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涯辅导;高中;生涯适应力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2-0061-03
  【作者简介】陈秀敏,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浙江龙泉,3237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意图:
  生涯规划辅导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做好生涯准备,而成功的生涯准备的核心是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美国生涯心理学家萨维科斯将生涯适应力定义为“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并从四个维度描述生涯适应力的发展阶段:生涯关注、生涯自主、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
  高一學生正处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阶段,他们除了要适应高中的新环境、新伙伴、新教师之外,还要准备迎接新高考政策背景下时有变化的学习模式,如“七选三”“走班教学”“三位一体招生”等,这些都会对其自我定位造成影响。为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生活、未来职业等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变化,增强个体生涯适应力,笔者开设了“如何面对变化”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一、活动体验,导入主题
  教师:请在纸上任意画三个圆,画好后把圆的内部涂满……同学们,计划有变,请用1分钟时间将你的画改成一棵树。
  教师:在你完成的作品中,之前画的三个圆和树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1:我画的刚好是三个同心圆,就当作树冠,下面加了两笔变成树。
  学生2:三个圆是果实,长在树上。
  学生3:大的那个是叶子,另外两个在树干上算树洞吧。
  教师:当听到要改变计划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觉得运气好,幸亏画的是同心圆,很简单。
  学生2:先是愣了一下,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就在外面加了一个圈,变成树。
  学生3:我的三个圆离得有些远,就往树那边去凑。
  教师:感谢三位同学真诚的分享。在刚才的活动中,当变化来临时,同学们都在思考如何应对,如何创作出更有意思的作品。在我做生涯规划辅导的过程中,常听到许多同学抱怨计划赶不上变化,意料之外的事情老是打乱原先的安排,因而苦恼烦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临时改变作画要求的活动,激发学生灵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在达到“破冰”效果的同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变化”。
  二、观看视频,展开教学
  教师:之前有一位高三的学生小佳给我推荐了一个视频,请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播放视频“这是一个正在变化的世界”)
  教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请具体描述一下。
  学生:紧张,变化太快了,很难想象以后的世界,怕自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师:那这些变化都是让你不舒服的吗?
  学生:不都是让人不舒服的。其实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教师:我们会因为变化的不确定性而担忧,但同时变化也代表着机遇和挑战。小佳也跟大家一样,看完后非常焦虑,我们来看看她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之快,引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这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情景模拟,内容深入
  案例一:环境变化——小佳的烦恼
  作为新高考政策下的第一批学生,小佳感觉一路走来什么都在变,她一直在适应新的情况:高一要适应新的班级、新的人际关系,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面对那么多门功课;“七选三”分班后,每一次的学考、选考都是“高考”,考完又是一次新的学习战略部署,这门考完是丢还是继续抓,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还有“三位一体招生”,要不要参加?小佳说:我是想规划自己的未来,但是世界一直在变,感觉自己都要迷失方向了,我该如何做规划呢?
  教师:变化总是出现,小佳该怎么办呢?每个小组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内部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一会儿请一位代表发言。
  第一组:她可以多关注社会需要,多和老师、家长沟通,了解当前形势,也了解自己;放松心态,不要想太多;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第一组提出了小佳可以做的三件事情,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第二组:她要有战略性的眼光,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不能预测的变化需要随机应变,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教师: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适应性能力很重要。
  第三组:她要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会更有自信。
  教师:我们的环境随时会发生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规划。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思考三个问题:我想做什么,环境需要我准备什么,以及我能做什么。充分考虑后,我们就知道如何拥抱变化、适应变化,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师:那除了外界环境会变,还有什么也会变呢?
  学生:自己。
  教师:自己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适应能力会增强,更有自信……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教师:是的,如果我们不断思考刚才所讲的三个问题,会明晰自己的方向,变得更成熟,但如果遇到下面例子中阿健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案例二:自身变化——“夭折”的篮球梦
  阿健是学校2014届的学生,是体育特招生,他刻苦训练,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2013年,他在参加篮球比赛时肌腱严重受伤,医生告知他不能再进行高强度的篮球训练,他感觉未来的人生瞬间崩塌,对他而言,学习不再有任何意义。阿健也知道继续消沉没有用,但就是没有动力。
  教师: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帮他调整目标、重树信心呢?请大家思考1分钟,我们的阿健扮演者先到旁边酝酿一下情绪。   (请学生扮演阿健的好朋友对他进行开导,其他学生是观察员,观察他们之间的交流,并对其进行个人观点陈述。)
  好友1:阿健,虽然你原先的目标可能实现不了,但是人生不只有一个目标、一种可能,你可以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寻找其他优点。
  阿健:可是这很难啊。
  好友1:没关系啊,我们可以来帮你,不懂的就来问我。
  教师:我们先采访一下阿健,当同学建议你挖掘自身的其他优势,并且很热心地说可以帮你一起学习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阿健:感觉有些难,因为自己不擅长学习,要一下子改变学习的状况几乎不可能,需要太长时间。
  教师:意思就是说你知道她的方法是可以的,但目前没有信心去做,是吗?好,感谢这位同学,你的方法很好,但是阿健目前还需要调整。阿健,你现在最在意的是什么?
  阿健:能否继续打球。
  教师:请问观察员们,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帮他实现愿望?
  好友2:你虽然不能继续打篮球,但可以从事和篮球相关的职业啊,比如篮球教练、裁判,或者参加残疾人篮球队……
  教师:先澄清一下,阿健并没有残疾。请问阿健,当你的好友提到这个思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阿健:可以作為一种出路吧,寻找另一个目标实现自己的愿望,跟前面那位女生的意见结合一下还是不错的。
  教师:他帮你打开思路之后,重新寻找到目标的你会更加努力学习,是吗?感谢三位的精彩分享。我们再请一位观察员来说说,你对于刚才的交流有什么想法。
  观察员:我们要考虑阿健的感受,从他的角度去想,并且我认为,梦想不会夭折,即便受伤也一样可以进行下去。
  教师:总结得很好,梦想不会夭折,和篮球相关的职业那么多,这个不行我们可以尝试别的。当原先的目标不得已需要做出调整时,我们可以改变思路,为自己的梦想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具体的情境,直观地反映出环境和个人的自身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和拥抱变化,思考如何沉着应对变化,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并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意料之外的变化。
  四、照进现实,拓展延伸
  教师:环境在变,我们自己也在变,那我们现在即将面临的变化是什么?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PPT呈现:(1)你了解“七选三”吗?(2)为了优化选择,现在要做什么准备呢?(3)如果你选了某门功课,但是发现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怎么办?)
  学生1:知道的,七门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科目计入高考成绩。
  学生2:现在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擅长什么科目,还有想选择的大学专业和科目的关系。
  学生3:先调整心态,不要害怕。
  教师:看来大家都有所思考。我们一直在讲变化常常会发生,那我们在做规划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2分钟,记录员做好记录。
  第一组:我们认为首先要根据环境和自身因素进行理性规划,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教师:很好,分享了两点,其他组请补充。
  第二组:我们觉得要规避风险,做一些预测,做计划时注意弹性。
  第三组:调整好心态,变化常常会有;也不要都靠自己一个人去想,可以参考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不要因为中途的一点挫折就忘记自己原先的目标,不忘初心。
  教师:同学们的分享都非常好,老师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一个成熟的规划者,首先要懂得拥抱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学会在变化中抓住自己想要的,预测变化的发生,并准备好具有灵活性的计划。
  教师:生涯之道也是应变之道。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做规划时能考虑到环境和自身的因素,不论外界怎么风云变幻,都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设计意图:高一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七选三”的重大变化,帮助其理清思路、把握方向,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学生的课后反馈调查表,大部分学生抱怨即便制定好计划,也很容易被打乱,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尤其是在新高考政策下,学生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方向。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中应注重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设计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特点的内容。
其他文献
【关键词】师生关系;角色扮演;重要他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8-0056-03  【作者简介】1.周时富,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江苏南通,226611)教师,二级教师;2.彭中进,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江苏南通,226611)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Mills)的观点,教师是学生的“互动性
【摘要】关注小学生的“课堂心理安全感”,探寻保障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路径。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敢说是前提,爱说是条件,会说是关键。科学地调动各种心理资源,让学生系上“安全带”、登上“安全岛”、驶入“安全通道”,让他们课堂创新学习的安全感达到高峰,毫无顾忌地进入状态,加足马力,全速前进,让他们变成自信、活泼、充满阳光的好少年。  【关键词】课堂;心理安全;安全通道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
1965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遵照周恩来总理和董必武副主席要修清史的倡议,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并拟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清史研究所。当时议定的清史编纂委员会由七人组成,他们是郭影秋、关山复、尹达、刘大年、刘导生、佟冬、戴逸,并由郭影秋任编委会主任。郭影秋积极贯彻中央这一决定,及时与学校党委研究部署,着手筹建清史研究所。始料未及的是,不久即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正在着手进行的清史编纂工作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85周年。85年前,北平学生率先发动一二九运动,身处南国边陲的广西学生迅疾响应,他们以本地区特殊社会环境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对促进全国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南宁地下党是运动的引领者  1984年3月,在南宁召开广西国民基础研究院党史资料专题座谈会上,一些老同志回忆了南宁地下党于1935年在广西国民基础研究院(简称“教育研究院”)建立党团组织的情况。时为广西
在泰历县邵而区北部,有一个敌人的关卡。为便于出入,情报站争取了附近的一个伪乡长,并把石磊同志派去当了伪乡长的秘书。从此,这个伪乡公所就成了情报站传递情报、出入卡子的保护所。交通员吴风城经常夜间单枪匹马跑几十里路,到与石磊约定好的地点去取情报,大家称赞他是“飞檐走壁的能手”“来无影去无踪的好汉”。  济南铁路大厂动力车间的技术员王印增,对日寇侵略早就憋着一肚子气。经过情报站姜仲三同志的教育引导,他的
【关键词】叙事治疗;小学生;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6-0035-03  【作者简介】朱晓艳,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江苏徐州,221611)心理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人格养成的关键,但由于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来自周围人的看法,当很多学生捕捉到“不被认可”的信息时,“我不够好”的感觉就成为小
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百万大裁军中,酝酿已久的保留昆明军区、撤销成都军区的方案,在两区撤并定点的最后关头,改变为撤销昆明军区、保留成都军区,这被人们称为“成昆之变”。  面对这一“急转弯”,昆明军区官兵坚决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部署,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为军区的光荣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成昆之变”的亲历者,这是我心中抹不掉的一段记忆。庄严的宣告  1985年,在
1916年3月4日,北洋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工人因工资、福利问题,引发了一场自发工潮,震动京城。京师步军统领江朝宗率军警官长及士兵、警察等千余人进厂镇压,抓捕工人。至当晚6时,工人陆续散尽,而军警则仍留下近200名在局内巡查防范,直到11日才全部撤离。  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朝廷批准户部(后改称度支部)创建印刷局,准备统一印刷、发行钞票,控制财政;同时,也为用纸币取代沉重的银两,方便市场货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避免重演“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社会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1979年,刚刚复出的彭真同志受中央委托,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的工作,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领导草拟出刑法、刑事诉讼法、选举法、地方各级人代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一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生动表达和具体应用,凝练着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成就历史伟业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不是抽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