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肥的出肥方式和利用技术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沼气肥包括沼气水肥和沼渣两部分。多年实践经验证明,沼气肥形态不同,其出肥方式不同,利用技术也不同。
  1.沼气渣肥和水肥混合出料。混合出料,一般需要出料机和装配搅拌机械。这种机械装配有绞力,先把沼气肥中的秸秆切碎,与水肥混合后,再行出肥。大型沼气池和农户建的小型沼气池均可施用。
  混合出料后,一般要将沼气肥与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秸、稻草)、树叶、杂草等混合在一起,进行堆肥和沤肥。堆肥或沤肥前,要将秸秆铡成6~10厘米,切忌用整捆秸秆堆沤。
  堆沤肥的比例是:沼气肥与秸秆为1∶2~3。堆沤肥一般作底肥使用,每亩施用量为2500公斤左右。
  2.沼气水肥单独出料。水肥单独出料,即要求出肥机械单独出沼气发酵液(沼气水肥),不出沼气渣肥,因此,不需要搅拌机。出料后,一般与作物秸秆(要铡成6~10厘米)堆沤,或进行高温堆沤。
  堆肥的配制,沼气水肥与秸秆为1∶1~2进行堆肥。一般堆沤的肥料作底肥用,亩施用量为3000公斤左右。
  (1)喷施。有灌溉设备的,可将储粪池中的沼气水肥澄清液(无沉渣的发酵液)用于喷施,这种方法效率高,亩施用量为1500~2500公斤。
  (2)撒施。把沼气水肥装入粪罐车,往土壤上撒施,并立即翻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使肥料中的养分与土壤结合,防止肥分损失,亩施用量为2500公斤左右。
  (3)浇施。有灌溉条件的农田,可结合农田灌溉,浇施沼气水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使肥料中的养分与水结合在一起,均匀施入土壤中,利于作物吸收,也可节省施肥用工。浇施沼气肥的土壤,要求地面平整。施肥时,在水渠口,将沼气水肥均匀地浇到灌溉水中,亩施用量为1500公斤左右。
  3.沼气渣肥单独出料。渣肥单独出料,一般是在大出料时进行。沼气渣肥出料后,一般可直接施入土壤,作底肥,亩施用量为2500公斤左右;或追肥,亩施用量为1500公斤左右。如将沼气渣肥与作物秸秆(铡成6~10厘米)等掺混后进行堆肥或沤肥,堆沤肥时,沼气渣肥与作物秸秆的比例1∶1~2,亩施用量为3000公斤左右。
  3.实际应用效果
  延津县石婆固乡南秦庄村村民秦春,自家里建成沼气池后,坚持用沼渣、沼液肥田,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7年用沼渣、沼液拌秸秆发酵后作为小麦底肥,2008年在小麦返青期结合灌溉,使用沼渣、沼液对小麦进行冲施。麦收时经实打验收,其种植的郑麦366小麦5.3亩,总产达2558公斤,平均亩产482.7公斤,较去年增产10.8%,比邻地未施用沼液、沼渣的小麦平均亩增产74.4公斤,亩增收134元。
  河南省延津县农业局 刘金平 刘明忠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教学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升华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今后教学当中需要不断思
1建立农村储备积累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rn很多农民超生、利用B超进行非法性别鉴定,流产女婴保胎男婴、不生男孩不罢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养儿防老.在缺乏社会养老保险
【摘 要】基于基础教育的需要,各地都逐步开展着新课改,较传统教育而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等都发生了改变。现在高中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人也将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82   高效课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英语课堂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语言讲解方式已经完全落伍,为打破传统课堂中十分枯燥的教学方式,因此可以将游戏教学运用其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
当班级内出现一些影响不好的小团体时,班主任用爱心进行班级心理教育进而使不良班级团体自动消失是非常有效的.用爱心是可以很好地消除这些不良影响的,可以通过班主任的爱心
市场营销作为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技能之一,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但从技能本身来说,它可以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就目前许多中等专业学校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全新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学校教育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学生.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学科中的
平面软件是所有艺术设计的基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教学的实施和效果怎么样?学生是否真正能运用到实践中,对专业课程是否有帮助?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从学生、教学大纲、教
摘 要:苏曼殊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人物,其文学创作涉猎广泛,而且对当时的文学发展影响很大。他对以悲怨、凄美为基调的爱情文学尤其青睐。他的小说有雷同的题材,有相似的人物形象,又无一例外以悲剧结局。本文拟通过分析苏曼殊细微独特的艺术触觉,展示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并从其殊异于常人的身世际遇、孤僻善感的性格、精研佛理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潮的共同影响等角度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苏曼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