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进行就给学生以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应能体现并进行启发式综合教学。而学生对物理学的接触是在初二开始的,所以物理在启蒙教育时期就要抓住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物理学习打好基础。本文就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学要求来搞好启蒙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浅谈几点体会。
【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启蒙教育 心得感悟
一、利用序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
序言是学生接触物理教学的第一课,不容忽视,而在初二物理中,不少教师忽略了序言,直接进入声现象的教学,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时机。引言中的实验不同于后面,对于理论解释的要求很低,课堂上可以不给出最后的结论,只要求学生有非常仔细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现象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用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认真准备,充分利用动与静、声与光、电与磁等各种手段,展示物理学的精妙绝伦之处,设疑激趣,力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可以利用序言第一课做纸片托水、摩擦起电使塑料匝绳四周飞起、瓶子吞气球、电磁现象等有趣的实验,学生像看魔术表演似的惊叹、立即就会产生“学一手”的欲望和探究“魔术”成因的物理兴趣,
二、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较紧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精讲一些与物理有关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物理知识则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去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一些相关的小课程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起学生回忆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来创设物理情境。我们就可利用这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在学习“电阻”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废为宝,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其方法是:一、看见一个生活物品,就立即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联想它在自己教学实验中的用处;二、课本中或是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资源,能否可使实验效果明显、可见度大、具有奇异性、成功率高或能否设计出另一个巧妙的方案等。
三、 抓住实验,动手动脑,培养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有趣的实验起到很大作用。兴趣在教学中能表现为注意、等待,也能表现为行动和探究,所以学生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小制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恰恰满足了增强动手能力的要求,另外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里也可得到充分体现。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事实上,物理教师都知道,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每一位同学都在伸长脖子全神惯注,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从而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四、 激励诱导,享受成功,维持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和持续时间比较有限,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常常表现出急躁、耐性差、情绪易波动。学习顺心时,兴趣足,成绩上升,而学习上遇到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时,只求一知半解,失去信心,成绩下降。物理启蒙教学的成败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相关,而兴趣又与成绩紧密联系。往往第一次成绩不好,就会感到物理难学,导致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在启蒙教学的第一节课时,就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真棒!你的回答让老师很满意……尤其是对学习比较困难,逐渐对物理失去信心的学生。记得有一次学生做“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大部分学生直接将金属块投入量筒中,但我看到有一位平时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却轻轻地将量筒侧放,慢慢把金属块放入其中,再缓缓将量筒放正。这个操作可以很好地避免损坏量筒。我看到后立刻当众表扬了这位学生的细心和周到。这位学生非常开心,意识到了自己的成功。后来每一节物理课他都表现得十分积极,成绩自然上升了。也许这只是学生无意中的一个动作,但是教师只要抓住了,将其放大,就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维持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物理。其次,在作业中教师要正确评价和鼓励考得好的学生,使初学者心理上感到某种满足,从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启蒙教师一开始不宜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第一次考试,题目不宜太难太偏,以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难度。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指出其回答不完美之处,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感到不足,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启蒙教育 心得感悟
一、利用序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
序言是学生接触物理教学的第一课,不容忽视,而在初二物理中,不少教师忽略了序言,直接进入声现象的教学,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时机。引言中的实验不同于后面,对于理论解释的要求很低,课堂上可以不给出最后的结论,只要求学生有非常仔细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现象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用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认真准备,充分利用动与静、声与光、电与磁等各种手段,展示物理学的精妙绝伦之处,设疑激趣,力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可以利用序言第一课做纸片托水、摩擦起电使塑料匝绳四周飞起、瓶子吞气球、电磁现象等有趣的实验,学生像看魔术表演似的惊叹、立即就会产生“学一手”的欲望和探究“魔术”成因的物理兴趣,
二、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较紧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精讲一些与物理有关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物理知识则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去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一些相关的小课程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起学生回忆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来创设物理情境。我们就可利用这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在学习“电阻”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废为宝,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其方法是:一、看见一个生活物品,就立即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联想它在自己教学实验中的用处;二、课本中或是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资源,能否可使实验效果明显、可见度大、具有奇异性、成功率高或能否设计出另一个巧妙的方案等。
三、 抓住实验,动手动脑,培养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有趣的实验起到很大作用。兴趣在教学中能表现为注意、等待,也能表现为行动和探究,所以学生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小制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恰恰满足了增强动手能力的要求,另外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里也可得到充分体现。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事实上,物理教师都知道,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每一位同学都在伸长脖子全神惯注,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从而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四、 激励诱导,享受成功,维持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和持续时间比较有限,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常常表现出急躁、耐性差、情绪易波动。学习顺心时,兴趣足,成绩上升,而学习上遇到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时,只求一知半解,失去信心,成绩下降。物理启蒙教学的成败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相关,而兴趣又与成绩紧密联系。往往第一次成绩不好,就会感到物理难学,导致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在启蒙教学的第一节课时,就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真棒!你的回答让老师很满意……尤其是对学习比较困难,逐渐对物理失去信心的学生。记得有一次学生做“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大部分学生直接将金属块投入量筒中,但我看到有一位平时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却轻轻地将量筒侧放,慢慢把金属块放入其中,再缓缓将量筒放正。这个操作可以很好地避免损坏量筒。我看到后立刻当众表扬了这位学生的细心和周到。这位学生非常开心,意识到了自己的成功。后来每一节物理课他都表现得十分积极,成绩自然上升了。也许这只是学生无意中的一个动作,但是教师只要抓住了,将其放大,就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维持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物理。其次,在作业中教师要正确评价和鼓励考得好的学生,使初学者心理上感到某种满足,从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启蒙教师一开始不宜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第一次考试,题目不宜太难太偏,以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难度。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指出其回答不完美之处,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感到不足,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趋于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