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概括起来,我认为语言交际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及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其中,听说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交流是在正确听说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只有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别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随着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空前活跃,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化社会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以下简称“我校”)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开展语言交际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平时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运用多种方式,加大推普力度,营造听说氛围
为了加大推普力度,学校在《教师岗位责任制》中明确规定:“师生在校园内必须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不得使用方言。”
根据要求,我校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每班选出小主持人,每天利用中午15分钟的时间用普通话进行广播。广播内容形式多样:校园动态、欣赏名篇美文、时事摘要等;有些班级还结合教材,举行故事会、课本剧表演、主题班会等;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的老师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讲述一天中感兴趣的见闻;还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篇故事性的课文后,让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让家长做好记录以便落实到位。
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朗诵、表演赛,营造听说氛围,让学生听说能力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和提高。现在,通过努力,我校学生在主持各类晚会、献辞等活动时一口标准的、富有感情的普通话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分段训练,从易到难,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会听包括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归纳力和记忆力等四个要素,我校结合教材的优势,制定了各阶段学生“听”的训练内容:低年级要求学生听写一句完整的话,或一段内容简单的话,不会写的可用拼音代替。有时让学生听一个小故事,要求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写下来。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听教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般以童话故事为主,听后能复述故事,并能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综合、概括和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并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各年级学生“说”的训练要求:低年级培养学生想说敢说,着重训练学生在会说完整的“四素句”的基础上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中年级培养学生说具体、说生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会简要转述别人的话;高年级要求说流利、完整、生动、简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各阶段的要求明确,教师的训练就有的放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渠道,所以一定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如在阅读教学中抓好朗读、背诵、复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辩论讨论等教学环节,有时还根据教材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给课文续合理性的结尾等,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让语言交际训练和其他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二、加强课内训练,提高学生语言交际水平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对语言交际的要求,认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明确语言交际的实质,即语言交际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语言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在一定的交际情景中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语言交际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的语言交际情景,形成和谐民主的气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兴趣。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景中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景,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交际话题的情景性设置,真实地进入角色。例如教学《接待客人》,我校的一位教师就根据教材,设置了几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并根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应该怎样接待客人,还要注意一些必要的礼仪,做到说话文明,尊重别人,礼貌待人等。
(3)发挥典型个例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多说敢说,营造语言交际的良好氛围。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注重典型示范,可以教师作示范,也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作示范。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允许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允许自己或同学补充,不清楚的允许提问,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语言交际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话的心理障碍。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给予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的语病。教师评价的重点不能放在评价结果上,而应是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谈,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语言交际实践活动。
三、注重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为语言交际积累素材
(1)坚持每日名言警句。学校要求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时要注重课外阅读。每天由一位同学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喜爱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好词、佳句、优美片断等抄在本班黑板报设置的专栏内,让其他同学将它抄录在自己专门的课外阅读笔记本上。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语言交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2)鼓励读课外书,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空前发展的世界,课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提倡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好书,以此丰富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成为21世纪复合型的人才。我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备有图书角,图书角有老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各班的图书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能让学生一学期内阅读到大量的书籍。
学校要求语文老师除了要推荐读物,还要善于指导阅读,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注意摘抄精彩的人物对话、细致生动的人物刻画,美妙绝伦的场景描写等。每学期的作文都有让学生写出一至两篇读后感的要求。教师对读书最多的同学在学期末给予表扬、鼓励,并作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样,读的书多了,知识自然就丰富了,说起来也就有了内容。这既提高了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语言交际教学是我校一个新的课题,还是尝试的起步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如:上好语言交际课给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怎样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语言交际课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
随着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空前活跃,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化社会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以下简称“我校”)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开展语言交际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平时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运用多种方式,加大推普力度,营造听说氛围
为了加大推普力度,学校在《教师岗位责任制》中明确规定:“师生在校园内必须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不得使用方言。”
根据要求,我校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每班选出小主持人,每天利用中午15分钟的时间用普通话进行广播。广播内容形式多样:校园动态、欣赏名篇美文、时事摘要等;有些班级还结合教材,举行故事会、课本剧表演、主题班会等;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的老师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讲述一天中感兴趣的见闻;还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篇故事性的课文后,让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让家长做好记录以便落实到位。
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朗诵、表演赛,营造听说氛围,让学生听说能力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和提高。现在,通过努力,我校学生在主持各类晚会、献辞等活动时一口标准的、富有感情的普通话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分段训练,从易到难,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会听包括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归纳力和记忆力等四个要素,我校结合教材的优势,制定了各阶段学生“听”的训练内容:低年级要求学生听写一句完整的话,或一段内容简单的话,不会写的可用拼音代替。有时让学生听一个小故事,要求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写下来。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听教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般以童话故事为主,听后能复述故事,并能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综合、概括和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并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各年级学生“说”的训练要求:低年级培养学生想说敢说,着重训练学生在会说完整的“四素句”的基础上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中年级培养学生说具体、说生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会简要转述别人的话;高年级要求说流利、完整、生动、简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各阶段的要求明确,教师的训练就有的放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渠道,所以一定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如在阅读教学中抓好朗读、背诵、复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辩论讨论等教学环节,有时还根据教材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给课文续合理性的结尾等,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让语言交际训练和其他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二、加强课内训练,提高学生语言交际水平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对语言交际的要求,认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明确语言交际的实质,即语言交际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语言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在一定的交际情景中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语言交际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的语言交际情景,形成和谐民主的气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兴趣。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景中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景,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交际话题的情景性设置,真实地进入角色。例如教学《接待客人》,我校的一位教师就根据教材,设置了几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并根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应该怎样接待客人,还要注意一些必要的礼仪,做到说话文明,尊重别人,礼貌待人等。
(3)发挥典型个例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多说敢说,营造语言交际的良好氛围。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注重典型示范,可以教师作示范,也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作示范。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允许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允许自己或同学补充,不清楚的允许提问,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语言交际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话的心理障碍。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给予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的语病。教师评价的重点不能放在评价结果上,而应是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谈,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语言交际实践活动。
三、注重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为语言交际积累素材
(1)坚持每日名言警句。学校要求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时要注重课外阅读。每天由一位同学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喜爱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好词、佳句、优美片断等抄在本班黑板报设置的专栏内,让其他同学将它抄录在自己专门的课外阅读笔记本上。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语言交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2)鼓励读课外书,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空前发展的世界,课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提倡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好书,以此丰富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成为21世纪复合型的人才。我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备有图书角,图书角有老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各班的图书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能让学生一学期内阅读到大量的书籍。
学校要求语文老师除了要推荐读物,还要善于指导阅读,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注意摘抄精彩的人物对话、细致生动的人物刻画,美妙绝伦的场景描写等。每学期的作文都有让学生写出一至两篇读后感的要求。教师对读书最多的同学在学期末给予表扬、鼓励,并作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样,读的书多了,知识自然就丰富了,说起来也就有了内容。这既提高了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语言交际教学是我校一个新的课题,还是尝试的起步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如:上好语言交际课给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怎样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语言交际课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