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探析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影响因素,以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行机械通气、发病至确诊时间、确诊时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下降等因素的差异。结果:74例ARDS患者中死亡40例,死亡率为54.05%。患者预后与性别、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行机械通气等因素无关,与年龄、确诊时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下降等因素有关。结论:早期诊断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70-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减轻肺水肿、清除炎性介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我院探讨了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包括重症肺炎11例、感染性休克4例、肺挫伤18例、严重烧烫伤22例、外科手术后1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未成年人、心源性肺气肿、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后24h内死亡、临床资料不全等患者[2]
  全部患者确诊后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治疗[3]。治疗后全部患者中死亡40例,死亡率为54.05%。
  1.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下呼吸道感染率、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预后与性别、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行机械通气等因素无关。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确诊时APACHEⅡ评分较高、氧合指数较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血尿素氮水平较低、C-反应蛋白下降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预后与年龄、确诊时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下降等因素有关。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影响因素存活组(n=34)死亡组(n=40)性别(男/女)18/1621/19年龄(岁)45.12±12.3658.54±11.66*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例数(%)]9(26.47)10(25.00)机械通气[例数(%)]12(35.29)14(35.00)发病至确诊时间(d)11.63±3.755.84±2.02*确诊时APACHEⅡ评分14.36±2.9820.88±3.85*确诊时氧合指数(mmHg)153.74±32.65113.25±45.76*确诊时血清白蛋白(g/L)27.67±4.4122.84±5.11*确诊时血尿素氮(mmol/L)5.95±1.766.52±2.32*C-反应蛋白下降[例数(%)]33(97.06)12(30.00)* 注:与存活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涉及各个临床学科。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面积烧烫伤等非心源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损伤,发生瀑布式炎症级联反应,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和肺泡水肿。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大面积坏死、脱落,引起肺泡塌陷,从而导致急性肺容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晚期常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而导致患者死亡[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患者肺组织弹性较差,肺功能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同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也较差,因此预后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生预后不良的几率就越大。
  从发病至确诊时间的长短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确诊时间越长,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
  确诊时APACHEⅡ评分小于18分者一般提示预后不良,此类患者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肺泡自洁能力下降,咳嗽反射受道抑制,导致大量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而堆积于呼吸道,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和感染的风险性,APACHEⅡ评分越低,确诊时氧合指数越低,发生预后不良的几率就越大。
  C-反应蛋白是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炎性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等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的變化。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表示炎症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反之则表示预后不良[5]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诊断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4):343~349
  [2] 李文元,丁士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3):93~95,99
  [3] 赵晋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指标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14~315
  [4] 槐永军,张绍敏,马壮,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6):943~945
  [5] 卢树标,蔡绍曦,张超,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167~169
其他文献
由含氮杂环的有机羧酸分子建筑块与金属离子构筑的配位聚合物不仅具有多样的拓扑结构类型,而且在光学、磁学、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咪唑-4,5-二羧酸(H3
电子监护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心基线变化、宫缩强弱及胎儿对宫缩的反应等进行监护,即宫缩刺激试验(Cotrae—tion Stress Test)。通过此试验即可观察分娩期胎儿宫内状况,为处理提供依据,观察胎心变化与宫缩的关系。从而了解胎儿胎盘单位的储备功能以及胎儿对宫缩的耐受能力。所有临产产妇入院或人产房后15~30分内进行20分的胎心监护。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是病原微生物侵入的特殊门户。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起脐部感染、出血及自然脱落时间延长,脐部易渗液且有异味。二次断脐有效预防以上异常现象,取得很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肩关节囊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性炎症。以肩部的疼痛和活动障碍为特点,也叫冻结肩。邓发于50岁以上士性中老年人。肩周炙通常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手法松解、功能锻炼、口服消炎止痛药以及肩关节镜治疗等。在这些治疗方法中,手法松解是改善肩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手段。但单纯的手法松解存在可能引起骨折、脱位以及神经及周围组织损伤等方面的不足。而麻醉下手法松解克服了这些不足,在临床的应用取得了
本文采用光催化还原法制备了高活性的载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用XRF、TEM、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负载Pt的含量、Fe^2+的添加及保护气的种类等反应条件对该催化剂活
一、养殖场为什么要使用维生素一是饲料经过加工、储存等环节维生素损失很大;二是动物自身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大量的维生素。二、影响维生素的因素(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维生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