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精神专科医院2017-2019年门诊苯二氮类药物处方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某精神专科医院2017-2019年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s,BZDs)片剂的门诊处方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某省级精神专科医院2017—2019年门诊处方BZDs片剂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各BZDs平均日最大量(average daily maximum dose,ADMD)筛查出疑似依赖人群;应用自制的访谈纲要进行电话访谈以判断其是否存在药物依赖,并对BZDs依赖人群处方情况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累计处方BZDs共计110 041人次,门诊处方
其他文献
目的对1例热性惊厥患儿及其父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分析其可能的致病原因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4 mL分别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FMR1基因的变异检测,同时留取患儿及父母外周静脉血各2 mL予神经系统panel针对性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对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及特殊面容相关基因进行特异性捕获、测序。结果患儿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400条带)显示核型无异常。检测范围内FMR1基
现有关于“学生中心”在高校课堂中运用效果的研究,缺乏师生双方的主观感受来作为评判依据。对四所高校师生的访谈表明,高校教师对“学生中心”的认可源自其教学焦虑和求助心理;而大学生则因为“教师中心”被污名化而更对“学生中心”表现出一种盲目的认同。但是,“学生中心”并未真正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让大学生们感到“什么也没有学到”;高校教师出于对“学生中心”的理念崇拜,鲜少因此而调整教学方案,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被中心”现象。“被中心”现象的产生,消解了“学生中心”所追求的学生主体地位。现有“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