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家庭新成员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iao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已经成为埋伏在我们生活里的“戏精”
  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政府在“未来投资计划会议”上,授予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她”成为世界上首获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当索菲亚被问及“是否具有自我意识”时,“她”反问道:“你是怎么知道你是人类的?”“她”的反问,让人类陷入沉思。
  柯洁输给AlphaGo,有人评论道:“人类下围棋输给AlphaGo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哪一天AlphaGo说‘今天我没心情,不下了’。”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已经从实验室走向日常应用,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如果未来继人工智能之后,还能发展“人工情感”,人类也许还得帮助机器人排解心理情绪问题。
  从前,一对伴侣、两个孩子、一只猫、一只狗,就是一个标准式家庭。未来,机器人将成为家庭新成员。它能做家务,能照顾人,甚至能与人类进行交流。
  让索菲亚成为家庭一员或每天跟AlphaGo下棋还言之尚早,但至少,扫地机器人已经进入寻常家庭。扫地机器人除了会扫地,还会逗家里的宠物。猫和狗看到这个会动的家伙,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它不是动物。而被黑客攻破的扫地机器人,会成为行走的监视器,家里的每个角落在它的摄像头下一览无遗,它已经成为埋伏在我们生活里的“戏精”。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
  人类总是带着矛盾的心态,把机器人请进自己的世界:既想开发超级智能的计算机大脑与自己博弈,又怕成为输家;既想让机器人成为家庭一员,又怕它反过来入侵生活。至于家门外日渐常见的机器人,人类同样矛盾:既希望机器人能提高效率,又担心它们会夺了自己的饭碗。
  物流企业在分拣环节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很多快递公司的分拣机器人可以处理5公斤以下的小件包裹,集扫码、称重、分拣等功能于一身,能够实现快递单信息识别,选择最优投递路线。晚上工人下班后,它们还可以继续工作。
  未来,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环节,可能也会由机器人来实现。“饿了么”CEO张旭豪认为,未来物流的终极战略目标是无人配送,极大地解放人力,实现手段是利用无人机。京东则正在研制快递机器人。“快递小哥”这个职业,将被海陆空各个方向扑面而来的快递配送机器人取代。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在2016年时有一个判断:“你的工作将在20年内不复存在: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有人觉得这是大势所趋,有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其实马克思早就说过:“蒸汽机一开始就是人力的对头。”机器人也如此。
  未来,怎样才不至于被机器人抢走饭碗
  机器人不仅能做送外卖等简单劳动,还能做写稿这样的复杂劳动。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公众号发布了一则由写稿机器人用时25秒自动编写的消息。
  25秒,人类写作者还在斟酌行文的用词、语法,甚至还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然而机器人已经写出了一篇信息量基本完整的稿件。当然,它写下的是信息,字里行间没有流露情感和创造力——这是人类独有的。未来,只有从事越来越复杂的劳动,才不至于被机器人抢走饭碗。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从这些概率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1.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2.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3.创意和审美。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1.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2.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只须手熟:
  3.1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我们需要在管制上更具
  前瞻性,而不是消极应对
  市场研究机构IDC FutureS-capes总结了机器人行业的十大趋势,最后一条是:“到2021年,消费类机器人市场将翻一番,下一代基于Al的机器人将减少对物理性任务的关注,而更多地参与家庭成员的教学和互动,并开始走进家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表示:“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需要在管制上更具前瞻性,而不是消极应对。等到我们制定人工智能管理规定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人工智能是关系人类文明存亡的最大威胁,这是汽车事故、飞机坠毁、滥用药物或劣质食品都比不了的威胁。”
  斯蒂芬·霍金也在2017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人工智能的成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是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者,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
  未来的机器人会更明显地从机器变为“人”,代替体力劳动不是它们主要的价值,思考能力才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来都不是因为身体强壮才与别的动物区别开来,而是因为有强大的大脑。这种相似性,让人类不禁恐惧这种自己创造又和自己类似的“物种”。
  (综合摘编自《新周刊》《记者观察》)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意义]校企合作代表的是知识系统与产业系统间的合作,企业选择特定技术领域下的最佳高校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对促进校企联动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高校前沿科研团队探测模型,从企业视角出发,以主题模型和聚类算法为技术支撑,获取技术领域下的多个子技术主题,从更加细粒度的层面明确企业的研究重点和薄弱领域,进而在子技术主题层面,以相似专利密
胡适:一要精,二要博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修”,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胡适还有读书三好。  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自由自在。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深得夜读之乐。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大著。夜读还别有一番情调,青
谍战剧《风筝》的热播,让中央特科这一神秘组织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尤其是片尾致敬的11位情报人员,基本上都出自中央特科。  中央特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神秘组织?  在危难时刻诞生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党员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近5.8万人。工农运动风起云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  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此后共产党员人数减少到只有1万多
摘要:[目的/意义]分析2007-2016年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会议论文的基本情况,揭示竞争情报研究热点主题及其演化规律,探索竞争情报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6年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会议论文,对高频关键词综合运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展示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主题演化特征.表明竞争情报系统是领域研究的基础主题和活跃主题,大数据和智库研究将会是我国竞
在一些自媒体平台,经常有这样一批稿件,它们顶着“百万阅读量”的光环,却被人指责内容抄袭、标题党以及低质。  4月3日,一篇名为《邓超和杨幂撞衫,杨幂放话: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的文章成为某平台推送的爆款(指人气高)文章。  截至4月9日,这篇正文不足300字、配有5张图片的文章,获得了近6000条网友评论。  “文章其实很简单,但肯定是爆款。”24岁的大四学生石磊有些眼红地说,此文阅读量不会低
最近,一篇温情却又让人忍不住落泪的文章,在全球社交网站上传播,它有个奇特的标题:《你可能想嫁给我的丈夫》。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愿意为自己的丈夫“征婚”呢?  原来,文章的作者、儿童文学作家艾米·克洛斯·罗森塔尔罹患卵巢癌,已经来日无多。于是,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这篇文章,深情回忆起与丈夫26年的婚姻生活,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让无数网友感动不已。  癌症“取消”了我的未来  “我在很早之前
对于70后、80后来说,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良好的生活轨迹。而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  未来是怎样的世界  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個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  有分析认为,未来,世界具体会有两大改变。  第一,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  在过去
望了一眼高墙窗户上透过的斜阳,他说:“十八大以后,我没有睡过一天安生觉。我预感迟早会有这一天,现在靴子终于落下了。脚上的泡是自己走出来的,怨不得别人。想想我这辈子,到退休了,却要在铁窗里度过……”  自从2018年5月23日被留置之后,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道党工委原书记陈玉慧便预感到,他的后半生可能要在高墙之内度过了。2019年11月25日,在滨海新区第三看守所里,陈玉慧等来了判决书——法院以贪污
20188年7 月155日,因为众所周知的疫苗事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则通报引发热议。  20077年7 月100日,因为权钱交易乱发药品批文,导致假药致人死亡事件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依法执行死刑。以下内容是当年关于郑筱萸被判刑的报道,以及他临刑前一天写的《悔恨的遗书》,整个链条的腐败环节仍然值得我们研究,郑筱萸的遗书至今仍然令人深思。  2007年5月16日,北京市第一
“包打听”为上海方言,旧时指设在旧中国“租界”内的一种“密探”,是权势者维护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工具,专以“打听”人民群众中的反抗、抗议活动,可谓从下层刺探“信息”的“下源包打听”。  今天所谓的官场“包打听”,是指官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四处打探“消息”,并加以传播、利用和出售的少数干部。官场“包打听”,自然是盯上官场信息的“使用价值”,而且主要是从“上层”和领导中刺探消息,可谓“上源包打听”。官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