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芘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电芬顿与生物泥浆法联合的修复(EF-BIO)处理方法.通过对2种修复技术在污染物降解过程中显现出的不同降解特性以及所需环境因素的区别与变化
【机 构】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污染土壤生物-物化协同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点研发计划(2018YFC1801900),沈阳理工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支持经费(10101470008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芘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电芬顿与生物泥浆法联合的修复(EF-BIO)处理方法.通过对2种修复技术在污染物降解过程中显现出的不同降解特性以及所需环境因素的区别与变化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一种高效的联合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与降解速率,羟基自由基(·OH)生成量与微生物数量,以及污泥pH值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得出联合修复方法的联合顺序;第二部分通过不同联结时间点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与降解速率,微生物数量变化以及中间产物变化等的研究分析,确定最佳的EF-B
其他文献
在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设计了希瓦氏菌MR-1 在恒定浓度Cr(VI)和Cr(III)环境中长期胁迫120d 实验,探讨了胁迫后的菌株对Cr(Ⅵ)的还原能力和生长情况,采用电化学分析仪表征其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sTie-2的表达,研究可溶性Tie-2与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探讨可溶性Tie-2在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32例原发
本文结合河北省乐亭县雷电灾害的实际案例,分析指出农村雷击灾害主要成因,并提出提升科学合理防灾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椎动脉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CDE诊断的24例椎动脉闭塞病例,并与CT血管造影(CT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