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动,小学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其作为小学教育内容组成的一部分,对于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初步构建自身逻辑思维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应将数学史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发展需求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作为出发点,来探究数学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和学习技巧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发展史与课堂教学的融入,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意义,数学也一样,其发展史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科学渗透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学习数学史,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和思考空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发展过程中一些有趣的典故、问题和案例来导入课堂教学主题,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以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课上所教授的与数学史有关的类似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完后发表自己观后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整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时,可借鉴数学史上“汉代大将韩信小时候给卖油人分油的故事”,“数学王子小高斯的故事”等一系列数学历史趣味事例来创设充满生机的课堂情景教学。如教师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设置悬念,在勾起学生探求故事结果的好奇心后,再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尝试着解决问题。这些“故事化的数学知识”,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数学史,拓展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面
新课改倡导“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学引导观念。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和时代密切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并以小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作为基础依据,给学生推荐或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数学材料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这样科学、综合的引导教学方式,不僅可以从根本上夯实小学数学基础,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数学的知识面,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例如,为了使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教师可根据数学教课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时代意义和先进学习方法的数学书籍。如教师在教学几何面积时,可给学生推荐《天才引导的历程》、《费马大定理》等类似的书。这两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十几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一些最新最现代的数学知识,非常经典。这样,学生在课外既阅读到了有趣的故事,丰富了业余生活,提升了数学素养;又在书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数学知识,像阿基米德是如何求圆的面积的,欧几里得是怎样证勾股定理的等等。
三、学习数学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而在新课改教学观念中,对教师的定位除了传统观念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加上了“育人”。学生学到的概念知识是即时性的,而掌握的能力确是永久的。因此,教师在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构建深入探究、自主学习以及优化整合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真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数学文化的发展和积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它文化知识都有所关联。很多科学家既是数学家又是其它方面的专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到的数学概念“角度”,就是在古时候的天文观测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小学教师在利用数学史进行教学时,可将一些问题转化符合小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探究性小实验,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太阳升起与落下与方向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不同时段太阳所处在人们视线的位置,来初步加强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探寻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综上所述,将数学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以往卓越数学家们传承下来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还能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发展历史的进步与人类文化、经济、生活的发展是相互辅助、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沈雅红,沈琴林.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01):106.
[2]杨蕾.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J].才智,2019(33):117.
作者简介:高志强,1962年2月,男,籍贯:甘肃省文县 ,所在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梨坪学区赵村小学,职称:小一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和学习技巧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发展史与课堂教学的融入,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意义,数学也一样,其发展史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科学渗透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学习数学史,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和思考空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发展过程中一些有趣的典故、问题和案例来导入课堂教学主题,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以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课上所教授的与数学史有关的类似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完后发表自己观后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整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时,可借鉴数学史上“汉代大将韩信小时候给卖油人分油的故事”,“数学王子小高斯的故事”等一系列数学历史趣味事例来创设充满生机的课堂情景教学。如教师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设置悬念,在勾起学生探求故事结果的好奇心后,再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尝试着解决问题。这些“故事化的数学知识”,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数学史,拓展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面
新课改倡导“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学引导观念。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和时代密切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并以小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作为基础依据,给学生推荐或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数学材料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这样科学、综合的引导教学方式,不僅可以从根本上夯实小学数学基础,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数学的知识面,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例如,为了使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教师可根据数学教课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时代意义和先进学习方法的数学书籍。如教师在教学几何面积时,可给学生推荐《天才引导的历程》、《费马大定理》等类似的书。这两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十几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一些最新最现代的数学知识,非常经典。这样,学生在课外既阅读到了有趣的故事,丰富了业余生活,提升了数学素养;又在书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数学知识,像阿基米德是如何求圆的面积的,欧几里得是怎样证勾股定理的等等。
三、学习数学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而在新课改教学观念中,对教师的定位除了传统观念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加上了“育人”。学生学到的概念知识是即时性的,而掌握的能力确是永久的。因此,教师在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构建深入探究、自主学习以及优化整合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真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数学文化的发展和积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它文化知识都有所关联。很多科学家既是数学家又是其它方面的专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到的数学概念“角度”,就是在古时候的天文观测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小学教师在利用数学史进行教学时,可将一些问题转化符合小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探究性小实验,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太阳升起与落下与方向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不同时段太阳所处在人们视线的位置,来初步加强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探寻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综上所述,将数学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以往卓越数学家们传承下来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还能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发展历史的进步与人类文化、经济、生活的发展是相互辅助、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沈雅红,沈琴林.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01):106.
[2]杨蕾.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J].才智,2019(33):117.
作者简介:高志强,1962年2月,男,籍贯:甘肃省文县 ,所在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梨坪学区赵村小学,职称:小一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