资本市场就要靠资本说话,没有资本的人只好看着别人发财。  不过,再细细地想一下就会发现,资本不仅仅是指所拥有的资金,人的经营能力、创业点子也可以看作是资本,拥有这些资本照样可以实现创富的梦想。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不再讲求论资排辈,任何人只要其拥有超常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出众的管理能力,都可以使自己的资产迅速增值。  相比较而言,刚刚踏入社会的年
期刊
约定转存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管理短期的闲置现金,随着这一功能的升级,闲钱在保持高流动性的同时,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收益。  在我们的生活中,预留出一定额度的现金或是流动性强的准现金类产品非常有必要。一是因为我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可能实现完全同步,需要手头留有现金来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另外出于财务安全的考虑,为了防止生活中的一些意外事件,比如失业、生病、突发事故等等,家庭中储备几个月的生活费用是
期刊
继房贷授信产品争相问世之后,新一轮房贷竞争在新春拉开了序幕——30年房贷可享5年贷款利率,银行减免各种贷款中间费用,二手房贷款也可申请30年贷款……在这轮房贷竞争中,“折扣”促销成为了主旋律。  作为银行最为倚重的个人金融产品之一,住房贷款业务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所在。自2005年以来,在国家实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大背景下,银行房贷业务的增速逐渐有所放缓。为了留住原有的老客户,开发更多的新客
期刊
投资者与其关心基金净值的高低,不如关注开放式基金的预期投资汇报率。也就是说,如果你用1万元的资金来投资基金,你所关注的应是你的1万元可以获得多少投资回报,而不是这1万元可以购得多少份基金。  牛气冲天的2006年促生了很多2元基金。今年以来,部分基金更是迅速突破3元。高净值的基金还能买吗?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只选对的,不怕贵的。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需要有两点意识:一是成熟的
期刊
“第一理财网”9月理财新品榜(截至2006年9月18日)   序号   类型 产品名称   发行机构 推介期间 1.
期刊
股市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像“房地产税收冲击波”那样人为制造的不确定性,有关政府机关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股市涨涨跌跌乃寻常事,但暴跌就不正常了。  何谓暴跌?国际上一般定义为幅度超过5%。1月31日,上证指数跌去4.92%;深成指跌去7.62%,为1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沪深300指数跌6.53%,更是创出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大跌幅。这些都属暴跌无疑。  在内地股市,凡暴涨暴跌均由行政或政策层面造
期刊
业内专家分析,如果短期内政策面没有出现如市场所预期的不利因素的话,指数进一步大幅下挫的空间相对有限。就具体点位而言,上证综指在2600点附近,面临的支撑会较为明显。  整体上而言,这一轮的调整可以看作是对1541点开始的价值重估行情的修正,理性泡沫将在本次调整中得到有效的挤压,为下半年的行情奠定基础。  悲喜发生在两天之间。前一天还沉浸在过年后“开门红”的喜悦中,第二天却遭到大阴棒当头一击。让人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