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到一则寓言故事《你在为谁而玩》。看过之后,我深深地被老人的睿智折服。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在这个寓言中,老人巧妙地将外部控制“不让你玩”变成了学生的内部动机“不为他玩”。老人的智慧给了我很多启示。班级管理到底该怎样进行,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管理班里几十个学生,就算耗尽精力也无法完成。何不把老人的智慧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改变思路,变外部控制为内部动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呢?
一、分组竞争,互相监督
开始,我将班里的学生划分成四大组展开竞争。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违纪现象发现一次、汇报一次。之后情况大为好转,学生监督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就算我不在班内,班级里发生的情况我也可以知晓。扣分情况每星期累积一次,扣分少的小组,周末作业就可以少做一点,排出名次,以此类推。
此方法起初收效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对于本组的分数很看重。但是不久,问题就出现了。违纪扣分总是出现在几个学生的身上,虽然经过多次谈心,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天,他们又恢复了“本来面目”。班里还是问题不断,第一阶段收效甚微。
我静下心来反思,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他们的上进心还是有的,做错事的羞愧、被表扬时的兴高采烈都提示我不能放弃。回想我前段时间的做法,无论是作为班主任的我,还是分组的学生,我们都把目光放在了所发生的问题上,这样无形中放大了学生的过失和缺点,以至于掩盖了他们积极的一面,淡化了他们的优点,所以我必须换个思路。
二、发现优点,鼓励进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变找缺点为找优点,变扣分为加分。学生仍然分成四大组,每个组的同学都给本组的同学找优点,找到优点后提出来。如果全班同学都认可,这个同学就可以加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了起来,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不会被忽视,被找到优点的学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连下课都变得很乖。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又有问题暴露出来。少数学生不进步,他们所在的小组就会落后。小组其他成员甚至比这些学生自己还要着急,由提醒他们进步发展到逼着他们进步。时常有学生向我抱怨:“老师,我们组的人老是逼着我做好事,下课都不让我玩……”
我再一次进行了反思,我的初衷是改掉他们的坏毛病,放大优点,让积极进步成为他们的习惯。显然,他们做得很吃力,还是被逼着做。挑缺点也好,找优点也好,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仍然是外部控制,学生如果不能按照内部动机行动,他们就没法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被外部因素所左右的学生,仍然是制度的奴隶。
三、转变观念,自主发展
通过前期的尝试和探索,我意识到必须转变观念,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内部动机,从而唤醒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他们能自觉地表现意愿和才干,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首先,我从班级制度的建设入手。因为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准绳,是学生行动的指南,涉及每一个学生,因此由学生自己讨论制订出来的制度会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实施起来也会比较顺利。所以,开学初我先拟定出班级制度的框架,交由学生讨论,由学生制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班级制度的制订,所以他们不但对制度的细则清楚明了,而且他们违纪受到处罚时也就容易接受。
然后我着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管理者的角色,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管理自我,使“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具体做法是,除了班级干部岗位外,我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增设了许多管理岗位。班级实行“岗位负责制”,班委干部、课代表和所有管理者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责任明确,落实到人,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班级的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了负责人。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全体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自我的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著名班主任魏书生也说,“管是为了不管”。由此,我的班级管理探索有了目标和方向,变外部控制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内部控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直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样,纯正的班风、学风就可以形成,学生对自己的班级充满热爱之情,在各方面积极进取,为班级争光。
一、分组竞争,互相监督
开始,我将班里的学生划分成四大组展开竞争。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违纪现象发现一次、汇报一次。之后情况大为好转,学生监督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就算我不在班内,班级里发生的情况我也可以知晓。扣分情况每星期累积一次,扣分少的小组,周末作业就可以少做一点,排出名次,以此类推。
此方法起初收效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对于本组的分数很看重。但是不久,问题就出现了。违纪扣分总是出现在几个学生的身上,虽然经过多次谈心,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天,他们又恢复了“本来面目”。班里还是问题不断,第一阶段收效甚微。
我静下心来反思,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他们的上进心还是有的,做错事的羞愧、被表扬时的兴高采烈都提示我不能放弃。回想我前段时间的做法,无论是作为班主任的我,还是分组的学生,我们都把目光放在了所发生的问题上,这样无形中放大了学生的过失和缺点,以至于掩盖了他们积极的一面,淡化了他们的优点,所以我必须换个思路。
二、发现优点,鼓励进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变找缺点为找优点,变扣分为加分。学生仍然分成四大组,每个组的同学都给本组的同学找优点,找到优点后提出来。如果全班同学都认可,这个同学就可以加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了起来,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不会被忽视,被找到优点的学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连下课都变得很乖。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又有问题暴露出来。少数学生不进步,他们所在的小组就会落后。小组其他成员甚至比这些学生自己还要着急,由提醒他们进步发展到逼着他们进步。时常有学生向我抱怨:“老师,我们组的人老是逼着我做好事,下课都不让我玩……”
我再一次进行了反思,我的初衷是改掉他们的坏毛病,放大优点,让积极进步成为他们的习惯。显然,他们做得很吃力,还是被逼着做。挑缺点也好,找优点也好,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仍然是外部控制,学生如果不能按照内部动机行动,他们就没法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被外部因素所左右的学生,仍然是制度的奴隶。
三、转变观念,自主发展
通过前期的尝试和探索,我意识到必须转变观念,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内部动机,从而唤醒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他们能自觉地表现意愿和才干,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首先,我从班级制度的建设入手。因为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准绳,是学生行动的指南,涉及每一个学生,因此由学生自己讨论制订出来的制度会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实施起来也会比较顺利。所以,开学初我先拟定出班级制度的框架,交由学生讨论,由学生制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班级制度的制订,所以他们不但对制度的细则清楚明了,而且他们违纪受到处罚时也就容易接受。
然后我着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管理者的角色,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管理自我,使“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具体做法是,除了班级干部岗位外,我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增设了许多管理岗位。班级实行“岗位负责制”,班委干部、课代表和所有管理者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责任明确,落实到人,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班级的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了负责人。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全体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自我的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著名班主任魏书生也说,“管是为了不管”。由此,我的班级管理探索有了目标和方向,变外部控制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内部控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直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样,纯正的班风、学风就可以形成,学生对自己的班级充满热爱之情,在各方面积极进取,为班级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