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与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与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的相关性,为促进4~6岁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3-6月,以165名4~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布尼氏动作技能熟练度测试(BOT-2)灵敏分量表和肢体双侧协调分量表、儿童动作技能测试量表(第2版)(MABC-2)抛接技能分量表和平衡分量表测试学龄前儿童肢体动作协调、手眼协调、灵敏和平衡四类动作技能;采用美国堪萨斯州学前儿童反射冲动量表(KRISP)和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DCCS)评估被试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水平;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理统计.结果 除单手抛技能和注意转移指标外,男、女童在肢体动作协调总分、手眼协调总分、双手接、动作灵敏总分、动作平衡总分、静态支撑、踮脚走线、双脚跳、注意集中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6,-2.00,-3.15,-3.75,-3.00,-2.95,-2.18,-2.11,-3.21,P值均<0.05),且女童优于男童;儿童肢体动作协调总分、手眼协调总分、双手接、动作灵敏、踮脚走线和注意集中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提高(r值分别为0.47,0.41,0.47,0.51,0.16,0.31,P值均<0.05);排除性别、月龄两项变量干扰后,仅肢体动作协调总分与学龄前儿童注意集中呈正相关(β=0.31,95%CI=0.08~0.39,P<0.01).结论 4~6岁儿童肢体动作协调与注意集中呈正相关.学前教育和家庭亲子活动应重视肢体动作协调相关游戏、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促进4~6岁学龄前儿童注意集中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注意品质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行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BA)疗法对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抑郁情绪和行为特征的应用效果,为有效开展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614名.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开展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激活疗法干预.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Ⅱ)和抑郁行为激活量表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流行特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脊柱侧凸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10月在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城市抽取132所中小学校,共38649名9~18岁学生进行脊柱侧凸筛查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学生中有1440名检出脊柱侧凸,检出率为3.73%.女生检出率为4.90%,高于男生的2.66% (x2=134.72,P<0.01).珠三角地区检出率为4.09%,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3.38%(x2=13.22,P<0.01).城区检出率
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心理健康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品格塑造和行为引导,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情感障碍,通过保障心理健康避免学生进入误区.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包含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模块,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引导,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未来发展均有着积极作用.
期刊
褚遂良成长的时代正处于南北书风融合以及碑刻兴盛之际,家学传承和特殊经历更为其书艺精进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宋人对褚遂良其人其书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热情,宋人热衷考据、品评和取法褚遂良书法,由此在接受中塑造了他的艺术形象.宋代褚氏书法价值的再次阐释与确立,是在传播与接受的有效过程中实现的.
目的 探究中职生收发性短信行为现状,以及性短信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4月,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选取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在每所学校以专业系/部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选取了1580名学生.结果 有11.96%和2.78%的中职生分别接收或转发过其他同龄人的私密照片或视频,2.54%向他人发送过自己的私密照片或视频,男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45.89,24.09,6.6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清代碑学对褚遂良的书承及身份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重构.碑学书史的观照在复归『古法』的旨意下展开,更强调一种由褚遂良上溯隋、北朝碑的诉求.这是在书史链条、笔法溯源和书史体系上不断推进的过程.
课题来源简介rn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除了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外,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问题的管理,改变传统从教育者角度出发的管理理念,切实从学生实际需求的角度展开工作,用更加人性化的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格,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笔者在从事基金项目——课程思政下的教学探索与研究(编号B202036)研究时,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