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其与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故近期学者建议将其命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显示,NAFLD是遗传、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其发生发展相关的病理机制主要有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及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调等。此外,氨基酸组学技术的发展为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因此,本文拟从氨基酸水平探讨NAFLD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NAFLD的临床干预提供精准指导。

其他文献
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RMS)和Donohue综合征(DS)都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本文报道1例2个月起病的女性患儿,病初诊断为新生儿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高胰岛素血症,有宫内生长迟缓,随访中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餐后高血糖及持续高胰岛素血症等,遗传学检测提示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31-54del/p.Ala10-Ala17del/
报道一例55岁确诊的胰岛素基因(INS)杂合突变所致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NDM)家系。先证者以“发现血糖升高54年,恶心、呕吐5 d”为主诉收入住院,结合临床资料及家族史拟诊为PNDM。收集先证者及其儿子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二代测序,先证者及其儿子在外显子区域检测到INS基因 c.G287A(p.C96Y)杂合突变。先证者予以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较前稳定。本文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诊
目的探讨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肝肾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肝肾C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男8例、女3例,中位年龄44岁(22~60岁)。症状包括腹痛、腰痛、发热;肝+右肾病灶9例,肝+左肾病灶2例,病灶体积中位数944.1 cm3(6
线粒体糖尿病是由于线粒体功能缺陷引起的糖尿病,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3%。由于线粒体糖尿病存在临床表型异质性大、症状不典型、较为罕见等特点,常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亚型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不同于其他亚型糖尿病,因此,该亚型糖尿病的及早确诊将有助于患者后续的治疗与改善临床结局。本专家共识中对国内外有关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临床检验诊断策略进行总结,并提出线粒体糖尿病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