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的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来源 :自然资源遥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00—2015年的陕北地区MODIS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SPSS22.0平台,运用反距离权重、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陕北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结合降水、气温、社会经济等数据,研究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2015年的16 a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在0.35~0.55之间;气候因素分布具有时空差异性,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口、总人口、耕地面积、降水和气温的贡献率分别为41.4%,-38.3%,35.7%,32.8%,21.3%和7.1%.通过研究植被覆盖的驱动因素,为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城市化水平的夜间灯光指数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研究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1992—2018年的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变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分类原则判定两者协同发展格局,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果表明:①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1992—2018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高城市化水平的城市逐年增多,1992—2002年为
为了给西昌市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依据,对其生态地质脆弱性做出评价.在生态地质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10项影响西昌市生态地质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支持下,采用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对西昌市开展了生态地质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西昌市生态地质较为脆弱,虽然没有极脆弱区,但中度脆弱—高度脆弱达50.14%.不脆弱与轻度脆弱区主要集中于安宁河谷和邛海盆地,中度脆弱—高度脆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昌市西部的牦牛山一带和
研究三峡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揭示了三峡大坝的建设与蓄水在气象、植被、土地利用以及灾害发生等方面的影响,而地表水作为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三峡工程的影响程度还不清楚,尤其是在长江上游.本研究利用多源数据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上分析了重庆地区1990—2019年间常年地表水、植被以及气象要素在三峡蓄水前期(1990—2002年)、中期(2003—2012年)和后期(2013—2019年)3个阶段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
快速城市化形成超大城市导致地表覆盖快速变化,改变地表热平衡,使得城市热环境剧烈变化.以1990s,2000s和2015年这3个时期为研究时相,选取中外6个典型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伦敦、纽约和东京)为研究对象,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进行城市热环境变化对比及成因分析.利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各城市地表温度,计算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ban heat island ratio index,URI)来定量对比研究期间各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90s—20
利用遥感手段实现尾矿库空间范围的快速识别对我国尾矿库监测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以U-Net网络框架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尾矿库空间范围遥感智能识别方法,利用国产高分六号影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尾矿库空间范围识别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score值分别达到0.874,0.843和0.858,显著优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法;尾矿库空间范围识别的耗时与上述3种方法保持相同的数量级水平.该方法在全国尾矿库空间范围变化的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