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作物种植存在极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资源、市场因素等众多方面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指导作用也日渐明显,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显得势在必行,循环周期逐渐缩短,提高农作物种植结构效率,有助于实现农作物增收,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并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域;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225-01
  引 言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有助于实现农业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商品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也给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着我国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整合与完善,正确认识当前农业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有效完善,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水平不断提高。
  1 当前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向农民通过观看央视新闻联播,结合国家政策以及市场发展为导向,进一步重视优化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经济作物和食用粮食的种植比例,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朝着高收益、优质型方向不断转化。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2 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特点分析
  2.1 市场化程度逐渐深入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局面。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作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农产品销售渠道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发展。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竞争能力,不断的提高市场竞争水平,探索企业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深入农业市场化进程,也为农户和企业带来了发展共赢,促使农业市场更加充满活力。
  2.2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阶段,我国种植业资源投入量较大,但是附加产值低,难以有效提高农业经济。近几年,我国农业结构由第一产业转向为第二、第三产业,种植业的种植比例逐渐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外出打工,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拓展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范围。
  2.3 农业科学创新与应用,促进经济增长
  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有助于巩固并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的经济发展也由物质投入和依靠资源投入转移到依靠科技发展上来,每年可以产生8000余项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但是科技研究成果并未有效应用于農业生产过程中,或者说是并未完全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所起到的经济拉动作用也是有限的。
  3 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3.1 改革农业经营体制
  必须正确处理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家庭联产承包制间的关系,才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树立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发展基础,加强统筹结合,分层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创建多元化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多规模的经营形式,切实开发家庭牧场或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发展以农业产业为中心的第二、三产业,经营体制改革,应当统筹管理,多元化进行。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现状,以农业体制改革为发展契机,有效调整农业结构,内部改变的同时适应外部结构的有效转化,促使种植业与林业、牧业和渔业全方位发展,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效对接。
  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应当结合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为导向,树立以农业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强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效对接,并且以此为核心开展相关工作。切实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以及数量,综合衡量效益增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相关产业中。结合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按部就班的展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农产品的数量控制,也应当根据区域农业经济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有效渠道配置劳动资源,限时做好产业布局,既要重视种植业的产量与质量,也要大力推动牧业和林业、渔业的发展,形成效益明显且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
  3.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进步
  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支持或者是财政贴息政策、专项贷款等,促使农业科技技术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实施科技带动生产发展战略,切实将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所占比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市场;通过完善农业投资环境与生产条件,给农业中的分支产业提供夯实的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有效调整了农业结构,农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也会对农村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有效分析市场经济原理,结合农业结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凸显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探究如何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战略,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才能够构建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颜齐,郭翔宇.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10).
  [2]田 红,刘兆德,陈素青.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经济地理,2009(1).
  [3]丛 磊,张洪瑞,李 洋.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5).
  [4]杨忠娜,唐继军.南疆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
  收稿日期:2018-9-29
  作者简介:马有仁(1965-),男,回族,宁夏泾源人,农业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泾源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为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收入、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采取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举措。本文介绍了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并对我国水稻的耕、种、管、收等机械化水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冀能够为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事业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220-02  引 言  作为我国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很乐意为农村的孩子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值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之际,我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之余也在认真思考和反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在阅读中要抓住文章中的精髓,抓住文章的各
摘 要:优质玉米具有营养丰富、品质好、绿色健康的特点,是现如今市场上消费者最为喜爱的玉米产品。优质玉米无公害种植具有特殊性和系统性,所以在生产管理方式上和普通玉米有较大的区别,如果栽培种植的技术不正确,会导致减产,所以对于优质玉米的种植,要进行科学无公害栽培才能够改善玉米的品质,提高优质玉米的产量。本文通过优质玉米的品种选择、如何选地和种植、田间管理,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如何进行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湿度及产量的影响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验研究为依据,从实验结果、提升产量的建议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湿度及产量的影响,为全面提高马铃薯产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方式;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222-02  引 言 
摘 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十分重要,防疫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可以降低病害的出现频率,还可以为养殖户提供更良好、高效的防疫服务,给牧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224-01  引 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畜牧业的发
日记作为学生每天的记录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想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及培养就需要重视日记在其中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