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如我们所知,一所优质学校的创建不仅仅需要过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高效的管理模式,需要一流的师资力量,需要全校教职工和学校共同成长,才能引领学校向着更和谐、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赞扬。这就需要全校教职工在工作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创新,实现人和物的完美结合,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以确保学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校园;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1 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笔者认为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维护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怀着和学校共同的目标和理念一起奋斗。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该让全体教职工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就像工作上的一根标杆,它指引着学校和教职工前进的方向,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引导每一位教职工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之下,与学校保持在同一条战线上,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我,让他们都能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一起创建美好的校园。
其次,学校管理者可以采用竞争机制带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一个学校缺少竞争就缺少前进的活力,教职工需要一种竞争的氛围,在竞争中去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以一种更加激情的状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因此,学校管理者就要善于利用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在竞争中共同前进。
最后,学校管理者要适当用真情感化教职工。教职工队伍除了应该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学校管理者就应该让教职工队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在当下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教职工其实承受着许多压力,如果无法得到关怀,就很容易转变成一种埋怨,从而影响教学。所以在平时更应该从教职工的生活细节入手,对他们进行细微的关怀,给与教职工真诚的认可,让他们在工作当中能够体验到一种被认可和被重视的感觉。在此,学校可以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在一起实施,这样会在无形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教职工能够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建立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落实和谐发展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时代在不断更新,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应该追紧脚步不断发展,深刻融入和谐的管理理念,将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目标,合理地利用教学师资力量,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并在不枯燥教学的基础上,挖掘学校的趣味氛围,不断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让学校、学生、家长三者和谐发展,将学校的教学理念、目标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当中去,促进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好的管理模式可以从制度创新做起,完善合理的制度可以从学校管理的各个细节进行规范,对学校的教职工等作出合理的要求,可以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所以制度的完善合理对于学校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让制度服务于人,并最大限度地与学校的发展相配合,从而让学校能够完成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
3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彰显校园文化风采
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师生不仅仅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就是说学校需要给教职工提供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构建一个和谐校园,让教职工在这个环境当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美好,将校园当做自己的家园一样建设,将学校的特色打造成一个品牌,让学校彰显自我的校园文化风采。
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从好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该从硬件设施上尽量提高自身的水平,学校是多姿多彩的大家庭氛围,这个氛围可以从无声和有声上去建造。比如学校的绿色文化、标志文化等方面去进行建设,一步步提高学校的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其次,学校可以从软件设施上下功夫,也就是说采用各种办法制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校園的文化品位,让校园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得到提升。再次,除了在软、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学校还应该与时俱进,对教育科研创新工作重视起来。时代的脚步一直没有停留,科研的角度就得紧紧跟上。因此,学校要让教职工都动起来,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将学习到的科研知识投入到实践当中去,以身作则,提高教学水平质量。从这几个方面可以让学校的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让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学校的文化建设。
4 树立服务理念,促进学校进步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职工的努力,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及学生的成长。因为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它不仅要关注教职工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职工树立一种服务的理念,并用服务的态度来面对学生和家长,将学生、家长的需求牢记心中,并将他们的需求转化成学校建设的目标之一,从而不断向上反馈,以促进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发展并彰显自身的特色,就得不断完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强学校的管理模式,将科学创新融入到学校建设当中去,将和谐的理念贯通到学校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同时,还得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合理地配备师资力量,和学生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一起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可以和谐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学校。
作者简介:
陈凌典(1993.10——),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湛江,学校: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关键词:和谐校园;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1 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笔者认为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维护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怀着和学校共同的目标和理念一起奋斗。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该让全体教职工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就像工作上的一根标杆,它指引着学校和教职工前进的方向,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引导每一位教职工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之下,与学校保持在同一条战线上,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我,让他们都能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一起创建美好的校园。
其次,学校管理者可以采用竞争机制带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一个学校缺少竞争就缺少前进的活力,教职工需要一种竞争的氛围,在竞争中去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以一种更加激情的状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因此,学校管理者就要善于利用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在竞争中共同前进。
最后,学校管理者要适当用真情感化教职工。教职工队伍除了应该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学校管理者就应该让教职工队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在当下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教职工其实承受着许多压力,如果无法得到关怀,就很容易转变成一种埋怨,从而影响教学。所以在平时更应该从教职工的生活细节入手,对他们进行细微的关怀,给与教职工真诚的认可,让他们在工作当中能够体验到一种被认可和被重视的感觉。在此,学校可以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在一起实施,这样会在无形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教职工能够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建立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落实和谐发展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时代在不断更新,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应该追紧脚步不断发展,深刻融入和谐的管理理念,将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目标,合理地利用教学师资力量,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并在不枯燥教学的基础上,挖掘学校的趣味氛围,不断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让学校、学生、家长三者和谐发展,将学校的教学理念、目标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当中去,促进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好的管理模式可以从制度创新做起,完善合理的制度可以从学校管理的各个细节进行规范,对学校的教职工等作出合理的要求,可以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所以制度的完善合理对于学校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让制度服务于人,并最大限度地与学校的发展相配合,从而让学校能够完成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
3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彰显校园文化风采
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师生不仅仅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就是说学校需要给教职工提供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构建一个和谐校园,让教职工在这个环境当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美好,将校园当做自己的家园一样建设,将学校的特色打造成一个品牌,让学校彰显自我的校园文化风采。
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从好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该从硬件设施上尽量提高自身的水平,学校是多姿多彩的大家庭氛围,这个氛围可以从无声和有声上去建造。比如学校的绿色文化、标志文化等方面去进行建设,一步步提高学校的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其次,学校可以从软件设施上下功夫,也就是说采用各种办法制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校園的文化品位,让校园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得到提升。再次,除了在软、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学校还应该与时俱进,对教育科研创新工作重视起来。时代的脚步一直没有停留,科研的角度就得紧紧跟上。因此,学校要让教职工都动起来,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将学习到的科研知识投入到实践当中去,以身作则,提高教学水平质量。从这几个方面可以让学校的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让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学校的文化建设。
4 树立服务理念,促进学校进步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职工的努力,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及学生的成长。因为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它不仅要关注教职工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职工树立一种服务的理念,并用服务的态度来面对学生和家长,将学生、家长的需求牢记心中,并将他们的需求转化成学校建设的目标之一,从而不断向上反馈,以促进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发展并彰显自身的特色,就得不断完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强学校的管理模式,将科学创新融入到学校建设当中去,将和谐的理念贯通到学校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同时,还得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合理地配备师资力量,和学生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一起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可以和谐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学校。
作者简介:
陈凌典(1993.10——),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湛江,学校: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