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转化问题探究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w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差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差生往往伴随着其他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来说,关注差生并积极向优等生转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形成原因,对如何将差生转化为优等生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差生;初中数学;差生转化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形成的原因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差生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形成的原因也有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自身的,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学生后天自身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将对形成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
  首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碰到难题就退缩,时间长了就养成了看到数学就恐惧的心态,数学成绩当然也得不到提高.而成绩的不理想更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其次,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不像语文、英语,可以单纯依靠背诵来提高,对数学来说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公式和概念时死记硬背,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多是生搬硬套,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本得不到改善甚至会倒退.除此之外,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强,自制力差,这就使得学生容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学习效率低[1
  ].
  二、 数学教学中将差生转化措施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班里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起责任.
  1.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也被称为教师的“独角戏”.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反应说“教师在将三角形相似时,就听到教师不停的在讲判定定理,听的头都大了,一会思想就开小差了”.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差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课前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回答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体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在回答正确后教师要予以适度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或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是对差生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对圆柱及圆锥面积计算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圆柱及圆锥进行展示,使学生更直观、立体的了解圆柱和圆锥,从而更好的进行面积的学习[2
  ].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开始表现出叛逆心理,往往对教师的教导不予理睬,且意志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要多加观察,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予以解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作业的完成情况上,教师要加大对差生的管理,敦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给以适度的辅导,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对差生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授课过程中引导和挖掘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依靠死记硬背学习;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制定合适的目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对差生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3.教学评价要合理
  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定,对教学过程的进行具有指导意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作用.有些教师在对差生进行教学评定时只有批评和不满,这样的评定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差生进行评价时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并指明其努力的方向[3
  ].如,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表达:“你是一个活泼可爱也很聪明的孩子,只是课后作业没能按时完成,教师相信你并不是不会,只是你不愿意尝试着去做,但是教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的,因为你真的很聪明,教师也愿意跟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对于学校有进步的学生,评价时要积极地予以回应“你最近的进步一直很大,你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看在眼里,真的为你高兴,要继续加油哦”.
  总之,差生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付出更多,不仅要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信心,通过多种方式将差等生向优等生转化.相信只要教师真情付出,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一定能感受的到,也相信他们一定能有更好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殿海.爱心+耐心+科学的教育方法=差生转化[J].黑河教育,2010,19(3):17-19.
  [2] 李万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J].新课程学习:中学.2011,2(7):41-42.
  [3] 李正明.淺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18):20-22.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随时可能“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面对这些意外,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应该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做出不同的生成,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充满生机的新特点 。但是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极有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