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性分析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重庆地区面板数据,基于协整性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重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重庆GDP与能源消费总量指标以及能源结构中综合能源指标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并基于此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VE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成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相关性 重庆市
  
  本文选取1978~2009年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经济数据(单位:万吨标准煤),与重庆GDP(单位:亿元)数据来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利用1978以及1979年以后数据进行移动平均处理对1979年数据估测。为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对GDP进行物价平减处理。分别以gdp、tec、oil、coal、gas、ew表示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石油消费总量、天然气消费总量以及水电能源消费总量(单位:万吨标准煤)。同时为减轻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以及降低数据的波动性以便对协整方程进行解释,本文将其各个指标取对处理。
  重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重庆1978~2009年lngdp、lntec、lnoil、lncoal、lngas、lnew经济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1)。结果表明原变量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其一阶差分序列变量都是平稳的,所以他们均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I(1)。
  协整分析。协整关系是指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一般有两种研究方法:基于大样本的Engel-Granger两步法以及基于VAR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检验变量之间协整关系存与否的Johansen检验法(JJ检验法)。第一,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协整检验。鉴于1978~2009之间的样本容量大于30,我们采用EG两步法对lngdp与lntec之间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第一步利用OLS法估计方程为lngdp=-6.505705 1.591032lntec,t=(36.74754)(方程1)。其中R2=0.977542,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t统计量显示变量系数值通过10%显著水平检验从而证实了变量lngdp对lntec的优良解释能力;第二步首先定义残差序列resi=lngdp 6.505705-1.591032lntec,然后对该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表2),结果表明在SIC原则下,其在10%水平上是显著的,从而可以得出GDP与能源消费总量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对协整方程实证分析表明:排除投资、出口以及能源之外消费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59,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存度较高。
  第二,对重庆GDP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关系的协整分析。由于1978~2009年间涉及32个样本,应采用JJ检验法对lngdp与lncoal,lnoil,lngas,lnew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因为JJ检验对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选取比较敏感,应采取相关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阶数比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小1的结论,首先应确定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鉴于LR、FPE、AIC、SC、HQ五个指标中有四个指标最优滞后期数为1,可以确定Johansen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阶数为0。参考能耗时间序列皆为I(1)的结论并根据检验的相关原则,我们选取不含截距项c和含有趋势项t的模型对多变量VAR模型进行显著性为1%上的检验,根据最大特征根与迹检验结果结果,得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协整方程:
  Lngdp=0.249497lncoal-0.004691lnoil 0.629444lngas 0.440221lnew 0.004982t(方程2)
  对方程的实证分析表明:排除其他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变动,实际能源消费中煤炭资源支出每增加1%经济增长约为0.25%,可见煤炭资源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然而因经济增长核算体系的改革煤炭资源消费对经济贡献并不明显;石油能源消费每增加1%,经济增长下降0.005%,可能是由于石油能源的开发挤占了对经济贡献度较大的能源开发预算而达不到政策目的,石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度不大。天然气能源消费每增加1%经济增长0.63%,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效应,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开始以天然气以及电力等清洁能源为导向;水电能源消费支出每增加1%经济增长0.44%,显示出了清洁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强大后劲。
  格兰杰因果检验
  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重庆能源消费结构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对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第一,能源总量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短期Granger原因,在5%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短期原因。重庆直辖以来迅猛发展的经济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对相关行业诸如电力、冶金、水泥以及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大力投资必然带动能耗的增长;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量耗用能源的私人消费品以及煤气天然气的利用也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第二,煤炭资源不是经济增长的短期Granger原因,在5%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煤炭消费的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第三,石油能源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1%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石油消费增长的原因。石油产业对经济的短期贡献度比较低,主要是因为随着重庆地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的结构也出现明显变化,资源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重庆作为物流配送中心功能的完善,以石油和石化产品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存在巨大潜力。第四,在10%的显著水平下,天然气是经济增长的短期滞后原因,在1%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天然气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因,水电资源不是经济增长的短期原因,经济增长也不是水电资源增长的短期原因。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天然气是唯一的短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并且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主要是因为居民生活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天然气与水电资源在居民日常能源消费比重日益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能源的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天然气以及水电能源的开发利用。预计未来几年重庆能源消费将随着GDP的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应该加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第二,重点发展对经济贡献度大、单位能耗强度低的产业,加快企业集群发展。重庆政府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在税收、融资、政策扶植等方面给予技术含量高、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单位能耗低的企业优惠措施,或者建立目标导向明确的工业园区集群发展,使企业发展规模效应最大化;还应该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开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节能建材等应用技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第三,加强能源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建立、完善能源供应机制,从源头上控制能源的成本以及从物流、分配等中间环节控制能源的成本,完善对企业的能耗考核指标,并对其进行适应性的惩罚与奖励,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们的艺术审美中,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常常相携展现产生互动效应,赋予艺术视觉与听觉双重盛宴双重审美。音乐剧的代表性巨作《猫》,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给观众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体现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互动的效应和特点,为其两者的结合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 互动效应 《猫》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从诞生到发展至今已经趋近完善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
【作者简介】  谢志强,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学部教授、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城乡统筹、社会结构。  主要著作:《社会发展的结构分析》、《组织运行的权力分析》、《社会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等。  陈菊红,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  摘要 近年来,年轻干部“火箭提拔”等现象屡屡曝光,折射出当前我国干部提拔的公权力还没有被很好地关进铁笼子。
【摘要】宗教改革是通过国家与教会关系的革命性转变来克服德国主权被侵犯、国家利益被损害严重危机的一种努力。通过改革产生了新的国家—教会关系:在国家层面,纠正了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担负起了行政职责,形成了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型政教关系;在邦国层面,出现了带有近代早期色彩的领地国家;在城市和农村,出现了普通百姓掌权的共和国。通
【摘要】因其实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高中教育中的多元定价收费制度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考虑到我国目前高中教育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以及受教育者支付能力差异等社会现实,多元定价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管理者应努力完善多元定价制度,健全救助体制、监督体制,最大程度上实现高中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中收费 多元定价 价格歧视 教育公平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产品属于“以服务形式存在
【摘要】互联网正在从面向网民个人的消费互联网向面向企业的产业互联网拓展。近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部署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 ”的重点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打造制造业的升级版,也包括深化消费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 ”对处于经济新常态的我国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但也面临产业核心技术与产业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在完善公共服务和营造创新环境
【作者简介】  李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研究方向:俄罗斯财政税收与金融、国际经济。  主要著作:《新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东欧中亚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等。  摘要 以往各国提出的丝路计划与中国最近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很大的区别。“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属于跨国经济带,其规模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带,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
【作者简介】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民间文化与信仰。  主要著作:《倾听底层》、《仪式与社会变迁》、《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等。  摘要 穷人是物质匮乏之人,而物质之匮乏来源于权利匮乏;穷人之所以贫和弱,是因为权利的缺失。为摆脱贫困而进行的努力,就是保护作为生存权的人权。因而,为了生存和有尊严地生活进行表达与行动并追求社
【摘要】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对立的派别。如果说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是罗尔斯,那么当代保守主义的代表就是布鲁姆。布鲁姆对罗尔斯的批判典型地体现了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而这种批判是通过如下四个方面的对立表现出来的:首先是自然状态对原初状态,其次是优越对平等,再次是合理性对理性,最后是等级制对民主制。通过对这些批判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与其说是揭示了自由主义的缺
从世界情势的变动中理解国内政治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当代世界地缘政治体系构成的基本特征。“一个中心”,就是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区;“两个基本点”,就是大西洋及其两岸地区与太平洋及其两岸地区。这不仅是因为中亚和印度洋是世界地缘政治的“心脏”地带,而且是因为这里也是世界工业矿物质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地缘和资源这双重诱惑招致近代以来几乎所
【作者简介】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中欧学术连线主任。  研究方向:中国外交、欧洲一体化与中欧关系、公共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主要著作:《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等。  摘要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处理的核心问题不是应对国家层面的美国,而是应对作为世界霸权的美国,前者是私的美国,后者是公的美国,至少是标榜“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