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贝古杜镇前镇长比特赖斯·巴拉说,镇上的一半女性都是和阿丽马塔一样的“单身妻子”,她们的生活大多如此。这是成百上千的成年男子外出打工的结果。
在非洲一些国家,有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她们结了婚,但丈夫长期不在身边,而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她们不仅自己要工作,还要独立带大孩子、赡养老人,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见不到自己的丈夫。她们就是非洲的“单身妻子”。不久前,记者走进了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的贝古杜小镇,探访那里的“单身妻子”。
结婚容易见面难
布基纳法索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1年的人均收入只有1300美元。由于国内经济薄弱等原因,布基纳法索许多男人,尤其是成年男子大多会到周边国家,或者前往欧洲国家,希望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过上幸福生活。贝古都小镇位于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东南230公里处,镇上的男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留下一堆“单身妻子”。
阿丽马塔·巴拉生性活泼,脸上常挂着笑容,喜欢与别人开玩笑。2008年,也就是7年前,17岁的她嫁给了一个“意大利人”萨阿达。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萨阿达虽然也是镇上的人,但一直在意大利打工。在这七年时间里,她和他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因此,阿丽马塔常常把萨阿达称为“意大利人”,把自己称为“单身妻子”。这样的生活自然不是她所希望的。她说,“当你还是个小女孩时,你知道生活是啥样?你虽然结了婚,但他远在万里之外,是个‘意大利人’,想想都伤心。”
阿丽马塔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到萨阿达是在集市上,两人聊了一会。过几天,他来看我的父母,送了一些干果。10天后,我们就结婚了。”而在以前,结婚需要几个月时间的筹备,男青年必须到女方家干活,证明自己将来是个能养家糊口的好丈夫,获得女方家长的首肯才行。在阿丽马塔身上,几个月的时间缩短成了2周时间,而在有的女性身上,见了从意大利回来度假的打工仔,觉得对方还可以,就在几天之内就匆忙结婚了。然后,新婚丈夫就会返回意大利工作。
在贝古杜小镇,8月和12月是“意大利人”回来探亲的月份。那时,镇上热闹非凡,也是个“结婚季”:未婚女性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参加各种活动,希望能遇到未来的丈夫。由于贫穷,镇上外出打工者一直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希望,也是未婚女性崇拜的对象。因此,阿丽马塔与萨阿达结婚后,一度以为自己生活在美梦之中。
婚后三个星期,萨阿达就返回意大利继续打工,阿丽马塔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后来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奥马丽马。萨阿达这一去意大利,就是三年,直到2011年才回来与阿丽马塔团聚,也只待了3个星期。2014年,萨阿达再次回国,与阿丽马塔一起生活了几个月。这样,两人结婚七年来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半年,其中主要原因是金钱。尽管萨阿达获得了能多次往返意大利的签证,但价格昂贵的飞机票还是使他不能每年都能回国看望妻子和孩子,只得每三年回国一次。
出国打工难圆梦
贝古杜镇前镇长比特赖斯·巴拉说,镇上的一半女性都是和阿丽马塔一样的“单身妻子”,她们的生活大多如此。这是成百上千的成年男子外出打工的结果。当年结婚时,他们都承诺会经常回来看望她们,或者等他们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安顿好后,把她们接出去。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完全或部分做到了,而且是在欧洲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大多数人现在则做不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以前,布基纳法索人去意大利是不需要签证的。即使到了2008年阿丽马塔与萨阿达结婚时,她觉得自己过段时间就能前往意大利与萨阿达团聚。“他也是这么想的。然而,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他丢了工作。在意大利,生活费用很贵,他得支付房租、电费、水费。而在我们小镇上,一切都很便宜。”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阿丽马塔也不能前往意大利,她得留在布基纳法索,因为她的公公婆婆,也就是萨阿德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需要她照顾。
不过,当阿丽马塔有一天意识到她不可能去意大利与萨阿德团聚时,她觉得留在国内做个“单身妻子”也是有所值得的: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了,老人也照顾得很好,有时还能收到萨阿德的汇款,如每隔两个月就能收到150美元的汇款。但她最后一次收到钱还是在今年5月,后来就再也没有收到。好在她并不是完全依靠萨阿德的汇款,自己找了份工作挣钱。即使在怀孕的阶段,她还坚持在市场里卖菜。她说,“如果我生意好的话,我就能买张飞机票,让我的丈夫从意大利回来。”当然,这是她的又一个玩笑,至少最近五年来没有实现。
最近几年来,阿丽马塔已不再想着去意大利与丈夫萨阿德团聚,现在想的是怎么让他回来。至少,他经常打电话回来。而在最近几个月里,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两人开始用聊天软件Skype进行视频聊天,阿丽马塔也就成了贝古杜小镇上网吧里的一个常客。她说,“他说他很想我。有许多次,听上去他很沮丧。”不过,阿丽马塔对她能与丈夫经常通话,能从视频里看到对方而感到欣慰。
也有一些“单身妻子”在和意大利的丈夫通电话时,感到有些距离,有时说了一会儿话后就会沉默一会。从镇上的房子情况来看,那些去意大利早的人,尤其是欧洲经济危机发生前去的人,盖的房子就大,后去的人盖的房子就小。
穆米纳塔·萨姆巴拉嫁的是个“老意大利人”,她的丈夫在30年前就到意大利打工去了,定期回来探亲,给她留下了7个孩子。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留下了很深的皱纹,连她自己也不记得真实年龄了。穆里塔纳说,“情况在不断好转。他每个月都给我寄来70美元的汇款,使我们家盖起了房子,装了卫星天线和网络。”
穆米纳塔的生活看上去很平静,自己干活,带儿女。后来,她的儿子也去了意大利,她就和媳妇法蒂马塔一起带孙儿女。相比而言,法蒂马塔过的日子要比她要好一点。
丈夫带回“二老婆”
今年50岁的“单身妻子”阿蒂阿萨就陷入了这样的囧境。她与丈夫结婚30年,但他住在意大利长达20年,甚至把两个儿子都带到了意大利生活和工作,而把她留在国内。她回忆说,“开始时,情况还是不错的。每隔几年,他都会回来看我和孩子,或者寄钱给我。但6年前,他通知她他想娶第二个妻子。我当然不同意。”
在非洲一些国家,有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她们结了婚,但丈夫长期不在身边,而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她们不仅自己要工作,还要独立带大孩子、赡养老人,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见不到自己的丈夫。她们就是非洲的“单身妻子”。不久前,记者走进了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的贝古杜小镇,探访那里的“单身妻子”。
结婚容易见面难
布基纳法索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1年的人均收入只有1300美元。由于国内经济薄弱等原因,布基纳法索许多男人,尤其是成年男子大多会到周边国家,或者前往欧洲国家,希望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过上幸福生活。贝古都小镇位于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东南230公里处,镇上的男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留下一堆“单身妻子”。
阿丽马塔·巴拉生性活泼,脸上常挂着笑容,喜欢与别人开玩笑。2008年,也就是7年前,17岁的她嫁给了一个“意大利人”萨阿达。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萨阿达虽然也是镇上的人,但一直在意大利打工。在这七年时间里,她和他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因此,阿丽马塔常常把萨阿达称为“意大利人”,把自己称为“单身妻子”。这样的生活自然不是她所希望的。她说,“当你还是个小女孩时,你知道生活是啥样?你虽然结了婚,但他远在万里之外,是个‘意大利人’,想想都伤心。”
阿丽马塔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到萨阿达是在集市上,两人聊了一会。过几天,他来看我的父母,送了一些干果。10天后,我们就结婚了。”而在以前,结婚需要几个月时间的筹备,男青年必须到女方家干活,证明自己将来是个能养家糊口的好丈夫,获得女方家长的首肯才行。在阿丽马塔身上,几个月的时间缩短成了2周时间,而在有的女性身上,见了从意大利回来度假的打工仔,觉得对方还可以,就在几天之内就匆忙结婚了。然后,新婚丈夫就会返回意大利工作。
在贝古杜小镇,8月和12月是“意大利人”回来探亲的月份。那时,镇上热闹非凡,也是个“结婚季”:未婚女性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参加各种活动,希望能遇到未来的丈夫。由于贫穷,镇上外出打工者一直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希望,也是未婚女性崇拜的对象。因此,阿丽马塔与萨阿达结婚后,一度以为自己生活在美梦之中。
婚后三个星期,萨阿达就返回意大利继续打工,阿丽马塔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后来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奥马丽马。萨阿达这一去意大利,就是三年,直到2011年才回来与阿丽马塔团聚,也只待了3个星期。2014年,萨阿达再次回国,与阿丽马塔一起生活了几个月。这样,两人结婚七年来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半年,其中主要原因是金钱。尽管萨阿达获得了能多次往返意大利的签证,但价格昂贵的飞机票还是使他不能每年都能回国看望妻子和孩子,只得每三年回国一次。
出国打工难圆梦
贝古杜镇前镇长比特赖斯·巴拉说,镇上的一半女性都是和阿丽马塔一样的“单身妻子”,她们的生活大多如此。这是成百上千的成年男子外出打工的结果。当年结婚时,他们都承诺会经常回来看望她们,或者等他们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安顿好后,把她们接出去。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完全或部分做到了,而且是在欧洲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大多数人现在则做不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以前,布基纳法索人去意大利是不需要签证的。即使到了2008年阿丽马塔与萨阿达结婚时,她觉得自己过段时间就能前往意大利与萨阿达团聚。“他也是这么想的。然而,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他丢了工作。在意大利,生活费用很贵,他得支付房租、电费、水费。而在我们小镇上,一切都很便宜。”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阿丽马塔也不能前往意大利,她得留在布基纳法索,因为她的公公婆婆,也就是萨阿德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需要她照顾。
不过,当阿丽马塔有一天意识到她不可能去意大利与萨阿德团聚时,她觉得留在国内做个“单身妻子”也是有所值得的: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了,老人也照顾得很好,有时还能收到萨阿德的汇款,如每隔两个月就能收到150美元的汇款。但她最后一次收到钱还是在今年5月,后来就再也没有收到。好在她并不是完全依靠萨阿德的汇款,自己找了份工作挣钱。即使在怀孕的阶段,她还坚持在市场里卖菜。她说,“如果我生意好的话,我就能买张飞机票,让我的丈夫从意大利回来。”当然,这是她的又一个玩笑,至少最近五年来没有实现。
最近几年来,阿丽马塔已不再想着去意大利与丈夫萨阿德团聚,现在想的是怎么让他回来。至少,他经常打电话回来。而在最近几个月里,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两人开始用聊天软件Skype进行视频聊天,阿丽马塔也就成了贝古杜小镇上网吧里的一个常客。她说,“他说他很想我。有许多次,听上去他很沮丧。”不过,阿丽马塔对她能与丈夫经常通话,能从视频里看到对方而感到欣慰。
也有一些“单身妻子”在和意大利的丈夫通电话时,感到有些距离,有时说了一会儿话后就会沉默一会。从镇上的房子情况来看,那些去意大利早的人,尤其是欧洲经济危机发生前去的人,盖的房子就大,后去的人盖的房子就小。
穆米纳塔·萨姆巴拉嫁的是个“老意大利人”,她的丈夫在30年前就到意大利打工去了,定期回来探亲,给她留下了7个孩子。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留下了很深的皱纹,连她自己也不记得真实年龄了。穆里塔纳说,“情况在不断好转。他每个月都给我寄来70美元的汇款,使我们家盖起了房子,装了卫星天线和网络。”
穆米纳塔的生活看上去很平静,自己干活,带儿女。后来,她的儿子也去了意大利,她就和媳妇法蒂马塔一起带孙儿女。相比而言,法蒂马塔过的日子要比她要好一点。
丈夫带回“二老婆”
今年50岁的“单身妻子”阿蒂阿萨就陷入了这样的囧境。她与丈夫结婚30年,但他住在意大利长达20年,甚至把两个儿子都带到了意大利生活和工作,而把她留在国内。她回忆说,“开始时,情况还是不错的。每隔几年,他都会回来看我和孩子,或者寄钱给我。但6年前,他通知她他想娶第二个妻子。我当然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