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脑梗死的发生与持续存在的炎症刺激有关,而hs-C-反应蛋白是反映炎症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对2008年8月~2010年12月102例脑梗死患者的hs-CRO进行检测,以了解hs-CRO与脑梗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组85例患者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43~84岁,平均596±98岁。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过CT或MRI证实,同时除外合并发热、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损害、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近期手术及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并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31例,中型61例,重型20例。对照组为健康2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3~76岁,平均56±75岁。
检查方法:标本采集及检验:观察组于发病48小时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对照组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2ml,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仪器为日本HITACHI 7170型测定仪。正常值0~3mg/L。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查,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后作q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hs-CRP水平的比较: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血清hs-CRP水平的比较
组别nhs-CRP(mg/L)观察组1027.17±1.54对照组242.1±0.46注:两组比较,P<0.05。
各型脑梗死组hs-CRP水平的比较:血清hsCRP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见表2。
各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比较
病情程度例数hs-CRP(mg/L)轻型284.24±1.23中型566.75±1.41重型1810.75±2.09注:各型间的比较,P<0.05。
讨论
在脑梗死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现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动脉壁脂质沉积性疾病,而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多项研究表明hs-CRP与脑梗死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关。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C-RP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并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而产生终末攻击复活物,造成血管内膜受损;②C-RP可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而造成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增加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危险;③C-RP大量产生并活化炎症细胞,并经其受体活化途径造成血管损伤,引起血管痉挛,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④CRP动脉内皮细胞产生高水平的纤溶酶原抑制剂引起动脉内损伤导致斑块和血栓形成;⑤动脉内膜紊乱引发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分泌黏附因子,血管平滑肌硬化增生,使白细胞释放蛋白酶,血栓纤维帽破裂,直接导致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hs-CRP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脑梗死越严重的患者,其血清hs-CRP含量越高。血清CRP水平的增高提示血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增加,从而意味着体内炎症反映的强烈程度,如果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过强,可导致缺血区梗死范围的扩大和脑组织损伤的加重。所以,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指示。
参考文献
1Napoli M,Papa F,Bocola V,et al.Prognostic influence of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in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1,32(1):133-138.
2Napoli M,Papa F,Bocola V.C-reactive Protein in ischemic stroke,an,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tor[J].Stroke,2001,32(4):917-924.
3Blake GJ,Ridker PM.Novel clinical markers of vascular Wall inflammation[J].Circ res,2001,89:736.
4Ma Tz,Wan Q.The fluctuation of plasma inflammation cytokines fibrinolytic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offect on nerve function[J].Zhongguo Linchuang Kangfu,2003,7:1875.
5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266.
次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春英.慢性精神病患者依赖综合症(附21例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0,25(23).
2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毅.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
4刘克礼,译.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与心理治疗.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58.
资料与方法
本组85例患者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43~84岁,平均596±98岁。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过CT或MRI证实,同时除外合并发热、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损害、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近期手术及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并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31例,中型61例,重型20例。对照组为健康2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3~76岁,平均56±75岁。
检查方法:标本采集及检验:观察组于发病48小时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对照组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2ml,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仪器为日本HITACHI 7170型测定仪。正常值0~3mg/L。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查,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后作q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hs-CRP水平的比较: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血清hs-CRP水平的比较
组别nhs-CRP(mg/L)观察组1027.17±1.54对照组242.1±0.46注:两组比较,P<0.05。
各型脑梗死组hs-CRP水平的比较:血清hsCRP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见表2。
各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比较
病情程度例数hs-CRP(mg/L)轻型284.24±1.23中型566.75±1.41重型1810.75±2.09注:各型间的比较,P<0.05。
讨论
在脑梗死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现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动脉壁脂质沉积性疾病,而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多项研究表明hs-CRP与脑梗死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关。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C-RP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并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而产生终末攻击复活物,造成血管内膜受损;②C-RP可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而造成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增加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危险;③C-RP大量产生并活化炎症细胞,并经其受体活化途径造成血管损伤,引起血管痉挛,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④CRP动脉内皮细胞产生高水平的纤溶酶原抑制剂引起动脉内损伤导致斑块和血栓形成;⑤动脉内膜紊乱引发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分泌黏附因子,血管平滑肌硬化增生,使白细胞释放蛋白酶,血栓纤维帽破裂,直接导致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hs-CRP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脑梗死越严重的患者,其血清hs-CRP含量越高。血清CRP水平的增高提示血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增加,从而意味着体内炎症反映的强烈程度,如果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过强,可导致缺血区梗死范围的扩大和脑组织损伤的加重。所以,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指示。
参考文献
1Napoli M,Papa F,Bocola V,et al.Prognostic influence of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in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1,32(1):133-138.
2Napoli M,Papa F,Bocola V.C-reactive Protein in ischemic stroke,an,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tor[J].Stroke,2001,32(4):917-924.
3Blake GJ,Ridker PM.Novel clinical markers of vascular Wall inflammation[J].Circ res,2001,89:736.
4Ma Tz,Wan Q.The fluctuation of plasma inflammation cytokines fibrinolytic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offect on nerve function[J].Zhongguo Linchuang Kangfu,2003,7:1875.
5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266.
次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春英.慢性精神病患者依赖综合症(附21例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0,25(23).
2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毅.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
4刘克礼,译.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与心理治疗.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