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初中数学的复习工作,对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系统了解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1 细致研究教材、考试说明、中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加强对初中学段本学科教材的通研。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托,一方面要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熟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教法和学法等。要在通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重新划分若干个大单元,以利系统复习。
2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从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上来,特别应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激发、学习习惯与品质养成、理想教育与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强化。教师要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并注意跟上个别指导。教师要利用一定时间,如每次考试后安排2~3名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3 明确复习思路,制订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
首先,以课本为主,深钻教材。课本中的例题、练习要让学生弄懂、会做,把书中考点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全部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共10个单元复习,复习中教师提出每单元的复习提纲,指导学生按“提纲”复习,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在每一知识块中,插入一些实际应用题、动态探索题,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减轻第二轮复习的难度和负担。
其次,紧扣本单元考点,以上一年中考题为题材,选取有针对性、典型层次性的考题进行分析和检测,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侧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一轮采取专题讲座、综合训练等形式。
教师指导学生分类复习,一一击破。分类复习的依据为内容分类和题型分类两种形式。根据不同要求,对相关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综合比较讲解等。下面谈谈题型分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复习课中,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很多内容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概括,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析一道综合题推理运算论证时,有意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的优越性,在哪里体现了数形结合,使问题得到转化;哪里体现方程思想,使运算过程简化;有哪些地方的问题需要分类讨论;等等。引导学生不断使用这些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解题方法的学习和指导,提高解题速度。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可运用口诀:“方程解题应分析,先试分解后公式,b为零时开方做,c为零时化为积。”学生能准确快捷地找到相关题目的解法,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
3)加强专题练习,特别是“六板块”的复习。设计题组,练为主,精讲精练,并充分利用递进关系的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例如通过练习,代替抽象的理论概括,从而达到掌握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4)安排难易适中的开放型习题,发散思维。适当选编一些开放型的习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从变化的角度观察图形,以运动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使思维的发展得到锤炼。
第三轮复习:考前训练,综合模拟复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可以从市、县调研试卷、综合练习、自编试卷中精选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重点评讲,以便把学生的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第四轮复习:回味练习
在中考的前一周,指导学生回到课本自由复习,同时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编成回味练习,从而实现巩固知识要点,提升实战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三中学)
1 细致研究教材、考试说明、中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加强对初中学段本学科教材的通研。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托,一方面要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熟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教法和学法等。要在通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重新划分若干个大单元,以利系统复习。
2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从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上来,特别应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激发、学习习惯与品质养成、理想教育与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强化。教师要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并注意跟上个别指导。教师要利用一定时间,如每次考试后安排2~3名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3 明确复习思路,制订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
首先,以课本为主,深钻教材。课本中的例题、练习要让学生弄懂、会做,把书中考点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全部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共10个单元复习,复习中教师提出每单元的复习提纲,指导学生按“提纲”复习,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在每一知识块中,插入一些实际应用题、动态探索题,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减轻第二轮复习的难度和负担。
其次,紧扣本单元考点,以上一年中考题为题材,选取有针对性、典型层次性的考题进行分析和检测,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侧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一轮采取专题讲座、综合训练等形式。
教师指导学生分类复习,一一击破。分类复习的依据为内容分类和题型分类两种形式。根据不同要求,对相关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综合比较讲解等。下面谈谈题型分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复习课中,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很多内容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概括,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析一道综合题推理运算论证时,有意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的优越性,在哪里体现了数形结合,使问题得到转化;哪里体现方程思想,使运算过程简化;有哪些地方的问题需要分类讨论;等等。引导学生不断使用这些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解题方法的学习和指导,提高解题速度。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可运用口诀:“方程解题应分析,先试分解后公式,b为零时开方做,c为零时化为积。”学生能准确快捷地找到相关题目的解法,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
3)加强专题练习,特别是“六板块”的复习。设计题组,练为主,精讲精练,并充分利用递进关系的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例如通过练习,代替抽象的理论概括,从而达到掌握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4)安排难易适中的开放型习题,发散思维。适当选编一些开放型的习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从变化的角度观察图形,以运动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使思维的发展得到锤炼。
第三轮复习:考前训练,综合模拟复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可以从市、县调研试卷、综合练习、自编试卷中精选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重点评讲,以便把学生的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第四轮复习:回味练习
在中考的前一周,指导学生回到课本自由复习,同时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编成回味练习,从而实现巩固知识要点,提升实战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