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的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heng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多以青壮年为主。2007~2011年采用克氏针加“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2011年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54例,女2例,年龄16~58岁,平均32岁;骨折患者中,横行骨折2例,斜行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40例。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取锁骨上以骨折端为中心与锁骨平行切口,逐层切开,充分显露出骨折端,术中尽可能清楚的显露出骨折端及骨折碎块,以便于取得良好的复位。选直径1.5~2.5mm克氏针,从远折端逆行穿入克氏针,在进针时,根据骨折形状,克氏针要尽量从髓腔中间穿入,针尖从肩峰处皮肤穿出,针末端留在骨折断端处,骨折复位良好后,用锤子将克氏针顺行贯穿骨折端,缓慢将克氏针击入骨折近端皮质内,并有足够的长度。如采用电钻将克氏针强力拧入,致使克氏针很快从对侧骨皮至穿出,克氏针在骨折近端占据很短,至骨折不牢靠,从而失去手术治疗的优越性。肩峰处针尖端折弯,埋于皮下,以防止肩部活动导致克氏针移位或脱出。横行骨折于骨断端两侧远近各1cm处,用直径0.5mm骨钻在骨皮质上钻一小孔,穿入钢丝,使断端加压,钢丝“8”字固定。斜行骨折在骨折線两端各1cm处,用直径0.5mm骨钻在骨皮质上钻一小孔,穿入钢丝,使断端加压后固定。粉碎性骨折碎骨块逐一复位,骨块较大的钻孔以钢丝捆扎固定,较小的骨块用羊肠线或10号丝线环绕捆扎固定。冲洗,缝合,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1个月。避免钢丝松弛移位及克氏针松动脱出。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在锁骨上钻孔时要注意保护锁骨下深部组织及胸腔,防止用力过猛或钻脱刺伤锁骨下动、静脉引起出血,刺入胸腔造成血气胸。锁骨近1/3骨折,此类骨折比较少见,周围没有大血管和神经,可非手术治疗。如要切开复位固定,绝对不要用克氏针固定,因克氏针极易进入纵膈等重要部位。肩峰处埋入的折弯克氏针尽量埋入深一些,埋入过浅上肢活动时肩关节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活动肩关节,待克氏针4~6个月拔出后造成肩关节强直。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2.5年,平均1.2年,均在10~14周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克氏针4~6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拔出,拔出过早易造成骨畸形愈合,钢丝10个月拔出,未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
  讨论
  根据北美矫形创伤协会(OTA)的分类,将锁骨骨折分为三种:①锁骨内侧端骨折:关节外嵌插、关节外移位、关节外粉碎。②锁骨干骨折:简单骨折包括螺旋形、斜行、横行;楔形骨折包括螺旋形、弯曲楔形、片段的楔形;粉碎性骨折包括螺旋形、节段性、不规则形。③锁骨外侧端骨折:关节外骨折缘锁韧带完整,包括嵌插形、外移位形、粉碎性;关节外骨折缘锁韧带不完整,包括无或轻微移位、有移位的楔形、有移位的粉碎形。不管哪类锁骨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多可取得满意效果,对移位不稳定性骨折,即使整复时复位良好,移去手指,既又移位。而采用锁骨固定带固定不能提供坚固可靠而有效的固定,局部疼痛,复合伤以及外固定引起的不适难以得到患者配合,最终因畸形愈合而产生许多并发症。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
  锁骨骨折多为暴力摔伤后肩部触地所致,临床较常见,骨折大部分是粉碎性骨折或长斜行骨折,单纯横行骨折较少,在治疗过程中限制了钢板内固定的使用,手术多采用克氏针+钢丝内固定的方法。因切口小,部位浅,暴露好,操作简单,创伤小,且骨膜剥离少,骨折易愈合等优点,在基层医院都可开展此类手术,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对骨折认识不足,治疗方法过余简单或粗心大意,致使骨折复位不佳及固定不牢靠,导致术后出现骨延期愈合,骨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
  锁骨骨折以中1/3及中1/3与外1/3连接处最常见,完全性骨折的近侧骨折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上后方移位,加之锁骨近端有胸锁关节固定,相对比较稳定,而远端因受肩及上肢的重量作用于胸大肌、胸小肌及肩胛下肌有向外,向下的拉力,造成锁骨骨折后重叠移位。所有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后,骨折端有分离的现象。单纯用克氏针固定后,骨折端因对合不严易造成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为避免手术后骨折端分离,术后不得不进行石膏外固定,限制肩关节活动,如此长期石膏固定会造成患者生活不便,肩肘长期固定引起功能受限,甚至肩周炎的发生。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设计了克氏针加“8”字钢丝内固定,使骨折既有纵向的稳定性,又有断端的加压作用,使骨折断断相对稳定,接触紧密,骨折愈合快,避免了以往钢丝环绕捆绑固定影响骨折端血液循环,术后易发生骨不连等并发症,手术既可解剖复位又能可靠维持对位,并能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功能恢复,同时避免了保守治疗中出现的固定不牢靠长期外固定之苦。但术中应正确操作,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才能在顺利愈合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敖忠.锁骨骨折几种内固定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377.
  2张云,金永建.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1):20.
  3黄球华.锁骨骨折髓内固定圆针滑脱的原因及预防[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1):29.
  4王克俭,侯树勋.骨科实用固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05-319.
其他文献
介绍了圆盘干燥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圆盘干燥机升降技术分析,对设备升降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的预防措施。
本文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类与演化,最后提出了演化路径,基本搭建了一套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为下一步的实证和案例研
主要介绍水性高固体分白色面漆在线应用情况,从水性高固体分涂料的特性、在线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发现,水性高固体分白色面漆应用车身外观良好,可有效降低单车涂料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进展较快,自然生存期在确诊后一般2~4個月,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在临床上是一个治疗难点,所以迫切需要探讨一个有效的新方法。2007年7月~2010年10月尝试以替吉奥胶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比较头孢甲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按肺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81例采用头孢甲肟疗抗感染治疗,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在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进行观察对比探讨。方法:收治高血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共6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七氟醚)和B组(丙泊酚),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和硬膜外阻滞
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胃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和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本病提供线索。方法:82例胃溃疡穿孔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患者行单纯缝合修补术4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5例,胃溃疡局部切除术15例;所有患者均为开腹手术,术后各类并发症累计发生17人次,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1年内随访73例,其中溃疡复发4例。结论:胃溃疡穿孔是普通外科
近年来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而设计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2008年1月~2010年10月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1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青年时尚文化经历了从萌芽、形成、成熟到多元发展的过程,影响了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参与了对青年群体性的解构。为了提升青年时尚文化,我们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