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期“中西视角”专栏,刊发的是吴伟局长新近出版的《有朋-有书》一书的序言、书评和后记。吴伟局长的“有朋”——囊括了与五洲四海的作者和出版人的情谊;“有书”——涵盖了其30多年来与书相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感悟。而且,这份情谊和感悟皆融合在她向世界推广中国优秀图书、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执著信念和追求当中,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我以为,有足够的真情朋友,有几架子值得读的好书,一生不孤矣。看到吴伟的文稿《有朋·有书》后,我要说。我喜欢这个书名,也喜欢书中的故事。
一位通汉语的美国在华研究生对我说,“很多场合中国人会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译成外文时,就是朋友来了,我很高兴。(his alwaysa pleasureto greet afriendfrom afar)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看不出有什么隽永之意,因此我不能理解孔子的伟大。”我回答,此话前面还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两句连起来,是一个联立方程组。即朋友从远方来,必带来远方的信息。必有新的见解,越是从远处来的朋友,越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与朋友谈,就是在读一本新书。在没有印刷术,没有邮政,更没有网络的时代,远方的信息有多么珍贵,可想而知。即便交通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能与来自远方的朋友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谁都做得到的。吴伟的“有朋”,讲的既是她多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故事,也是她的心得。
回忆我几十年来的知识、见解及智慧的源泉,无外乎上学、读书、交友三项。中国的教育往往强调博闻强记,而缺乏讨论,难免有读死书的陋习。课余或业余读书,与作者又难有交流。而与朋友交,往往会产生思想碰撞,及至火花四溢,所以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
我以为,有足够的真隋朋友,有几架子值得读的好书,—生不孤矣。看到吴伟的文稿《有朋·有书》后,我要说,我喜欢这个书名,也喜欢书中的故事。还要多说的是,我自离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之后,把连续多年的积累凑成几本拙作,其中多有吴伟的创意和鼓励。我的第一本书一《向世界说明中国》就是他竭力主张的,因为她不仅是读书之人,也是出版之人。我勉为其难地完成了任务,没想到,竟如她所预计的那样,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五年间竟再皈了十次。
在这儿,我特别愿意向青年朋友说明的是,交友须择人。古^有云:“^无癖。不与深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与深交,以其无真情也。”所以,鲁迅说,人生得—知己足矣。当然,在当今之社会,只有—个知己未免嫌少。我选择知己有两项条件,—是心地善良,为人坦诚;二是喜好读书,广有见地。赞成我此意者,就请先读这本《有朋·有书》吧。
一位通汉语的美国在华研究生对我说,“很多场合中国人会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译成外文时,就是朋友来了,我很高兴。(his alwaysa pleasureto greet afriendfrom afar)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看不出有什么隽永之意,因此我不能理解孔子的伟大。”我回答,此话前面还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两句连起来,是一个联立方程组。即朋友从远方来,必带来远方的信息。必有新的见解,越是从远处来的朋友,越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与朋友谈,就是在读一本新书。在没有印刷术,没有邮政,更没有网络的时代,远方的信息有多么珍贵,可想而知。即便交通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能与来自远方的朋友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谁都做得到的。吴伟的“有朋”,讲的既是她多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故事,也是她的心得。
回忆我几十年来的知识、见解及智慧的源泉,无外乎上学、读书、交友三项。中国的教育往往强调博闻强记,而缺乏讨论,难免有读死书的陋习。课余或业余读书,与作者又难有交流。而与朋友交,往往会产生思想碰撞,及至火花四溢,所以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
我以为,有足够的真隋朋友,有几架子值得读的好书,—生不孤矣。看到吴伟的文稿《有朋·有书》后,我要说,我喜欢这个书名,也喜欢书中的故事。还要多说的是,我自离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之后,把连续多年的积累凑成几本拙作,其中多有吴伟的创意和鼓励。我的第一本书一《向世界说明中国》就是他竭力主张的,因为她不仅是读书之人,也是出版之人。我勉为其难地完成了任务,没想到,竟如她所预计的那样,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五年间竟再皈了十次。
在这儿,我特别愿意向青年朋友说明的是,交友须择人。古^有云:“^无癖。不与深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与深交,以其无真情也。”所以,鲁迅说,人生得—知己足矣。当然,在当今之社会,只有—个知己未免嫌少。我选择知己有两项条件,—是心地善良,为人坦诚;二是喜好读书,广有见地。赞成我此意者,就请先读这本《有朋·有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