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家住房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住宅产业也越来越多样化,住宅建筑当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变革,住宅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住宅建筑的设计需要随着居民的需求而变化,满足居民的使用和精神要求。住宅设计需要在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基础上向更高品质提高,以现代家庭居住行为方式为依据,尽量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努力完善住宅的使用功能。本文主要讨论了居住建筑的重要性和居住建筑的优化方法,希望对居住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居住建筑;建筑设计;方法
在当今一个住宅商品化的时代,人们对住宅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居住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式,并且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使住宅建筑既能满足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基础要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正是因为居住建筑的商品化,才使得各种样式的住宅不断涌现,但是这些住宅的设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存在着为了刻意追求样式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而产生的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价值的现象。鉴于这样的现状,居住建筑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居住建筑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优化设计。
1.居住建筑的重要性
1.1居住建筑对人们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住房政策的改变,在住房商品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逐渐将城市住房作为了消费重点。我国正在进行城市化建设,大城市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居住用地越来越紧张,在大城市中,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居住建筑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速度与效果。
1.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要想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就必须有适宜的居住建筑,特别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样能够将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良好的结合,为城市的发展引进和容纳更多的人才。现在住房主要呈现市场化的趋势,为了能让建筑资金市场更好的周转,解决商品住房大量积压的问题,更需要有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与此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居民有更强的社会参与感,民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有利于解决交通拥挤、生活恶劣、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2.居住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法
2.1功能因素的优化
居住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特性。因此要把居住行为作为出发点,将学习、睡眠、休闲、教育、健身、娱乐、收藏、交往、工作、餐饮、停车等多方面功能包含进去,有时还需要考虑到招待客人、出租和房屋买卖等这一系列的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居住建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随着人口结构、年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其独自的侧重点。在设计过程中要把以上因素全都包含进去,使居住建筑设计功能更合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口增长的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直到2050年才会开始下降,预计总人口将会达到16亿人。而当今社会,两口之家和三口之家是主要的住宅构成,还存在一部分五口之家。这些形式的更新频率一般都是20年左右。这种变化是相当普遍的,其中三口之家的居住行为变化要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确定套型比是当前国内的主要做法。我们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按一定比列搭配不同的户型数量。这种做法有着成本较低和建筑简单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住户不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改造,如果住户想要更改户型,只能到交易市场去调配。其次,有些住宅的功能在设计时就不够完善,将来在交易时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现在的住房主要是商品化住房,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着重注意住房的保值功能,保证住房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再次,在建设完成之后,物业管理有待于完善。
2.2设备因素的优化
设备的发展在居住建筑的发展中表现的最为迅速,除了原来的通水、通电、通暖外,又增加了许多新的信息化产物,包括电话、电视和互联网等,还有一些能源线设备以及安全监控设备。设备因素已经成为了居住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给予极高的重视。
2.3结构因素和材料构造因素的优化
随着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了的改善,一些大城市的开发空间越来越多的受到限制,居住建筑的密度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在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中,居住空间受到压缩,可供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框架结构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居住建筑建筑,这种结构使二次装修变得更加方便,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多样、灵活的建筑空间。砌体结构建筑主要在一些中小城市广泛使用。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将人口规模、城市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在建筑材料方面,必须加大新型材料的推广力度,采用质量良好、价格低廉的材料。与此同时,还要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注意可持续发展,使用环保绿色的新型材料。总而言之,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保证居住建筑的结构形式更加经济、安全。还要大胆使用新型材料,尽可能减少维修费用。
2.4城市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优化
城市因素是由物质化和经济性因素构成。物质化因素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用地规划、城市交通、城市文脉、城市发展趋势等。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居住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必须对建筑容积率和绿化用地的比列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沿海城市、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三个等级。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指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不能将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直接套用。
2.5有效实现建筑绿化
房屋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建筑的绿化,绿化率也是房屋建筑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可以通过加大建筑物的绿化面积,在其周围合理种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抵挡一定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弱噪音、调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从而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内外空间等特点,加入建筑的绿化因素,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质量,这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显著提升了建筑的生态以及人文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设计日新月异,作为设计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整个设计过程。既要保证居住建筑具有良好的功能、完善的设备,又要保证其在结构因素和材料因素上满足要求,城市因素和市场因素不断优化,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健康。
【参考文献】
[1]王芳.住宅建筑设计及优化措施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4,(10):109-109,120.
[2]冯晓斌,陈建军.浅谈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3]潘中锁.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关键词】居住建筑;建筑设计;方法
在当今一个住宅商品化的时代,人们对住宅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居住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式,并且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使住宅建筑既能满足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基础要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正是因为居住建筑的商品化,才使得各种样式的住宅不断涌现,但是这些住宅的设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存在着为了刻意追求样式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而产生的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价值的现象。鉴于这样的现状,居住建筑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居住建筑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优化设计。
1.居住建筑的重要性
1.1居住建筑对人们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住房政策的改变,在住房商品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逐渐将城市住房作为了消费重点。我国正在进行城市化建设,大城市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居住用地越来越紧张,在大城市中,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居住建筑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速度与效果。
1.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要想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就必须有适宜的居住建筑,特别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样能够将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良好的结合,为城市的发展引进和容纳更多的人才。现在住房主要呈现市场化的趋势,为了能让建筑资金市场更好的周转,解决商品住房大量积压的问题,更需要有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与此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居民有更强的社会参与感,民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有利于解决交通拥挤、生活恶劣、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2.居住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法
2.1功能因素的优化
居住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特性。因此要把居住行为作为出发点,将学习、睡眠、休闲、教育、健身、娱乐、收藏、交往、工作、餐饮、停车等多方面功能包含进去,有时还需要考虑到招待客人、出租和房屋买卖等这一系列的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居住建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随着人口结构、年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其独自的侧重点。在设计过程中要把以上因素全都包含进去,使居住建筑设计功能更合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口增长的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直到2050年才会开始下降,预计总人口将会达到16亿人。而当今社会,两口之家和三口之家是主要的住宅构成,还存在一部分五口之家。这些形式的更新频率一般都是20年左右。这种变化是相当普遍的,其中三口之家的居住行为变化要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确定套型比是当前国内的主要做法。我们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按一定比列搭配不同的户型数量。这种做法有着成本较低和建筑简单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住户不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改造,如果住户想要更改户型,只能到交易市场去调配。其次,有些住宅的功能在设计时就不够完善,将来在交易时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现在的住房主要是商品化住房,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着重注意住房的保值功能,保证住房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再次,在建设完成之后,物业管理有待于完善。
2.2设备因素的优化
设备的发展在居住建筑的发展中表现的最为迅速,除了原来的通水、通电、通暖外,又增加了许多新的信息化产物,包括电话、电视和互联网等,还有一些能源线设备以及安全监控设备。设备因素已经成为了居住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给予极高的重视。
2.3结构因素和材料构造因素的优化
随着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了的改善,一些大城市的开发空间越来越多的受到限制,居住建筑的密度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在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中,居住空间受到压缩,可供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框架结构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居住建筑建筑,这种结构使二次装修变得更加方便,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多样、灵活的建筑空间。砌体结构建筑主要在一些中小城市广泛使用。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将人口规模、城市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在建筑材料方面,必须加大新型材料的推广力度,采用质量良好、价格低廉的材料。与此同时,还要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注意可持续发展,使用环保绿色的新型材料。总而言之,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保证居住建筑的结构形式更加经济、安全。还要大胆使用新型材料,尽可能减少维修费用。
2.4城市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优化
城市因素是由物质化和经济性因素构成。物质化因素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用地规划、城市交通、城市文脉、城市发展趋势等。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居住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必须对建筑容积率和绿化用地的比列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沿海城市、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三个等级。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指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不能将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直接套用。
2.5有效实现建筑绿化
房屋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建筑的绿化,绿化率也是房屋建筑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可以通过加大建筑物的绿化面积,在其周围合理种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抵挡一定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弱噪音、调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从而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内外空间等特点,加入建筑的绿化因素,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质量,这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显著提升了建筑的生态以及人文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设计日新月异,作为设计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整个设计过程。既要保证居住建筑具有良好的功能、完善的设备,又要保证其在结构因素和材料因素上满足要求,城市因素和市场因素不断优化,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健康。
【参考文献】
[1]王芳.住宅建筑设计及优化措施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4,(10):109-109,120.
[2]冯晓斌,陈建军.浅谈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3]潘中锁.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