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思索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意义重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形成,对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作用。结合现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以及在我校所实施的“勤”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本人觉得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小学生有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道德;法制;教育教学;教材特点;“勤”文化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围绕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成为众多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征,对于明辨是非能力的提升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形态等对于教育改革发展都是巨大的挑战。正因如此,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品质,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形态的提升,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使得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和剖析。
  一、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结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放眼于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更是学校教育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则注重于以学生的发展为首,提倡以“勤劳”为文化内容的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勤劳、勤学、勤思考、勤动手、勤实践的新时代学生。这不仅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型人才。以“勤”为育,以“学”为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自己勤思考、勤动手、勤实践的品质,使得自我情感体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
  小学阶段是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阶段,要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形态,结合我校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优化教育教学形式,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以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依靠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则通过机械的学习和记忆,作为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对于知识理解缺乏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则会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应。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束缚,以新型的教学理念融合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在实践的同时进行总结,亲身体验,丰富情感,大胆说出自身感受。
  (二)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则被迫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这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最为关键的则是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形成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完全被忽视。很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形式互相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减不了负,还成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瓶颈。由此看来,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适应于新课改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对于思想价值取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我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认识农作物,观察作物的特点时,我们则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再让学生到实践种植基地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更容易得以掌握,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用于实践,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富予形象。
  当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开放活动室,开展“转角书屋”、艺术长廊、书法展、实践基地劳作等活动,打造特色的“勤文化”、“诵读三字经”、“欢乐兔子舞”等形式多样的综合大课间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三)家校教育紧密融合
  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往往只是一方面,家庭教育才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节。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道德品行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家校融合、紧密沟通、共同教育的方式,才能够使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在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必不可少,家校教育的紧密融合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召開“家长教育培训会”,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肯定孩子们在学校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另一方面也让家长了解学校是如何教育学生,家长应该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进而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更好的融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综上所述:
   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制的教育,不仅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型教学模式,更应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因地制宜”,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和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提升自我素养,从而强化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样才能为对社会塑造有用之才。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比较慢性应激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大鼠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结合规律锻炼是否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6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规律康复操锻炼,在患者入院时、实施健康教育及康复操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4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运用固尔苏联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该组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率的效果。方法通过主题选定,确立以"提高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率"为主题,运用PDCA循环法则,针对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制定
内容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130余首经典诗词。基于网络,串联意象,虚拟情境,把握意象,营造一个生动、发展的课堂。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诗中的“物象”,走向诗外的“意象”,从而促进小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让诗文为人生打好底色。  关键词:信息技术;诗词;意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资源,助力课程教学,成为了打造理想课堂的有效手段。古诗词由于内容中包
摘要:新课标要求关注小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育,由此引导小学语文教育进入到新的格局。因此,倡导关注学生语言积累和规范,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核心素养培育格局,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焦点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以小学生身心发展诉求为基础,积极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
通过添加酯交换抑制剂磷酸二氢钠(NaH2PO4)以及两种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共聚物,制备了增韧改性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合金,对其力学性能、
随着地铁隧道下穿机场跑道案例的增多,研究飞机荷载对TBM隧道掘进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依托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T3航站楼-T2航站楼区间,运用FLAC3D软件研究分析飞机在不同位置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就是说只有重视企业的管理,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