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表现与遗传学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Wolf-Hirschhorn syndrome,WHS)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为家系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1例WHS患儿(例1)和1例超声异常的胎儿(例2)进行诊断,并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对其家系进行验证分析。

结果

例1经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及FISH验证核型为46,XY,del(4)(p16.1),父母不存在平衡易位。例2 SNP-array检测提示胎儿染色体4p16.3p16.1区存在8 Mb的杂合性缺失,同时,在5号染色体5q35.3区段存在1.7 Mb的重复。

结论

胎儿单脐动脉和肾发育异常为WHS超声表型之一,这些超声指征应行产前诊断。SNP-array、FISH等多种技术结合应用可为产前诊断提供遗传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对1个轴前多指畸形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法检测疾病相关基因,筛选出可疑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其他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家系中6例患者的LMBR1基因均存在c.423+4909(IVS5)C>T杂合变异。表型正常家系成员未检测到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
目的探讨及总结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拟行单心室姑息而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纠治的外科策略。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14例原计划拟行单心室矫治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矫治,依据左、右心室发育及解剖特性分为2组:左右心室对称组(9例),均表现心内畸形复杂,但左、右心室发育对称,包括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4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2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心脑系统疾病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送和治疗n细胞因子等生物大分子药物对于心脑系统的重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潜力,但由于难以克服心脏部位血流迅速和血脑屏障等生理瓶颈,因此无法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基于临床上缺乏心脑系统重大疾病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安全高效递释系统的现状,温州医科大学的肖健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心脑系统疾病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送和治疗”项目,针对心脑系统特殊生理结构的瓶颈和传统制剂的不足,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辅料、新载体和新制剂技术,探索克服生理结构瓶颈的新途径,从制剂和机体两方面协同攻关,通过“制剂创新
期刊
目的分析将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expanded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 plus)应用于孕期产前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自愿接受NIPT-plus检测的3700例孕妇的筛查结果、产前诊断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3700例孕妇中,74例(2.0%)的结果为高风险,其中63例孕妇接受了侵入性产前诊断,确诊19例,阳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