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在苏通大桥A1标竹行互通主线桥施工过程中,对行夯的制作与选择、行夯轨道标高的确定、混凝土的控制、行夯行进过程及人工抹面等工序的有效控制,从而确保了现浇箱梁桥面的平整度。
【关键词】 现浇箱梁;平整度;行夯;轨道
前言:
苏通大桥从开工伊始,定下的目标就是土木工程鲁班奖。正因为她的高起点,所以业主对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竹行互通主线桥全长83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逐孔浇筑混凝土,单幅宽度由17米至29.42米不等,宽度增大的同时使桥面平整度的控制难度加大。本文通过本人在竹行互通主线桥施工过程当中积累的一点经验,对桥面平整度的控制进行了阐述。
在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的因素,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行夯的制作与选择、行夯轨道标高的确定、混凝土的控制、行夯行进过程的控制及人工抹面的控制。
1 行夯的制作与选择
行夯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如工字钢、槽钢、大半径钢管等,制作时一般采用两根等长材料平行摆放,间距控制在40-50公分之间,以钢筋焊接连接,在靠近两端处设置两个高频平板振捣器,用螺栓连接牢固。在行夯的制作过程中,行夯的长度也应严格控制,实践经验表明行夯的制作长度宜控制在5-8米之间,行夯过长产生的挠度较大,行夯易变形,对桥面的平整度影响较大。制作较大长度行夯时,必须作适当的加固措施。
工字钢、槽钢加工出来的行夯单位长度重量较大,与混凝土表面的接触面积大,使用起来耗费的人工较多,但施工时好控制,使用效果比较好;而大半径钢管加工出来的行夯重量上要轻了许多,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也比较小,使用起来耗费的人工较少,如在施工时严格控制行夯的行进速度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在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时后者比较常用。
2 行夯轨道标高的确定
1、轨道托架的设计
轨道托架的设计可因地制宜,主要的目的是牢固,可以有效的固定轨道钢筋,并同时保证轨道标高的準确。轨道托架一般宜设置在箱梁腹板的箍筋上,且应保证焊接牢固,腹板箍筋受力时不产生位移。设置在其他位置时,应对托架的支撑加固,确保在行夯行进过程中,托架不产生位移。
2、轨道钢筋的选择
轨道钢筋一般选择为圆钢,圆钢的半径视箱梁的保护层而定,一般略小于保护层厚度。竹行互通主线桥顶板混凝土的保护层是2.5公分,我们所选用的圆钢半径为2公分。轨道钢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钢筋的清理及调校。每次浇筑完混凝土后应及时清除轨道钢筋表面黏附的混凝土,并对局部产生变形的轨道钢筋进行调直,变形较大且无法调直的轨道钢筋应予以更换。
3、轨道位置及标高的确定
轨道的位置视加工的行夯的长度而定,一般两个轨道的间距要小于行夯长度的30-50公分,保证行夯在行进过程中不易脱轨。轨道托架在安装前应测量轨道标高,实际测量中一般按5米一个断面,挂线焊接轨道托架,托架的间距一般为50-70公分。
3 混凝土的控制
1、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
现浇箱梁的混凝土浇筑一般选择汽车泵直接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宜控制在16-20之间,且应保持混凝土塌落度的一致性,塌落度过小,混凝土表面易出现裸露石子;塌落度过大,会增加出现干缩裂缝的机会。两者都会对混凝土桥面的外观产生影响。
2、混凝土布料的控制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布料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一般布料的一次宽度宜选择为行夯一次行走的宽度,长度宜控制在5-6米之间。过长或过宽都会对混凝土的二次衔接产生影响,导致冷缝的出现。
3、混凝土振捣的控制
混凝土的振捣应注意振捣的时间及密度,以振捣密实为准。振捣时间过长或振捣过密,出现过振现象,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较多,混凝土容易开裂;振捣时间过短或振捣过希,出现漏振现象,直接表现为混凝土不密实,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同时也增加抹面难度,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对桥面的平整度产生影响。
4、行夯行进过程的控制
行夯在行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行夯的行进速度,保证行夯在已振捣完混凝土表面匀速前进,行进过程中不产生跳跃,混凝土表面提浆充分,行夯走过的混凝土表面无波浪现象且表面密实。
行夯行进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故对这一过程应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表面密实、提浆充分、无波浪等现象。
5、人工抹面的控制
人工抹面的过程是对混凝土平整度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人工抹面应尽量减少工人在混凝土表面行走,抹面时搭设跳板,对于跳板陷下的印迹应及时补灰抹平,抹面宜采用二次抹面,二次抹面后对混凝土作拉毛处理,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开裂现象。待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进行覆盖洒水养生。覆盖时以混凝土能承受覆盖工人重量且不留印迹为宜。
4 结束语
以上所写为我个人在苏通大桥A1标施工竹行互通主线桥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教。
【关键词】 现浇箱梁;平整度;行夯;轨道
前言:
苏通大桥从开工伊始,定下的目标就是土木工程鲁班奖。正因为她的高起点,所以业主对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竹行互通主线桥全长83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逐孔浇筑混凝土,单幅宽度由17米至29.42米不等,宽度增大的同时使桥面平整度的控制难度加大。本文通过本人在竹行互通主线桥施工过程当中积累的一点经验,对桥面平整度的控制进行了阐述。
在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的因素,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行夯的制作与选择、行夯轨道标高的确定、混凝土的控制、行夯行进过程的控制及人工抹面的控制。
1 行夯的制作与选择
行夯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如工字钢、槽钢、大半径钢管等,制作时一般采用两根等长材料平行摆放,间距控制在40-50公分之间,以钢筋焊接连接,在靠近两端处设置两个高频平板振捣器,用螺栓连接牢固。在行夯的制作过程中,行夯的长度也应严格控制,实践经验表明行夯的制作长度宜控制在5-8米之间,行夯过长产生的挠度较大,行夯易变形,对桥面的平整度影响较大。制作较大长度行夯时,必须作适当的加固措施。
工字钢、槽钢加工出来的行夯单位长度重量较大,与混凝土表面的接触面积大,使用起来耗费的人工较多,但施工时好控制,使用效果比较好;而大半径钢管加工出来的行夯重量上要轻了许多,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也比较小,使用起来耗费的人工较少,如在施工时严格控制行夯的行进速度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在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时后者比较常用。
2 行夯轨道标高的确定
1、轨道托架的设计
轨道托架的设计可因地制宜,主要的目的是牢固,可以有效的固定轨道钢筋,并同时保证轨道标高的準确。轨道托架一般宜设置在箱梁腹板的箍筋上,且应保证焊接牢固,腹板箍筋受力时不产生位移。设置在其他位置时,应对托架的支撑加固,确保在行夯行进过程中,托架不产生位移。
2、轨道钢筋的选择
轨道钢筋一般选择为圆钢,圆钢的半径视箱梁的保护层而定,一般略小于保护层厚度。竹行互通主线桥顶板混凝土的保护层是2.5公分,我们所选用的圆钢半径为2公分。轨道钢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钢筋的清理及调校。每次浇筑完混凝土后应及时清除轨道钢筋表面黏附的混凝土,并对局部产生变形的轨道钢筋进行调直,变形较大且无法调直的轨道钢筋应予以更换。
3、轨道位置及标高的确定
轨道的位置视加工的行夯的长度而定,一般两个轨道的间距要小于行夯长度的30-50公分,保证行夯在行进过程中不易脱轨。轨道托架在安装前应测量轨道标高,实际测量中一般按5米一个断面,挂线焊接轨道托架,托架的间距一般为50-70公分。
3 混凝土的控制
1、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
现浇箱梁的混凝土浇筑一般选择汽车泵直接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宜控制在16-20之间,且应保持混凝土塌落度的一致性,塌落度过小,混凝土表面易出现裸露石子;塌落度过大,会增加出现干缩裂缝的机会。两者都会对混凝土桥面的外观产生影响。
2、混凝土布料的控制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布料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一般布料的一次宽度宜选择为行夯一次行走的宽度,长度宜控制在5-6米之间。过长或过宽都会对混凝土的二次衔接产生影响,导致冷缝的出现。
3、混凝土振捣的控制
混凝土的振捣应注意振捣的时间及密度,以振捣密实为准。振捣时间过长或振捣过密,出现过振现象,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较多,混凝土容易开裂;振捣时间过短或振捣过希,出现漏振现象,直接表现为混凝土不密实,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同时也增加抹面难度,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对桥面的平整度产生影响。
4、行夯行进过程的控制
行夯在行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行夯的行进速度,保证行夯在已振捣完混凝土表面匀速前进,行进过程中不产生跳跃,混凝土表面提浆充分,行夯走过的混凝土表面无波浪现象且表面密实。
行夯行进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故对这一过程应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表面密实、提浆充分、无波浪等现象。
5、人工抹面的控制
人工抹面的过程是对混凝土平整度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人工抹面应尽量减少工人在混凝土表面行走,抹面时搭设跳板,对于跳板陷下的印迹应及时补灰抹平,抹面宜采用二次抹面,二次抹面后对混凝土作拉毛处理,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开裂现象。待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进行覆盖洒水养生。覆盖时以混凝土能承受覆盖工人重量且不留印迹为宜。
4 结束语
以上所写为我个人在苏通大桥A1标施工竹行互通主线桥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