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基本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中职教育迎接时代挑战的一种回应,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积极培养新型教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人才的一项基本建设。因此,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材要突出人文性
   中职学校学生,有许多来自单亲家庭,缺乏家庭关爱;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常常受到老师的冷落和同学的嘲讽。这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常表现出敏感、狭隘、冷漠、自私、好斗等性格特征。所以,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道德的教育。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人伦情感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语文教材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注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所选的文章应让学生深深感受中华文化的人文气质,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高尚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深扎在心中。
   二、中职语文校本教材要体现时代性
   语文教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开放系统,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材内容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完善,使学生时刻感受时代的气息。因此,编写教材时,要冲破传统语文教材的传统性与凝固性,增加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和体现现实生活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还要选择可以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和反映文化生活的作品,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语文教材也才更具有生命力。所以,在选文时,一定要注意选取一些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与中职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
   三、中职语文教材要体现地方性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根
其他文献
选修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专业性强,知识面也较广,因此对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单元导学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下面笔者以鲁教版《唐诗宋词》选修课为例,谈一下单元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情况。   单元导学是指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通过一两篇文本的讲读,带动单元中其他文本的自读,以点带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其
2015年5月31日,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了历史上第一位跑进“10秒大关”的亚洲本土运动员;2015年8月,北京田径世锦赛,苏炳添在半决赛中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第一个站在世界大赛百米决赛场上的中国人。  长久以来,在世界田径史上,黄种人突破“10秒大关”的现实性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情结。日本人曾放言:能够率先跑进“10秒大关”的黄种人
新课标明确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成长、社会发展等方面联系起来,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语文教师都开始在教学课堂上使用拓展法,但是对应用拓展法的高中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老师只是在片面机械地应用拓展,并未找到合理有效的运用方法,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拓展中的问题   1.教学脱离文本,中心偏离  
刚刚在11月份度过“19岁”生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长跑爱好者,其中就有不少企业高管、私企老板、文艺工作者、娱乐圈人士,整个赛事火爆异常,一票(参赛门票)难求。而“北马”大军在漫天雾霾中戴着面罩开跑的画面将成为2014年的年度记忆之一。近几年来,全国的国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呈井喷式增长,2011年的22场,2012年33场,2013年44场,今年增长到5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