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高考模式下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策略探索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sea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对高中教育模式、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高考模式,需要改进高校人才选拔策略,创新录取方式,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才能适应新高考和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  高校人才  选拔方法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198
   随着各省市新高考模式和制度的出台,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取消文理分科、学生自主选考、把高中学业水平纳入高考等,对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加大对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创新的力度,才能更好地与新高考模式相适应。
   一、新高考模式实施的亮点与要求
   在新高考模式和制度下,高考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是高考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前的高考是“千万学子过独木桥”,现在转向了“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语数外3科统考成绩”、依据“3门选考成绩”和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使高考不再单纯看分数,而是看综合能力与素质;二是由“统考”向“选考”转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三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学科;三是高校选择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新高考制度下许多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更主动选择。这些变化对高中教育、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校人才选拔策略
   新高考模式和高校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其重点和关键应放在录取制度的改革上。我国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淡化“唯分数论”,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现在大多数省市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来实施录取,这就要求必须把学生排出不重复的名次来。当总分数相同时,需要根据“语数外”三科总分排名,仍有重复则需要看单科成绩,甚至还要看选考科目的等级。这样的录取方式虽然不会有名次相同情况,但同时意味着更加强化了分数与名次在录取中的作用,导致一些学生不愿意选择物理、化学这样“低一级”的科目,既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不利于人才选拔。因此,新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在注重科目改革的同时,把重点应放在录取制度的改革上。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创新,就很难改变“唯分数论”的基本格局,基础教育就仍然还是应试教育,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录取制度。
   一是完善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就是在现行平行志愿录取的同时,应将学生档案同时投向多所院校,由高校对学生档案进行独立评价,结合院校要求和学生志愿综合考虑进行录取。条件成熟的省市可实行招考分离方式,建立多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
   二是高校合理制定生源选拔标准。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各专业选拔标准,处理好专业选拔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这样有利于选拔对专业兴趣深厚、具有学科专长、有专业潜质的高素质生源。高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可以设置一些硬性条件或优先录取条件。例如,高校可根据专业需要,规定一门或两门选考科目必须满足的硬性条件或者是优先录取条件,除了满足这些条件外还应规定不在选考范围内某个科目平时学习成绩必须达到B级或C等相应等级;
   三是学校与学生合理确定选考科目。新高考模式虽然增加了学生选考科目的选择权,但是对高中生来说,他们的选择意识与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各中学加强对学生选科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特长、潜质的了解,在尊重学生选择意愿的前提下,科学地分析学生优势、高校录取要求,来更好指导学生选择科目。要注重把“录取”与“兴趣”相结合,而现实中许多学生更多考虑的是“录取”,考虑“兴趣”较少。例如,大多学生不愿意选择物理学科,认为物理难学、会影响分数,而选择相对容易的学科,这样就减少了录取选择的机会,因此应引导学生转变选科观念,科学合理选择选考科目,以增加高考录取机会。
   三、新高考模式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发展,在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应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一是优化专业结构。高校应优化整合学科专业,做好专业目标定位,通过整合校内专业来建设更多特色专业,以核心专业为主,优化组合相关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群”。还可利用自己的特色专业来建立跨学科的特色专业,通过这些专业强强联合,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二是创新培养模式。高校要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有效发挥学生特长与个性,要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要重视扩大学生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学习空间,建立学生可二次选专业制度,鼓励学生进行双专业学习,实施双学位制、主辅修制,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专业适应能力;
   三是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对自己所选所学专业产生深厚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为此既需要做好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做好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这就需要高中生在高考选择专业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让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真正学习兴趣和特长优势,需要在高中生、大学生入学后,学校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使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准确清晰定位,这样既能减少高中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又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职业,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考模式的改革,对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策略提出了新要求,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就需要高校在录取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進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适应形势变化,有利于高素质人才成长。
  参考文献
   [1]游畅.高考综合改革优化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J].上海教育,2017(8).
   [2]王刚.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学周刊,2018(6).
其他文献
基于问卷调查资料,对江苏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具有明显的跨城乡家庭化流动态势,28.5%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家庭总的功能、问
英国文艺评论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其重要的文学评论作品《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视角。文章运用福斯特理论解读《
摘要:虚拟漫游系统,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使得园林设计者、观光客在设计阶段,身临其境的感受园林设计景观和植物的配置的同时,能够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优化。以此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展示页面的趣味性,对园林项目的宣传工作也带了极好的影响。园林优美的自然环境设计,和游憩流域的开拓性建设都是通过对园林的改造、园林花草树木的种植和园路的建造布置来完成的。因此对环境变化的前瞻性,
摘 要:广告作为一种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向消费者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在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创立品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效率高、受众广等优点,因此广告受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电视广告具有视觉、听觉、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形象而生动,相比其他类型的广告更引人注意,受到众多生产厂家的追捧。本文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浅谈虚假电视购物广告的几类表现形式。  关键词:电视广告
摘要:艺术染整在充分发挥自身工艺比较优势的同时,依靠现代印染科技和数码和数码技术的支持,突破传统手工印染的局限,广泛应用于真丝、棉、毛、麻、天丝、大豆纤维、腈、锦、涤、粘等各种面料或成衣。  关键词:艺术染整;现代扎染;信息化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面料在设计创意和工艺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面料后整理不能满足中高档服装的需求,低档化和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很多面料厂家缺少原创及
【摘 要】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与现代社会相适应,那么新的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而互动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具有明显的叛逆心理,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了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互动式教学就成为了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互动教学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