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及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问题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型教学将教学的重点由结果转向了过程,这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外语老师通过设计情景,并让学生体检情景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从任务型教学法的背景、含义、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任务教学;外语交际能力;实际问题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
  任务型语言教学指的是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计划与指导的一种方法。一些倡导者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所选用的某些规则与交际法相同,就将其作为交际法的逻辑发展,这些规则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交际法运动。把任务型学习作为设计的一部分是为了响应全民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政策。
  二、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英语教学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特定的活动形式设计出来,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书本中的文化知识。正如Ellis所说:任务的定义随着任务的目的而变化,根据教学研究(如教师和教学、学生和学习、测试)的需要而变化,但是任务应该有其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强调意义,解决交际问题,任务应该用来提供教师和学生真实的语言信息,帮助学习者更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任务的结果是对任务的执行和任务的完成给予及时的反馈。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由于任务型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遵循真实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在这里主要采用的是吴旭东老师的话来说:
  1.与现实生活相同或相关的活动或工作,只能通过语言来完成,其间设计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技能。
  2.要求题材方面要有延展性的话题或议题,以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意义的所在。语言形式的学习只能通过反思意义理解和表达的效果来进行(建立形式—功能之间的联系)。
  3.完成任务的目的不在于掌握某个/些具体的语言形式,而是完成与现实生活相同或相似的工作。
  4.有详细的结果:与现实生活所做之事相同或类似,而非展示使用某个/些语言形式的能力。
  5.任务通常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因此人际互动交际是任务完成的前途。
  归纳起来,任务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事情,涉及的范围广泛,有明确的目的和结果,学生通常需要以合作的方式才能有效完成。
  四、任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虽然任务型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无论是从它的教学原则还是从教学特点,都给教师和学生以鼓励,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这或那的问题,尤其对初中、高中生来说,我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任务型教学展现了趣味性、多样性,但因为会受到考试成绩、升学压力等因素,有些老师在采用此任务型教学法过程中,设计的任务会过于侧重教材、知识性,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又该怎么处理呢?
  2.针对小组讨论,像一线城市都以30名学生为例,可某些地区例如河南,一个班的人数达到80甚至100人,都采用小组讨论的话,不利于实施,课堂太吵,也不符合实际。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基本的前提下所考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提高。
  3.很难保证任务的系统性和顺序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向学生授受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而任务型教学是通过老师设计任务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其知识点比较碎片化。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顺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学习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每个阶段的老师教授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初一的英语老师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但初二或初三的英语老师未必采用的也是任务型教学。
  4.需要富有创造性的老师。单从任务的设计方面,就需要富有创造性的老師,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宽阔的视野和高素质的文化素养。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样他/她才能驾驭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富有创造性的老师他/她能带动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学生被老师的富有创造性的任务所指引。
  5.所设计的活动与学生当前的需要是否相关联。教师在设计任务前就需要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只有依据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的设计任务。
  6.学生可能会忽视语言形式。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学生是在交流中完成任务的,如果教师关注语言形式的话,就会挫伤学生说外语的积极性,导致任务的失败;但若不注重语言形式,长期以往的外语学习中,就会导致“僵化”。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一种外语教学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教法能适用于所有教学任务,任务型教学法应该与其它教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和具体的教学场景,来设计我们的任务教学,让学生“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for using”获得教学目标和交际能力,获得满足感。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吴旭东.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确定原则[J].现代外语,1997,(3):34.
  [3]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学校教育跟以往相比也呈现出更加注重个性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被我国许多学校借鉴与学习,并且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分层走班教学面膜是也有很多问题,如优质教师资源少、教室紧缺、学生两极分化问题突出。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优化课程设置;采取双向自主选择。  关键词:分层走班制;学习自主权
摘 要: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建立数学模型,建构方程模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问题,我们常常从实际情况所存在的等量关系,提取方程模型,寻求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超常规思维,培养创造力,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基础,本文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关键词:等量关系;数学模型  一、问题的背景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一块重要的问题,但是却不受学生欢迎,究
当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少了,好多学生缺少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未能在语文方面奠定扎实的基础。出现了误区。  误区一:在课堂上经常见到的是以情感的线索串起文章的教学,处处、时时体现的是“人文的光辉”,“你读懂了什么?”“你关注到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如此种种,成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流行话语,很少听到的是“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是怎么写的?”“作者是怎样构思的?”“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本文从诱发兴趣、激发兴趣、强化兴趣等方面探讨中职语文兴趣教学方法,旨在为未来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兴趣教学;学习动力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将对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沥青拌和设备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设备,设备的正常生产对工程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做好沥青拌和设备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是沥青拌和设备正常生产的有力保证。在沥青搅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