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休闲农业建设发展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业类型日益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的趋势。镇江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设,将休闲农业建设纳入市重点建设范围,推动了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该文首先对镇江市现代农业建设进行了概述,之后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镇江休闲农业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镇江市;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141-03
  1 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镇江市拥有2 651km2的丘陵山区面积,16万hm2耕地面积,5.33万hm2林地面积,8.2万hm2水域面积。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光、水比较协调,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蚕桑、茶叶、多种瓜果蔬菜以及各种淡水产品和畜牧产品。近年来,镇江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城郊型农业总体定位,发展高效、外向和生态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镇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具体表现为:
  1.1 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建立 优质粮油、优质肉奶、高效园艺、特色水产、生态经济林业以及休闲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区域优势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林、种草养畜、应时鲜果、无公害茶叶等为主的丘陵地区农业,以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等为主的平原圩区农业,以设施农业、时鲜蔬菜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城市郊区农业[1]。
  1.2 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从2012年开始,镇江市在市辖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职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已确认镇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A级诚信企业59家、B级诚信企业154家。大力推进以标准化茶果菜园、标准化畜牧场、水产场为主体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共建设标准化园艺园23个,总面积达1 683hm2,建成标准化鱼池3 866.67万hm2,建成部级标准化养殖场4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场163家。全市“三品一标”总量达到1 03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55个(含水产158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食品2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生产资料1个。
  1.3 休闲农业初具雏形 截至2015年底,镇江已有32家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句容戴庄村由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它也是全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现代农村。丹阳万新农庄和丹徒区开心农场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企业。另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提档升级创建活动,位于句容境内的江苏岩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四星级升格为五星级。镇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采摘为重点的农事体验模式、以人文景观为重点的旅游观光模式、以花卉苗木或植物园为依托的观光休闲模式、以现代农业园为依托的度假休闲模式等四种观光农业的模式[2]。
  2 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休闲农业指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通过利用农业景观、农村环境和农业资源,以农村文化生产、生活为依托,以体验农村及农业生产为目的,具有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其集中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功能特征,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优势,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有效提高了现代农业各项评价指标[3]。
  3 当前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与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市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特色不突出 当前镇江制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经营内容雷同,功能不配套,重复开发等问题严重。
  3.2 经营管理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镇江的大部分休闲农业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经营较粗放,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休闲农业园区内住宿、餐饮、环保、卫生等缺乏规范操作,从业人员多为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缺乏休闲农业的服务技能,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3.3 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镇江市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力度,但是广大市民对于休闲农业仍缺乏了解,多数人都是在朋友的推荐或带领下才能找到农闲农业园,而对于每个园区里有哪些服务项目更是不清楚,尽管部分休闲农业园进行了一定的推广宣传活动,但力度仍不明显。
  3.4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 发展休闲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旅游项目的推广,当前在休闲农业开发中,注重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存在,尤其是在引入商业投资后,原本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
  4 进一步发展镇江市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领导,以政策带动发展 江苏省已经明确了全省休闲农业的主管单位为各市农业部门,为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制定了《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镇江市应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休闲农业路线,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4.2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 发展休闲农业应以科学的发展规划为前提,以“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为要求,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谐发展”为原则,避免雷同、重复建设,根据区域特点,做到有序开发。另外,还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互衔接,确保休闲农业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可持续性。
  4.3 组建协会,推动发展 为了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做好行业自律,通过成立休闲农业协会,加大对协会成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园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行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经营规范、服务周到、安全卫生,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农业基地,推动农业休闲市场的发展[5]。   4.4 彰显特色,示范引导 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镇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与资源优势,将镇江的现代休闲农业做精、做亮,突出品味与个性,增强吸引力。同时,还应利用好镇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镇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加快谷阳镇槐荫村、宝华山千华古村等古村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历史风貌的再现和现代农业的结合,打造出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历史古村落。另外,镇江还应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村和精品“农家乐”,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档次和品味。
  4.5 多远投入,吸引外资开发项目 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和关心支持。从2011年起,农业部、国土部、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省财政每年设立2 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示范村发展。随着休闲农业功能与效益的不断显现,镇江市应进一步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的带动下,民间资本、外资也开始关注休闲农业投资,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6]。
  4.6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各级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营造发展氛围,积极办好各种节庆活动,精心做好世业洲音乐节、句容草莓节、江心洲“柑橘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5 展望
  镇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应紧紧围绕市委“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观光休闲农业内涵,突出休闲创意农业,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打破产业界限,一、二、三产互相渗透,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镇江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速了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融合。在今后的发展中,镇江市休闲农业将重点打造三个观光农业区,即:城市周边观光农业区,突出生物科普教育功能;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突出生态、休闲、观光功能;滨水观光农业区,体现农渔风光、水边垂钓、渔事劳作等功能,逐步提高现代休闲农业的外延效益。
  参考文献
  [1]安林海.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09-311.
  [2]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9:38-45.
  [3]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02:72-78.
  [4]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0-37.
  [5]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2:39-42.
  [6]刘正国,江学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关于加快推进丹徒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2,08:5-7.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昭平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和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摘 要:高校学生评教倦怠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学生滥评、弃评和恶评教师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如不及时疏解,会亵渎学生的评教权利,遮蔽学生的评教能力,降低学生的评教效力,甚至会强化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抵制情绪。学生责任意识缺失、评教指标设计不科学、评教时间安排不适当以及评教结果不向教师与学生公布是导致学生评教倦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评教前的组织动员、指标设计和时间安排,评教时的组织实施以及评教后的结果反
摘 要:目的:鉴定2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陕南的抗性效果,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适合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方法:研究以一套携带2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为材料,在陕南鉴定了2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2份材料中,中抗以上材料没有,中感材料有10份,比率为31.25%,中感材料包括:K3、K5、K8、K18、K19、K20、K19、K21、K22、K27、K28。分别携带抗病基因Pi-i
摘 要:研究以秸秆腐化为基础,设计一种与已有谷物收割机配套的秸秆腐化还田机,其集作物收割、秸秆粉碎和秸秆腐化还田操作于一体,以加快秸秆还田后的腐化,在解决作物秸秆处理难这一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农业生态环境。实验表明,经改进的作物秸秆腐化还田机,能使秸秆腐化分解腐化时间缩短,产量比单一秸秆粉碎方式略高。  关键词:秸秆粉碎还田机;腐化剂;改进设计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进一步普及,大量计算机软件在林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也不例外,包括GPS数据的应用,使用林地现状图的绘制,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支持。该文主要是从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制图入手,介绍了几种计算机软件在林地可行性报告中的实际应用,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林地;可行性报告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该文总结了毕节市水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特色水稻与打品牌战略、倡导规模经营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措施。  关键词:毕节市;水稻生产;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40-03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ic
摘 要:该文介绍了黄山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生态保护、经营风险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健全组织、加强服务等提升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现状;对策;黄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81-02  1 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
摘 要:茶园的病虫害控制应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基于此,从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采用物理防治措施,有限制使用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品种等方面深入探讨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六合区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94-02  茶树是多年生常
摘 要:为了提高赣中地区蔬菜生产效益,吉安市农业研究所研究的大棚冬季茄果类育苗—早春番茄—夏季冬瓜、毛豆—秋季快菜“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在吉安各县(市)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关键词:冬季育苗;早春番茄;夏季冬瓜;毛豆;秋季快菜;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54-02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西省各级政府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