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红河(元江)流域的典型洄游鱼类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修建设计和鱼类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该流域的野生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avs)、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和红魾(Bagarius rutilus)3种鱼类(体长范围0.05~0.45 m)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布置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分别测试了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突进游泳速度.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绝对游泳能力与体长相关性,3种鱼的相对游泳能力与体长的相关性更高,均呈显著负相关;(
【机 构】
: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湖北省鱼类过坝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宜昌44300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广州市天河区水务设施建设中心,广州510655;山东省水利勘测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红河(元江)流域的典型洄游鱼类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修建设计和鱼类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该流域的野生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avs)、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和红魾(Bagarius rutilus)3种鱼类(体长范围0.05~0.45 m)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布置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分别测试了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突进游泳速度.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绝对游泳能力与体长相关性,3种鱼的相对游泳能力与体长的相关性更高,均呈显著负相关;(2)3种鱼之间的游泳能力存在差异,红魾的感应流速最大,为(0.10±0.01)m/s,华南鲤的临界游泳速度最大,为(0.66±0.01)m/s,华南鲤的突进游泳速度最大,为(1.48±0.18)m/s;(3)拟合趋流率与水流速度的相关曲线,所有测试鱼的趋流率与流速的函数关系为Pre=19.80V-1.13(R2=0.96,P<0.05),得出95%目标鱼的趋流速度为0.11 m/s;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得出95%目标鱼累积疲劳的临界和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0.58、1.01 m/s.(4)当以暗色唇鲮、华南鲤和红魾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过鱼设施的内部流速不应小于0.1 m/s,入口的设计流速范围为0.6~1.0 m/s,休息区域的流速范围为0.1~0.6 m/s,孔口或竖缝等高流速区的设计流速不宜超过0.8 m/s,若过鱼设施孔口边壁或底部加糙,可适当增至0.8~1.0 m/s.本研究中红河(元江)流域鱼类游泳能力等资料为过鱼设施修建及珍稀鱼类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混凝土刚性护栏吸能缓冲能力不佳、给行车安全带来危险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防撞护栏.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护栏-桥面板协同受力模型,模拟小客车和40 t大型货车在不同速度下与护栏的碰撞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车辆未翻越栏杆,爬升高度和驶出角度较小,新型护栏改善大货车的导向效果优于小客车;驾驶员位置处横向加速度峰值明显降低,最大降低幅度达60.8%;新型护栏受到的纵横向碰撞力峰值均得到减小,纵向力最多降低49.2%.新型护栏导向性好,具备更佳的吸能缓冲效果,能有
创新设计了可以实现中间排液功能的分液型板式冷凝器.该冷凝器中间位置设置分液口,可以加快排液速度,减小附着在板片上的冷凝液膜的厚度,降低蒸气与板片之间液膜的导热热阻,从而增大板式冷凝器的相变传热系数.将分液型板式冷凝器与常规板式冷凝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通过10个不同测试工况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同等初始条件下,与常规板式冷凝器相比,分液型板式冷凝器工质侧冷凝换热系数提高了8.3% ~51.6%,总换热系数提高了7.6% ~38.3%,总压降减小了2.6% ~11.4%.该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液型板式冷凝器可以实现
生态补水是维持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为研究生态补水对白洋淀水环境的影响,分别在补水前与补水后采集淀水、河水及地下水样品,分析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白洋淀补水前、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中Na+为主要阳离子,补水后阴离子以HCO3-为主,淀区南部地表水电导率高;补水后地表水与地下水Ca2+、Mg2+和HCO3-浓度显著增加,水体电导率降低.(2)补水前地下水为Na-HCO3型水,地表水主要为Na-Cl·SO4及Na-Cl·HCO3类型;补水后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向Ca·M
以安徽淮南采煤沉陷积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采集与测试,研究不同沉陷年限及类型积水水文地球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HCO3·Cl-Na型,沉陷积水中常量离子主要来源于蒸发岩溶解和硅酸盐风化,受蒸发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明显,水化学组成随沉陷时间和类型变化不大.(2)淮南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85δ18O+18.73,沉陷区积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在淮南大气降水线右下方依次分布并接近降水线,表明沉陷积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3)在降水稀释、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