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比较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david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作品往往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来感染读者,因此在阅读小说作品时免不了要对其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聚焦小说的人物形象,尝试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这样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比较语言,推测性格


  优秀的小说作品中不同人物由于其性格、生活经历的差异性,所以其语言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二《祝福》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祥林嫂的语言来分析其性格。如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分析祥林嫂问“我”有没有灵魂的内容,并和“我”的语言进行对比,探究两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祥林嫂在询问“我”问题前,先夸奖“我”,“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这样表示出祥林嫂正在讨好“我”。此后祥林嫂大胆地问出问题,说明其下了很大的决心,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现出祥林嫂的迫切性,体现出她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但是“我”的回答則显得模棱两可,这表示“我”的内心十分矛盾,同时也能看出“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起到启蒙者的作用。探究祥林嫂前后的对话可以看出,祥林嫂一开始的语言还比较有条理,先讨好“我”,而后提问,但是当得知“我”无法回答问题后,就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体现出祥林嫂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比较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关注语言变化,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也会发生变化,这些语言中也往往能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比较动作,追溯缘由


  比较动作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抓住作品中的某些动作片段,思考作者如何挑选合适的动词,思索这些动词为何能形象化地展现人物的行为。必修二《祝福》一课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其中的动作描写也耐人寻味。我鼓励学生抓住作品中的细节,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可以让学生分析小说中鲁四老爷的三次皱眉,并探究皱眉的缘由。学生发现,鲁四老爷第一次皱眉是因为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不想雇用她,这体现了鲁四老爷的封建思想。第二次皱眉是猜测祥林嫂可能是逃出来的,他不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反而还厌恶,这更展现了鲁四老爷顽固不化的本性。最后一次是不允许祥林嫂参加祭祀,因为他认为祥林嫂是有罪的人,是“谬种”,正是这种想法将祥林嫂推向了绝境。通过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鲁四老爷的本性,更认识到作者塑造鲁四老爷的目的,了解作者如何抨击封建制度。
  多元阅读指的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入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比较人物的动作则能让学生感受作品中鲜明而丰富的人物形象,这样就能让学生读透小说。

三、比较心理,感受好恶


  比较人物心理也是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好方法。在学习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时,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认为:“林黛玉在第一次看到贾宝玉时就心生情愫,这样是不是太不矜持了?”该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其怀着自己的好恶去理解人物。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尝试在特定的语境下揣摩其内心活动。如可以指导学生思考:“林黛玉和贾宝玉见面之前,已经从其他人处了解到他们对贾宝玉的评价,那么她在见到贾宝玉后对其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呢?”还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当贾宝玉出现在林黛玉的面前时,作者如何描写林黛玉的心情呢?为何她会对一个‘混世魔王’产生好感呢?”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客观地思考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考其内心从“烦”到“悦”的心理变化,能更深刻地感受两人的心理变化。
  个别学生在阅读小说作品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行为,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对作品的误读。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更客观地进行阅读,探究作品中如何展现人物形象,体现其心理变化,让学生把握住契机,对人物形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作品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借助比较法进行阅读,尝试将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又或者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这样的教学方法遵循了小说的文体特点,同时也将比较法这种深度阅读的方法教授给了学生,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梁启超曾在文章中写到:我信仰趣味主义,拿趣味做人生观的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兴会淋漓.rn梁启超的人生观值得我们赞同,他所说的趣味,不仅仅是思想
期刊
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是有声的言语,文是无声的文字,语文则是二者的统一。但言语与文字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呢?叶圣陶没有进一步作出思辨化的阐释,他只是对语言作了现象性的描述。  卢梭认为语言起源于有声语言(话语)。他说:“话语把人和动物区别
期刊
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生活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然而受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好多农村孩子的艺术活动被所谓的知识活动所填满,却忽略了艺术对幼儿性格的塑造性.然而,得天
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品质道德、行为习惯、学习风气等方面的培养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家庭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为幼儿营造更好的
小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自从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接触了“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理念,我一下子找到了探究作文教学的钥匙——“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破解了写作
期刊
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思维工具,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们将概念图定义为:使用节点表示概念,并使用知识组织和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是学习者在特定主题上构建的知识结构的直观表示,以及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表示。它以直观的方式表达知识,有效地呈现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关联,并绘制概念图使抽象思维、逻辑、方法和概念可视化。在西方国家,概念图在中小学教学
期刊
精读引领课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下面就以《搭石》一课为例来谈谈精读引领课的目标制订及落实.rn一、确定双线主题,
期刊
新生入园,经历一段痛苦的分离焦虑期,幼儿园可以通过入园前家访、新生家长讲座、家园亲子体验活动、家园环境布置、家长助教实现新生家长焦虑的消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革,小学语文教育也是一样.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目前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改进教
意象是寓“意”于“象”,是能够寄托诗人情思的物象。意象是学习语文知识、解读经典文本、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月亮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情感表达的一个象征物,不管是在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月意象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艺术呈现,解读月意象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倡导语文教师充分关注教材中月意象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在领略语文学习真谛的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