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属于中医人,而是属于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医药近百年来的坎坷不是单纯的中医药问题,而是缘于西方军事、经济的强大,即实力背后的强权,以及坍塌了民族脊梁的殖民文化倾向与思潮。中医必将随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而重振雄风。党中央关于“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决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方针。
【关键词】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R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040-01
上个世纪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世纪。随着八国联军的洋枪炮轰开了腐败的清政府的大门,一连串国耻接踵而至。一批有志于振兴中华的仁人志士尤其是留学西方的知识分子,把中国暂时的落后与挨打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发起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毁誉参半的新文化运动。在科学民主的呼唤声中,西式文明一跃成为中国的主流。中国文化的精华也随着糟粕一起被清扫出去。打倒“孔家店”,斩断“中华结”,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体系中医药,理所当然成为首当其冲的标靶。于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向中医发难不约而同。胡适很具代表性地主张:“西医能说清楚病人得了什么病,虽然治不好病,但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虽然能治好病,但是说不清楚得的是什么病,因此虽然中医能治病,她也是不科学的。”(引自《中医的传统与出路》)梁启超倡导与中华传统彻底决裂,宁愿“清楚地”死在西人手术刀下,也不愿“糊涂地被中医治愈”,患“尿血病”后坚决拒绝了主動请缨的中医,结果被误切健康的肾脏,实现了他“科学地死去”的涅磐。鲁迅以反中医为反“国粹”的突破口,在《呐喊》中用他特有的笔墨辛辣嘲讽并发誓“决不看中医”,活了55岁〔1881~1936〕。这些将振兴中华的“心动”建立在全盘否定自己祖宗的“行动”之上的先贤们,没有一个能用自己的长寿来证明反对中医药的正确性,恰恰都用自己英年早逝的实践,去佐证了参与绞杀中医药的可笑,正应了伟人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一句名言:“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什么“中医虽然能治好病……她也是不科学的”这种逻辑能在中国长期享有市场?何以当年大唐成为大唐,近代一切要由西方的规矩来评判?道理其实就那么简单:昔日中国强大,近代西方强大。近代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充满着霸权性、垄断性、颠覆性和不公正性,这就是近代常有人竭力丑化中医、否定中医的本质的原因。近百年来,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影响下,“科学”在中国被极端地置换成了“惟一正确”、“绝对真理”的代名词。一说到科学,就要求忠于它的思想,忠于它的结论,忠于它成功过的某种探究方式,要求人们对它“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这种把“科学”抬上神坛的做法,对以反宗教而生的科学来说,真是极大的嘲讽。因此我们既不能对“科学”过分地顶礼膜拜,更不能以科学的名义滥杀无辜。毛嘉陵先生说得好:“在广大患者眼中是不会在意这些指责的。不管你是最新的高科技还是古老的低科技,只要能够治好病,消除患者的病痛,对百姓来讲就是最好的科技、最好的医药。”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张庆黎同志提倡“傻瓜科技”,在西藏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也昭示了相同的道理。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汤一新先生提出的“中西医关系经纬论”,十分清晰地解读了中西医的不可重叠性:如果我们把西医认识的某疾病比作地球的一条经线,那么中医的辨证则是纬线,辨证的结果就是纬线与经线的交点。经度一线贯穿,与之相交的纬度却变化多端,反之同理。西医重复验证是“病”(经线),而中医重复验证是“症”(纬线),病症可以相互交叉在若干种对方之中。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地球仪上无数经纬线的焦点,都是中西医的结合点,因而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但就像纬线与经线的关系一样。中医和西医要重叠是不可能的,中医西医各有特色。判断中医或西医是否科学的标准是疗效,而不能是西医或中医理论。
在大荟萃时机,相互的对话,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相互对话并不是平等的。欧美总自视自己于中心地位,其它国家与其交流与对话,其实是单向度的学习与移植。
各个国家的医学,与该国家社会的发展度呈正相关,因为全世界都重视西医、研究西医,投入的物、人、财、力很多,非中医能比拟。(譬如我国近年的医学科研经费,95%拨给西医,5%拨给中医,这5%中有95%拨给中西医结合,只有5%落实给了中医)。对此,我们应该心中有数。
每个学科都可能有它的长处,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能任由外人来瞎指挥,更不能由外人来随意淘汰。中国人应当告别文化自卑,坚信自己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可见,党中央关于“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方针。
参考文献
[1]钱锺书.中西文化应该平起平坐:《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汤一新.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难点和对策[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1):1-5
[3]崔月犁.中医沉思录[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
【关键词】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R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040-01
上个世纪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世纪。随着八国联军的洋枪炮轰开了腐败的清政府的大门,一连串国耻接踵而至。一批有志于振兴中华的仁人志士尤其是留学西方的知识分子,把中国暂时的落后与挨打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发起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毁誉参半的新文化运动。在科学民主的呼唤声中,西式文明一跃成为中国的主流。中国文化的精华也随着糟粕一起被清扫出去。打倒“孔家店”,斩断“中华结”,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体系中医药,理所当然成为首当其冲的标靶。于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向中医发难不约而同。胡适很具代表性地主张:“西医能说清楚病人得了什么病,虽然治不好病,但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虽然能治好病,但是说不清楚得的是什么病,因此虽然中医能治病,她也是不科学的。”(引自《中医的传统与出路》)梁启超倡导与中华传统彻底决裂,宁愿“清楚地”死在西人手术刀下,也不愿“糊涂地被中医治愈”,患“尿血病”后坚决拒绝了主動请缨的中医,结果被误切健康的肾脏,实现了他“科学地死去”的涅磐。鲁迅以反中医为反“国粹”的突破口,在《呐喊》中用他特有的笔墨辛辣嘲讽并发誓“决不看中医”,活了55岁〔1881~1936〕。这些将振兴中华的“心动”建立在全盘否定自己祖宗的“行动”之上的先贤们,没有一个能用自己的长寿来证明反对中医药的正确性,恰恰都用自己英年早逝的实践,去佐证了参与绞杀中医药的可笑,正应了伟人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一句名言:“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什么“中医虽然能治好病……她也是不科学的”这种逻辑能在中国长期享有市场?何以当年大唐成为大唐,近代一切要由西方的规矩来评判?道理其实就那么简单:昔日中国强大,近代西方强大。近代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充满着霸权性、垄断性、颠覆性和不公正性,这就是近代常有人竭力丑化中医、否定中医的本质的原因。近百年来,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影响下,“科学”在中国被极端地置换成了“惟一正确”、“绝对真理”的代名词。一说到科学,就要求忠于它的思想,忠于它的结论,忠于它成功过的某种探究方式,要求人们对它“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这种把“科学”抬上神坛的做法,对以反宗教而生的科学来说,真是极大的嘲讽。因此我们既不能对“科学”过分地顶礼膜拜,更不能以科学的名义滥杀无辜。毛嘉陵先生说得好:“在广大患者眼中是不会在意这些指责的。不管你是最新的高科技还是古老的低科技,只要能够治好病,消除患者的病痛,对百姓来讲就是最好的科技、最好的医药。”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张庆黎同志提倡“傻瓜科技”,在西藏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也昭示了相同的道理。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汤一新先生提出的“中西医关系经纬论”,十分清晰地解读了中西医的不可重叠性:如果我们把西医认识的某疾病比作地球的一条经线,那么中医的辨证则是纬线,辨证的结果就是纬线与经线的交点。经度一线贯穿,与之相交的纬度却变化多端,反之同理。西医重复验证是“病”(经线),而中医重复验证是“症”(纬线),病症可以相互交叉在若干种对方之中。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地球仪上无数经纬线的焦点,都是中西医的结合点,因而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但就像纬线与经线的关系一样。中医和西医要重叠是不可能的,中医西医各有特色。判断中医或西医是否科学的标准是疗效,而不能是西医或中医理论。
在大荟萃时机,相互的对话,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相互对话并不是平等的。欧美总自视自己于中心地位,其它国家与其交流与对话,其实是单向度的学习与移植。
各个国家的医学,与该国家社会的发展度呈正相关,因为全世界都重视西医、研究西医,投入的物、人、财、力很多,非中医能比拟。(譬如我国近年的医学科研经费,95%拨给西医,5%拨给中医,这5%中有95%拨给中西医结合,只有5%落实给了中医)。对此,我们应该心中有数。
每个学科都可能有它的长处,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能任由外人来瞎指挥,更不能由外人来随意淘汰。中国人应当告别文化自卑,坚信自己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可见,党中央关于“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方针。
参考文献
[1]钱锺书.中西文化应该平起平坐:《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汤一新.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难点和对策[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1):1-5
[3]崔月犁.中医沉思录[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