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人才评审乱象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sushi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打招呼就觉得是不重视、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会做工作、沟通能力强现在是一个正面评价”……当前,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的不良风气日益猖獗,一些专家教授和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对此表达了愤慨,呼吁加强监督,完善惩戒,净化科研评审环境。
  打招呼、做工作,滋长“人情评审”歪风
  时值年中,不少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陆续启动。经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打招呼拉票、做工作等现象屡禁不止。
  “评审打招呼、做工作成了自保的方式,别人打了招呼你不打,就觉得你不重视。而且普通人打招呼还不行,往往得单位一把手如校长、书记出面才行。”一位在知名高校担任学院院长的教授说,现在人才计划、项目评审都会打招呼,作为学院领导,他深感无奈。
  “人情评审”风气盛行之下,不仅本院的人才引进和项目申报会找该教授去帮忙做工作,一些校外学术圈的朋友也会找到他。“每个月请求帮忙打招呼的短信、电话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作为院长,我甚至要用本子记下跟谁打过招呼,考虑以后怎么还这人情。”他无奈地表示。
  这位教授几年前回国,他说,“作为学术项目领头人,现在申报项目,除了考虑学术水平,还要看关系网有多广,把通讯录拉出来看看。”
  和他有同感的一位高校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学校引进人才参与国家的人才项目评审,函评结果非常不错,因为提交的文章、科研成果等书面材料很过硬,但面审淘汰的比例却出人意料地高。“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学术方面了,因此吃了大亏。”
  不仅在做人才工作参与评审过程中遭遇了拉票尴尬,该学者自己申报国家人才项目时也亲历了拉票歪风。他说,评委工作一般分评审前工作和评审中工作。评审前,申报人和所在单位得知评审专家信息后,要及时去“拜门子”。一般来说,申报者会通过四种方式来做工作:—是自己本人给评委发短信或打电话,请求关照;二是所在单位的领导出面给评委做工作;三是请业界知名的老专家、院士出面做工作;四是知名老专家、院士带着申请人一道上门向评委汇报工作。
  评审中,则需要有更大的公关力度。有的申请人所在单位会出面做工作,要么派专人找评审做工作,要么单位主要负责人到评审宾馆驻点做工作。如果评审组织特别严密,还会有人专门蹲守在评审点捕捉评委信息,甚至拍照回传给后方,再去查找评委关系继而做工作。
  “逢到重要的项目和人才评审,可能申请人和所在机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忙着做工作,跑公关。”他说。
  数字政绩冲动,一些高校争戴人才帽
  接受采访的科研学者坦言,这几年一些科研评审中的拉关系、打招呼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苗头,令人愤怒,让人担心。
  “一旦到了评审集中期,根本没法干正事儿。”他们表示,谁不做工作谁就会吃亏,最后被歪风绑架,浪费大量精力去做和学术无关的事情。
  受访的一位学者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朋友圈所发的上述感叹,短短几十字的吐槽收获了近百条学术同行的点赞和评论。有人留言说,现在评审不打招呼是对评审的不尊敬;还有人打趣道,现在科研人员会做工作、沟通能力强已经成为一个正面的评价。
  在这些学者看来,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出现的打招呼、拉票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的缘故;另一方面,还缘于科研GDP、人才政绩驱动下,有项目、有人才帽子,才意味着个人和单位有资源、有地位,才能活下去。
  以高校为例,去年教育部搞“双一流”评估,标志着高等教育新的转折。为了适应“双一流”要求,不少高校急需有大的科研项目和“戴帽子”的高级人才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术水平或者整体实力一般的院校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往往会举全校、全机构之力去确保重要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过关。“学术帽子”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应该按照学术标准来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
  “打开高校科研机构的网站,如果遮住校名看简介,模式都差不多,论文数、科研项目数、拥有‘戴帽子’的高级人才数等。”上述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指出,在数字指标导向和一些领导的政绩驱动下,评审人、申请人、用人单位、学术圈都被绑架了。
  一位受访者说,评审中的上述乱象让他们深感愤怒,十分担心。愤怒是因为这种人情公关歪风的滋长让科研和人才的评价标准扭曲,让好的科研成果和好的人才得不到公正评价。担心的是这种风气污染了学术圈,大家被裹挟着在互相打招呼中渐渐成了利益和资源交换共同体,影响国家的科研水平。
  消除灰色地带,划出科研项目人才评审高压线
  受访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打招呼公关已经发展到必须是相当级别的学术权威或者负责人,因为他们参加的评审多,可以互相交换评委资源,互相支持。
  “说实话,绝大部分评委都是好人,但是有时人心里的‘秤’也是容易被打招呼影响的,特别是有的打招呼者对评委来说是领导、朋友或是恩人时,难免有还人情的思想。难免因‘感情’因素造成优秀的人和项目被PK掉。”受访者深感无力。
  科研人员表示,一些评审拉票公关的现象就像皇帝的新衣,没有人敢喊。一喊就破坏了规则,大家以后肯定就不带你玩了。但是不喊,就必须跟随在里面随波逐流,如果只是埋头做学问,就会吃亏甚至很难存活。“做科研要无欲无求,保守初心才能做得好。如果只想着求名头被欲望绑架,势必会造成学术风气的败坏,也造成科研水平的下降。”
  受访学者认为,现在干部拉票贿选都有严格的处罚措施,而学术评审拉票却还处于灰色地带,这是不对的。他们建议,应该出台相应的惩罚举措,增加学术评审中拉票公关等行为的违规成本,比如将评审列为保密项目,一旦有接受公关说情的行为就视为违反保密条例等,给予相应惩戒,让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有所敬畏。对参与说情公关的双方,列入黑名单,或者予以曝光,限制其参加科研学术活动,或給予失信认定,通过这些举措净化评审环境,真正做到学术优先,不拼关系、不拼圈子。
其他文献
[案例]rn我上了一课,教后的反思交到了学校教研室.没想到教研室竟把这篇文章在校刊上刊了出来.这下可就出事了,文章中提到的A老师几乎成了众矢之的,大家争相批评他不“进步”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欣赏教育、正面教育、榜样教育,甚至提出“无惩戒教育”等等,极力强调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尊重孩子。于是就有某些学校明文规定“禁止请家长”,说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更有甚者,竟大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说教育走向产业化,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因为教育也是服务行业,“要把学生当成上帝,对他们要始终微笑服务”,即使对待学生的无理,也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等。笔者认
《孔乙己》是一篇经典课文,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藏,但由于年代原因,语言文字相对现在生活有差距,学生不太愿意阅读这篇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引入生活的活水,使语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为主阵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较强的传统文化基本应用能力;传统文化中
影响学生情绪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在教师教态对学生情绪的影响作如下探讨。  医学界早就发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的好,愈合得快。这就证明了人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别人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也不可忽视,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仪表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青少年具有对暗示的强烈感觉时,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于“问题—互动”的形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而促进数学核
正确学习使用母语是每个华夏子孙的权利和责任。正确听、说、读、写汉语是小学语文的训练基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往往重视了“写”试卷,却忽略了“说”的训练,致使学生在使用语言文字的时候,有时用词不当,有时语序颠倒,有时竟点头摇头替代表情达意,等等现象不一而足。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笔者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内容相对深奥,大部分和中国古诗词文有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高中语文教学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从古传扬至今,对于学生塑造
诗歌是初中语文课本内容的一部分,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诵读教学的模式,强调以诵读的方式启发学生的语文审美和诵读兴趣。教师应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不
21世纪的高校,各种学生学会、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出来,成为了校园一大特色和风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加入了相应的组织,这些学生社团必将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