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玛丽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野草在歌唱》中塑造的一位精神分裂女主人公,尼克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描绘的精神分裂者。玛丽和尼克尔作为精神分裂者,她们精神崩溃的成因有着相似之处。本文将从她们不幸的早年遭遇、扭曲的爱情意识以及她们对自己丈夫的绝望,来比较她们精神崩溃的成因。
关键词:玛丽尼克尔精神崩溃
《野草在歌唱》是美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小说成功塑造了作为白色人种的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玛丽的悲剧是由于她的精神崩溃所导致的,她生活在男权社会里,其不幸的早年生活给她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阴影。父亲的堕落,家庭的不和谐,让她对男性产生了厌恶。但迫于社会压力,她和迪克结婚,但早年生活给她的心灵创伤让她无法过幸福的生活,丈夫经济上的窘迫让她很失望。她与黑人男仆摩西的恋情最终以悲剧结束,摩西将玛丽杀害,玛丽彻底成为了一个牺牲品。
F·S·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也塑造了一位精神分裂的女主人公,她叫尼克尔,是一位富家女。尼克尔的母亲早逝,父亲将其强暴。早年的心理重创导致了这位女主人公的精神分裂症。一位精神病医生迪克尽心尽力地照顾她、呵护她,并娶她为妻。但尼克尔在精神恢复常态后发觉迪克不是她理想中的丈夫,她理想中的丈夫是和她的家世一样,能够给她带来金钱和财富的人。她对迪克很失望。再加上迪克与罗斯玛丽的私通,勾起了她与父亲乱伦的回忆,她的精神曾几度失常。最终,她抛弃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跟随了富家子弟汤米。
玛丽和尼克尔作为精神分裂者,她们的命运与她们的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精神崩溃的成因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从他们不幸的早年遭遇、扭曲的爱情意识以及她们对自己丈夫的绝望,来比较她们精神崩溃的成因。
一不幸的早年遭遇
玛丽与尼克尔的精神创伤很大程度上是早年的不幸造成的。具体来说,是她们与父亲的关系造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亲在女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玛丽与尼克尔的父亲都给她们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阻碍了她们心理的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酿造了她们的悲剧人生。可以说,玛丽这个悲剧性人物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扭曲都是由于父亲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以及他与母亲的关系造成的。父亲这个不成功,而且性情暴躁,生活态度沮丧这样的角色给她的心理抹上了很重的阴影,以至于她一想起母亲悲惨的一生就对男人产生厌倦,甚至产生了不愿嫁人的念头。尽管迫于生活和周围人的压力结婚了,玛丽在婚姻中还是没有得到幸福,相反,最终却成了悲剧人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野草在歌唱》描绘了玛丽不幸的家庭生活。童年生活的阴影、父亲的堕落、母亲与父亲的争吵、生活状况的恶劣,都给她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伤痕。在她的童年里,父亲是一个失败的人物,留给她的印象只有父亲酗酒后与母亲无休止的争吵。父亲是个收入很少的人,难以维持生活。可以说,父亲是造成家庭悲剧的主要因素。她的童年是在母亲的万般无奈和生活拮据中度过的。家对她来说是凄惨的,家只能让她产生恐惧和厌恶,而不是心灵的港湾、温馨的归宿。她对父亲的厌恶让她对婚姻和男性产生了恐惧和憎恶,让她决定自己未来的丈夫一定不要是父亲这样的人。早年生活的窘迫迫使她离乡背井,去谋取经济上的独立,即使收入很少,生活得很苦,她都不愿意回到家里去。因为,家在她看来只能引起她的辛酸的回忆。后来,父亲的离世让她觉得自己隔断了与家的联系,割断了辛酸记忆的纽带。她开始拥有自己的收入,尽管报酬不高,却也如鱼得水,生活得自由自在。对父亲的憎恶让她对婚姻很是绝望,也很是惧怕。但迫于社会的压力,她不得不与少年时代告别,和迪克结婚。但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迪克也如她的父亲那样无能。他们的经济生活出现了危机,这让玛丽更加绝望。黑人奴仆摩西的出现解决了她的性欲望,但仍以悲剧告终。
《夜色温柔》中的女主人公尼克尔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造成她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被父亲强暴,这种乱伦给她造成的心理压力极大。尼克尔心理上的疾病及成因与玛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与父亲这个角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父亲的强暴,她就不会精神失常,也就不会由于失贞造成终生的创伤。由此可见,父亲给她的人生定下了基调,涂上了悲剧的色彩,使得她始终难以走出这个阴影。男主人公迪克原本是一个有积极上进的精神病医生,在一次给尼克尔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他爱上了这个漂亮的女孩。于是,娶她为妻。当年的尼克尔只有16岁。迪克接受尼克尔,也是想从根本上消除乱伦给她造成的巨大伤害。但是当尼克尔的精神疾病康复后,她开始嫌弃迪克,再加上迪克与年轻貌美的好莱坞影星罗斯玛丽的恋情,勾起了她当年与父亲乱伦的回忆,她曾几度旧病复发。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乱伦给她带来的心理创伤是多么的巨大:“我病得更加厉害了,没有人向我作出解释,他们有一首关于圣女贞德的歌(重塑自我,不畏玷污的情感意象),经常唱给我听,但只能给人带来烦恼……”由此可见,失去贞洁给她造成的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二扭曲的爱情意识
玛丽和尼克尔的扭曲的爱情意识促使了她们婚姻悲剧的发生,她们结婚的原因不是在于她们寻找到了真爱,而是在蒙昧状态下做出的选择。玛丽结婚是迫于社会压力,而尼克尔结婚是因为她的精神疾病让迪克对她产生了怜悯之心。他们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情是受了种种创伤之后形成的扭曲的意识造成的恶果,他们的婚姻都是在没有考虑周全,或者从根本上说,并不是要给自己找一个终身可以托付的人,这样的选择不会让她们从婚姻中收获幸福。
玛丽的婚姻悲剧是凄惨的童年时光给她带来的心理创伤造成的。家庭生活的拮据迫使她离开家去寻找片刻的宁静,也让她产生了逃避婚姻的念头。童年时代的穷困潦倒与不幸导致了她扭曲的爱情意识:“玛丽每逢想起‘家’,就会记起那所像鸽子笼似的木头小屋,……一想到结婚,就记起父亲生前回家来那种醉得眼睛通红的模样……”看到别人结婚,玛丽很伤感,但一想起童年时期的家,她就想把这些回忆都统统抹去。后来,社会的巨大压力迫使她选择了一个让自己无动于衷的男人做自己的丈夫,她与丈夫的结合也仅仅是与丈夫在电影院里的一次邂逅促成的。她的爱情意识在结婚后依然处于蒙昧状态,她的性冷淡也是由于对父亲的憎恶造成的。玛丽从来没有把迪克看作是一个配做自己丈夫的男人,“他们的婚姻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尼克尔与丈夫的婚姻也如玛丽一般,他们的爱情不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的。尼克尔和迪克结婚,是因为她的病情需要迪克这样的医生来治疗。迪克接受她,对她的百般呵护,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由于她家的巨大财富,迪克或许觊觎尼克尔家中的财产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把爱情和自己的事业合为一体。对于尼克尔来说,迪克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医生,而不是丈夫。对于迪克来说,他把妻子看做病人的成分更高一些,他所承担的义务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治疗尼克尔的心理疾病。在迪克的治疗下,尼克尔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开始慢慢恢复常态,但她始终没有把迪克看做是心目中的理想丈夫。他们的婚姻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正如济慈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夜莺颂》中所写的那样:
已在与你为伴了!夜色温柔……
但此时却没有一丝光明,
除了从天国中,伴随微风吹拂而来的微光
穿过青翠的幽静之地,吹干那满是青苔的道路。
菲茨杰拉德将小说命名为《夜色温柔》,或许也是受了济慈这首诗的启发。尽管夜色温柔,但却没有一丝的光明。尼克尔扭曲的爱情意识终究造成了他们婚姻的失败。他们的婚姻纽带就是尼克尔的精神分裂者,一旦尼克尔的精神分裂症得到治愈,他们的婚姻桥梁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对丈夫的绝望
婚后的玛丽和尼克尔都对丈夫感到绝望,她们的婚姻结果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丈夫的无能造成的,她们对丈夫的绝望也促使了她们的心理崩溃。玛丽的丈夫是个经济收入微薄的人,难以满足生活的需求,这让玛丽时常感到绝望;尼克尔的丈夫从最初只是她的家人给她花钱买来的心理医生罢了,丈夫的酗酒以及出轨让尼克尔几度失望。玛丽与尼克尔都对丈夫产生了绝望的情绪,她们渴望能有个自己真正中意的人,以至于她们的婚姻走向破裂,命运走向悲剧。
玛丽与迪克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迪克是个无能的白人丈夫,尽管迪克是个农场主,但农场已经多年歉收了,玛丽经常被生活中的琐事纠缠着:养蜜蜂、养猪、养兔子开黑人商店等等。玛丽住在简陋的铁皮房子里,过着贫穷、孤独、煎熬的生活。她的内心也过起了封闭的生活,她开始与世隔绝了。丈夫的无能导致了家庭生活的窘迫,也给她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丈夫的厌恶让她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家返城,但这也于事无补。她全身的力气都被耗尽了,支持精神生活的白日梦也开始被抽空了,“根本没有什么将来。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虚无。”“这是她内心崩溃的开始。”她想要改变他们之间的爱情命运,却别无选择,她的内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尝试着改变外部环境失败之后,玛丽跟迪克商量着想要个孩子。实际上,玛丽想要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能够让她有心理寄托的女孩,这个女孩能够照顾她、安慰她,从心理上给她些慰藉。然而她的请求遭到了丈夫的拒绝,原因很简单,家境的贫困让他们承担不起要个孩子的代价。她的内心满是辛酸,她万念俱灰,开始期盼着能够有一种力量把她拯救。正如当年的母亲一样,玛丽对丈夫开始感到绝望,对生活感到厌恶。无能的丈夫让她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助,她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的紊乱和不安。
正如玛丽一样,尼克尔对自己的丈夫也感到非常绝望。其实从一开始,尼克尔的家人只不过是想花钱把迪克买下来,让他这个医生来行使自己的职责而已,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让迪克成为他们家里的一员。在他们看来,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他们花钱买来的医生一旦治愈了尼克尔的病,医生的义务也就结束了,他们的这桩婚姻就等于是花钱买来的。尼克尔的疾病得到治愈,但她也如她的家人一般,想要自己的丈夫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地位。在沃伦家族财势的高压下,迪克开始酗酒、堕落。尼克尔想要用自己的财富控制住迪克,结婚后,迪克一直想要保持经济上的独立,但事实上,他的工资和一个保姆差不多。尼克尔和她的姐妹一样,认为要让迪克硬撑着保持经济独立是很荒谬的。在尼克尔看来,“想要拥有他,希望他一成不变,他一旦松懈下来,她就会极力怂恿,想方设法地让他淹没在源源不断的洪流中。”尼克尔在迪克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疾病似乎恢复了正常,但实际上,她对在精神疾病得到治愈后对丈夫的绝望更加重了她的心理崩溃。对丈夫的绝望让她做出了抛弃他的决定。
四结语
玛丽和尼克尔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她们的婚姻都是不幸的,导致她们精神崩溃的原因有着相似之处。本文尝试从她们不幸的童年遭遇、扭曲的爱情意识以及婚后她们对丈夫的绝望这几个方面,对造成她们心理崩溃的根源进行了比较,以期能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加深对她们的悲剧命运与她们心理崩溃的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多丽丝·莱辛,一蕾译:《野草在歌唱》,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2] 菲茨杰拉德,李清清、李东平译:《夜色温柔》,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3]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玛丽尼克尔精神崩溃
《野草在歌唱》是美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小说成功塑造了作为白色人种的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玛丽的悲剧是由于她的精神崩溃所导致的,她生活在男权社会里,其不幸的早年生活给她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阴影。父亲的堕落,家庭的不和谐,让她对男性产生了厌恶。但迫于社会压力,她和迪克结婚,但早年生活给她的心灵创伤让她无法过幸福的生活,丈夫经济上的窘迫让她很失望。她与黑人男仆摩西的恋情最终以悲剧结束,摩西将玛丽杀害,玛丽彻底成为了一个牺牲品。
F·S·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也塑造了一位精神分裂的女主人公,她叫尼克尔,是一位富家女。尼克尔的母亲早逝,父亲将其强暴。早年的心理重创导致了这位女主人公的精神分裂症。一位精神病医生迪克尽心尽力地照顾她、呵护她,并娶她为妻。但尼克尔在精神恢复常态后发觉迪克不是她理想中的丈夫,她理想中的丈夫是和她的家世一样,能够给她带来金钱和财富的人。她对迪克很失望。再加上迪克与罗斯玛丽的私通,勾起了她与父亲乱伦的回忆,她的精神曾几度失常。最终,她抛弃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跟随了富家子弟汤米。
玛丽和尼克尔作为精神分裂者,她们的命运与她们的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精神崩溃的成因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从他们不幸的早年遭遇、扭曲的爱情意识以及她们对自己丈夫的绝望,来比较她们精神崩溃的成因。
一不幸的早年遭遇
玛丽与尼克尔的精神创伤很大程度上是早年的不幸造成的。具体来说,是她们与父亲的关系造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亲在女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玛丽与尼克尔的父亲都给她们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阻碍了她们心理的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酿造了她们的悲剧人生。可以说,玛丽这个悲剧性人物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扭曲都是由于父亲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以及他与母亲的关系造成的。父亲这个不成功,而且性情暴躁,生活态度沮丧这样的角色给她的心理抹上了很重的阴影,以至于她一想起母亲悲惨的一生就对男人产生厌倦,甚至产生了不愿嫁人的念头。尽管迫于生活和周围人的压力结婚了,玛丽在婚姻中还是没有得到幸福,相反,最终却成了悲剧人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野草在歌唱》描绘了玛丽不幸的家庭生活。童年生活的阴影、父亲的堕落、母亲与父亲的争吵、生活状况的恶劣,都给她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伤痕。在她的童年里,父亲是一个失败的人物,留给她的印象只有父亲酗酒后与母亲无休止的争吵。父亲是个收入很少的人,难以维持生活。可以说,父亲是造成家庭悲剧的主要因素。她的童年是在母亲的万般无奈和生活拮据中度过的。家对她来说是凄惨的,家只能让她产生恐惧和厌恶,而不是心灵的港湾、温馨的归宿。她对父亲的厌恶让她对婚姻和男性产生了恐惧和憎恶,让她决定自己未来的丈夫一定不要是父亲这样的人。早年生活的窘迫迫使她离乡背井,去谋取经济上的独立,即使收入很少,生活得很苦,她都不愿意回到家里去。因为,家在她看来只能引起她的辛酸的回忆。后来,父亲的离世让她觉得自己隔断了与家的联系,割断了辛酸记忆的纽带。她开始拥有自己的收入,尽管报酬不高,却也如鱼得水,生活得自由自在。对父亲的憎恶让她对婚姻很是绝望,也很是惧怕。但迫于社会的压力,她不得不与少年时代告别,和迪克结婚。但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迪克也如她的父亲那样无能。他们的经济生活出现了危机,这让玛丽更加绝望。黑人奴仆摩西的出现解决了她的性欲望,但仍以悲剧告终。
《夜色温柔》中的女主人公尼克尔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造成她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被父亲强暴,这种乱伦给她造成的心理压力极大。尼克尔心理上的疾病及成因与玛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与父亲这个角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父亲的强暴,她就不会精神失常,也就不会由于失贞造成终生的创伤。由此可见,父亲给她的人生定下了基调,涂上了悲剧的色彩,使得她始终难以走出这个阴影。男主人公迪克原本是一个有积极上进的精神病医生,在一次给尼克尔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他爱上了这个漂亮的女孩。于是,娶她为妻。当年的尼克尔只有16岁。迪克接受尼克尔,也是想从根本上消除乱伦给她造成的巨大伤害。但是当尼克尔的精神疾病康复后,她开始嫌弃迪克,再加上迪克与年轻貌美的好莱坞影星罗斯玛丽的恋情,勾起了她当年与父亲乱伦的回忆,她曾几度旧病复发。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乱伦给她带来的心理创伤是多么的巨大:“我病得更加厉害了,没有人向我作出解释,他们有一首关于圣女贞德的歌(重塑自我,不畏玷污的情感意象),经常唱给我听,但只能给人带来烦恼……”由此可见,失去贞洁给她造成的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二扭曲的爱情意识
玛丽和尼克尔的扭曲的爱情意识促使了她们婚姻悲剧的发生,她们结婚的原因不是在于她们寻找到了真爱,而是在蒙昧状态下做出的选择。玛丽结婚是迫于社会压力,而尼克尔结婚是因为她的精神疾病让迪克对她产生了怜悯之心。他们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情是受了种种创伤之后形成的扭曲的意识造成的恶果,他们的婚姻都是在没有考虑周全,或者从根本上说,并不是要给自己找一个终身可以托付的人,这样的选择不会让她们从婚姻中收获幸福。
玛丽的婚姻悲剧是凄惨的童年时光给她带来的心理创伤造成的。家庭生活的拮据迫使她离开家去寻找片刻的宁静,也让她产生了逃避婚姻的念头。童年时代的穷困潦倒与不幸导致了她扭曲的爱情意识:“玛丽每逢想起‘家’,就会记起那所像鸽子笼似的木头小屋,……一想到结婚,就记起父亲生前回家来那种醉得眼睛通红的模样……”看到别人结婚,玛丽很伤感,但一想起童年时期的家,她就想把这些回忆都统统抹去。后来,社会的巨大压力迫使她选择了一个让自己无动于衷的男人做自己的丈夫,她与丈夫的结合也仅仅是与丈夫在电影院里的一次邂逅促成的。她的爱情意识在结婚后依然处于蒙昧状态,她的性冷淡也是由于对父亲的憎恶造成的。玛丽从来没有把迪克看作是一个配做自己丈夫的男人,“他们的婚姻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尼克尔与丈夫的婚姻也如玛丽一般,他们的爱情不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的。尼克尔和迪克结婚,是因为她的病情需要迪克这样的医生来治疗。迪克接受她,对她的百般呵护,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由于她家的巨大财富,迪克或许觊觎尼克尔家中的财产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把爱情和自己的事业合为一体。对于尼克尔来说,迪克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医生,而不是丈夫。对于迪克来说,他把妻子看做病人的成分更高一些,他所承担的义务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治疗尼克尔的心理疾病。在迪克的治疗下,尼克尔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开始慢慢恢复常态,但她始终没有把迪克看做是心目中的理想丈夫。他们的婚姻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正如济慈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夜莺颂》中所写的那样:
已在与你为伴了!夜色温柔……
但此时却没有一丝光明,
除了从天国中,伴随微风吹拂而来的微光
穿过青翠的幽静之地,吹干那满是青苔的道路。
菲茨杰拉德将小说命名为《夜色温柔》,或许也是受了济慈这首诗的启发。尽管夜色温柔,但却没有一丝的光明。尼克尔扭曲的爱情意识终究造成了他们婚姻的失败。他们的婚姻纽带就是尼克尔的精神分裂者,一旦尼克尔的精神分裂症得到治愈,他们的婚姻桥梁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对丈夫的绝望
婚后的玛丽和尼克尔都对丈夫感到绝望,她们的婚姻结果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丈夫的无能造成的,她们对丈夫的绝望也促使了她们的心理崩溃。玛丽的丈夫是个经济收入微薄的人,难以满足生活的需求,这让玛丽时常感到绝望;尼克尔的丈夫从最初只是她的家人给她花钱买来的心理医生罢了,丈夫的酗酒以及出轨让尼克尔几度失望。玛丽与尼克尔都对丈夫产生了绝望的情绪,她们渴望能有个自己真正中意的人,以至于她们的婚姻走向破裂,命运走向悲剧。
玛丽与迪克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迪克是个无能的白人丈夫,尽管迪克是个农场主,但农场已经多年歉收了,玛丽经常被生活中的琐事纠缠着:养蜜蜂、养猪、养兔子开黑人商店等等。玛丽住在简陋的铁皮房子里,过着贫穷、孤独、煎熬的生活。她的内心也过起了封闭的生活,她开始与世隔绝了。丈夫的无能导致了家庭生活的窘迫,也给她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丈夫的厌恶让她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家返城,但这也于事无补。她全身的力气都被耗尽了,支持精神生活的白日梦也开始被抽空了,“根本没有什么将来。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虚无。”“这是她内心崩溃的开始。”她想要改变他们之间的爱情命运,却别无选择,她的内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尝试着改变外部环境失败之后,玛丽跟迪克商量着想要个孩子。实际上,玛丽想要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能够让她有心理寄托的女孩,这个女孩能够照顾她、安慰她,从心理上给她些慰藉。然而她的请求遭到了丈夫的拒绝,原因很简单,家境的贫困让他们承担不起要个孩子的代价。她的内心满是辛酸,她万念俱灰,开始期盼着能够有一种力量把她拯救。正如当年的母亲一样,玛丽对丈夫开始感到绝望,对生活感到厌恶。无能的丈夫让她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助,她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的紊乱和不安。
正如玛丽一样,尼克尔对自己的丈夫也感到非常绝望。其实从一开始,尼克尔的家人只不过是想花钱把迪克买下来,让他这个医生来行使自己的职责而已,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让迪克成为他们家里的一员。在他们看来,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他们花钱买来的医生一旦治愈了尼克尔的病,医生的义务也就结束了,他们的这桩婚姻就等于是花钱买来的。尼克尔的疾病得到治愈,但她也如她的家人一般,想要自己的丈夫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地位。在沃伦家族财势的高压下,迪克开始酗酒、堕落。尼克尔想要用自己的财富控制住迪克,结婚后,迪克一直想要保持经济上的独立,但事实上,他的工资和一个保姆差不多。尼克尔和她的姐妹一样,认为要让迪克硬撑着保持经济独立是很荒谬的。在尼克尔看来,“想要拥有他,希望他一成不变,他一旦松懈下来,她就会极力怂恿,想方设法地让他淹没在源源不断的洪流中。”尼克尔在迪克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疾病似乎恢复了正常,但实际上,她对在精神疾病得到治愈后对丈夫的绝望更加重了她的心理崩溃。对丈夫的绝望让她做出了抛弃他的决定。
四结语
玛丽和尼克尔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她们的婚姻都是不幸的,导致她们精神崩溃的原因有着相似之处。本文尝试从她们不幸的童年遭遇、扭曲的爱情意识以及婚后她们对丈夫的绝望这几个方面,对造成她们心理崩溃的根源进行了比较,以期能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加深对她们的悲剧命运与她们心理崩溃的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多丽丝·莱辛,一蕾译:《野草在歌唱》,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2] 菲茨杰拉德,李清清、李东平译:《夜色温柔》,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3]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