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音乐课堂要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面的互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态的必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进行探讨。本文从加强演示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多样化的上课形式,取长补短;加强讨论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发言等方面就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水平课堂教学
一、前言
现代中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课堂要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面的互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态的必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进行探讨。
二、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
(一)加强演示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但是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范唱、范奏时,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但演示要适时、适当。所谓适时,即不能过早出示,也不能过晚,用完后立即整理收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适当,即演示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要合理使用,才能获得教学效果。
(二)提倡多样化的上课形式,取长补短。
教学应该永远是一个细致的、复杂的、高级的和创造性的劳动。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的形式也应该不同,这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上课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刻板模式是违背这条规律的。课堂教学永远应该是一个形式多样的动态结构,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目前在西方,课堂教学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如当前英国、美国各国流行的“开放课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里,学生几个人或小组进行适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的活动,班组没有固定的结构,随着学生从一项活动转到另一项,从一组转到另一组,班级的组织也在改变。这对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有益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全体参与到课堂里去,让他们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教师也就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三)加强讨论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运用讨论法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并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以便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讨论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后要有小结。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要进行辨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和评价,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四)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发言。
过去,同学发言出错时,学生往往发出笑声,有时并不是嘲笑,但对发言者来说就会令他尴尬。为此,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讨论会。通过讨论,同学们开始懂得,笑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自己没修养的表现。正确的态度是,当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这才是尊重别人和有修养的表现。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工作后,课堂上充满善意的笑声和理解的点头,还有争辩声。 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初听作品我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 蔡萱红. 优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海峡科学 , 2009,(04):159-162.
[2] 蔡伶俐. 中学音乐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 才智 , 2009,(06) :169-172.
[3] 刘爱辉. 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03) :113-115.
[4] 林沛婷. 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J]. 教书育人 , 2005,(S8) :126-128.
[5] 孙丹青. 浅议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甘肃科技纵横 , 2008,(06):132-133.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水平课堂教学
一、前言
现代中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课堂要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面的互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态的必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进行探讨。
二、如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
(一)加强演示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但是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范唱、范奏时,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但演示要适时、适当。所谓适时,即不能过早出示,也不能过晚,用完后立即整理收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适当,即演示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要合理使用,才能获得教学效果。
(二)提倡多样化的上课形式,取长补短。
教学应该永远是一个细致的、复杂的、高级的和创造性的劳动。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的形式也应该不同,这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上课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刻板模式是违背这条规律的。课堂教学永远应该是一个形式多样的动态结构,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目前在西方,课堂教学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如当前英国、美国各国流行的“开放课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里,学生几个人或小组进行适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的活动,班组没有固定的结构,随着学生从一项活动转到另一项,从一组转到另一组,班级的组织也在改变。这对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有益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全体参与到课堂里去,让他们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教师也就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三)加强讨论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运用讨论法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并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以便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讨论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后要有小结。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要进行辨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和评价,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四)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发言。
过去,同学发言出错时,学生往往发出笑声,有时并不是嘲笑,但对发言者来说就会令他尴尬。为此,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讨论会。通过讨论,同学们开始懂得,笑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自己没修养的表现。正确的态度是,当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这才是尊重别人和有修养的表现。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工作后,课堂上充满善意的笑声和理解的点头,还有争辩声。 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初听作品我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 蔡萱红. 优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海峡科学 , 2009,(04):159-162.
[2] 蔡伶俐. 中学音乐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 才智 , 2009,(06) :169-172.
[3] 刘爱辉. 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03) :113-115.
[4] 林沛婷. 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J]. 教书育人 , 2005,(S8) :126-128.
[5] 孙丹青. 浅议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甘肃科技纵横 , 2008,(0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