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听谁的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夫妻之间由于经历、价值观和知识水平不同,对孩子成长的理解也不同,产生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的分歧。因而,在许多家庭,夫妻之间会因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矛盾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当前,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往往涉及多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见不一致,还有就是父辈与祖辈之间往往教育态度也不一致。于是家庭教育成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分歧和冲突,往往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来看看家长们对这个问题怎么说!”
  
  我们家三口人,但我在家排第四,还没有咪咪地位高。咪咪是我家的猫,女儿对猫的感情比对我深多了。我们家教育孩子的事情由我爱人一个人包了,我根本就插不上手。本来,我对教育孩子挺有热情的,但我爱人老嫌我管不好孩子,说我讲故事的口气不对,强调不对,手势也不合格,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对。
  后来,我们之间就更对立了,她觉得她在教育孩子上比我有发言权,老说我什么都不懂,就懂业务,不懂教育。我一张嘴说孩子,她就插嘴说:“别听你爸爸的,他懂什么?”或者说:“你爸尽瞎说!”现在孩子也好象有了保护神一样,我让她做点什么,都支使不动她。她们娘俩成了一个同盟,我在家里越来越显得多余,所以我现在一般不管孩子了。
   (糊涂义士)
  
  在日常的家庭德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红脸与白脸,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配合默契,实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培育极为不利。
  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多数家庭的认同,因为“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全家人共同参与到对于孩子教育整个过程逐渐增多。我们会发现众多的家庭中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叫做“父严母慈”。“一严一慈”,“一软一硬”,相互配合,软硬兼施,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有的家庭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这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
  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令人忧虑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竟对这种“分工”感到非常满意和默契。家长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但从根本上就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并存在诸多弊端。
  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甚至家庭教育失去了作用。充当“白脸”的一方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打圆场,充当“灭火器”,负责收拾残局、左右局势,这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事情陷入僵局,但时间长了,孩子在掌握了“行情”。找到了“规律”之后,一旦犯了错误或有了缺点,就会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寻袒护”,以减轻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夫妻态度不一致,还可使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并且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一些孩子就是在这种搭配组合中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的一方,使家长在教育时采取迁就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
  (谭顺康)
  
  有老人的家庭或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老人喜欢袒护孩子,常常阻挠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这也许是因为“隔代亲”的缘故,这就造成了两辈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一致。实际上,老人惯孩子,父母也是有责任的,这是因为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老人就都很关心孩子,经常探讨教育方法,也不至于使老人一味地娇宠孩子。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所受到教育应该说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父母、祖父母四方合作的整体效应,全家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要严都严,不该严,就不严。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每位家长都应该是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
   (吴柳)
  
  专家点评:
  
  教育子女时家庭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不利。它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学会钻空子、看大人眼色行事,甚至制造矛盾,最后难免形成双重人格。因此,家庭教育要注意一致性,应做到:
  1.家庭成员要统一教育思想。即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并在其指导下采取一致的正确做法。
  2.家庭成员间要协调一致,主动配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一致,不能凭感情用事,更不要用自己的教育否定别人的教育。
  3.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应在背后协调。家庭成员教育孩子意见不一时,应当背着孩子协调,协调好了再教育孩子。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把孩子当筹码,去责备对方。这只会于事无补,加剧矛盾。
  4.家庭教育要连贯,要前后一致。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保持教育的有序性、连贯性、前后一致性。因此家长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系统地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地加强和扩大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育的要求和管理连续不断、前后一致。
   (瞿中贵)
  
  小编感言:家庭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夫妻应共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边做边学,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协调,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长。
其他文献
“这一年一年的,过得真快!”我的同事方姐感慨地说。我知道方姐真正想感慨的是明天腊月二十三又到了,这天是小年,每一家的除尘迎新工作就要展开了。唉!一想就累!感同身受的我羡慕方姐有个身高体壮的儿子:“你儿子正好放假在家,能帮你干活儿,多好!”  “唉!”方姐叹口气说:“他在家不但不帮着干活儿,还会嫌我将家里弄得不安静,影响到他上网,还不如他不在家!”  哦,原来孩子不是长大了就会自然懂得体谅父母,帮父
景靠喜全家住在山西省运城市杨家卓村,家庭成员12人。  杨家卓村,一个只有200来户人家的小村子,飞天英雄景海鹏的家就在这里。每当提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今天的成功,景海鹏总会说:“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景海鹏1966年出生,因景家的前两个孩子都先后夭折了,景靠喜、王珍玲夫妇自然是无比疼爱他。为了补贴家用以及三个孩子的学费,景靠喜夫妇把农闲时节都用在了加工扫帚的作业上。一个扫帚的成本一二毛钱,拉
宅童诞生记    “宅童”是沿袭“宅男”、“宅女”的叫法,又一被提出的新兴概念。最近几年在少年儿童部落里,一群群的“宅童”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或多或少的具有以下特点:不出门,不爱搭理人,成天窝在家里;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与电视、电脑为伴,在电视机前神情亢奋,在电脑游戏里如鱼得水,网络或是游戏成瘾;懒得走出家门半步,不喜欢运动;社会交往少,不喜欢出去找朋友,而是在网上聊天;很多孩子有近视、驼背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强了,他们就可以加快笔算的速度,也能提高计算的效率。文章以《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口算》为例,指出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通过结合生活热点整合教材、重视算理理解、练习设计多样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口算
摘要:诗歌鉴赏解读的深度和效度与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为了提高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呈现对学习内容识记和解读阅读文本。文章探究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从诗歌内容解读、诗歌结构解读、诗歌意境解读三个维度考察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对教师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物理学家、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出生在山东省日照县涛雒镇的一个书香之家。当人们问他的父亲丁观海是如何培养儿子时,都只回答一句话:“不管他!”但我们沿着丁肇中成长的足迹,可以知道父亲对儿子的引导、放手、信任和尊重是何等重要。  给儿子宽松的学习环境  丁肇中少儿时代正值战乱动荡,加之体质不好、疾病缠身,因此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946年,在山东大学任教的父亲丁观海送丁肇中到青岛一
编者:家长朋友们,放寒假了,您为孩子的“假期”投资了吗?您是送孩子去培训班、辅导班、特长班,还是带孩子去旅游,或是让孩子参加冬令营……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愿意为孩子的成长慷慨买单。但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投资是缺乏理性的,不是盲目跟风,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最后是花了大钱,却收益很小。到底怎样为孩子投资才算花得合理、见效大呢?家长如何做到“因家制宜”、“因子施财”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家人了解这一点。”  孙云晓:回首往事,您认为自己成功的起源在哪里?  约翰·梅迪纳:我从自己的童年中学到的一点就是,“好奇心就是一切,家庭环境是一部分”。我在《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个片段,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我妈妈的教育观点:“我记得我3岁的时候,突然对恐龙产生了兴趣。每天我的房间都会换个风格,侏罗纪、三叠纪、白垩纪这些风格都尝试过。墙上
宁静的十一月,萧瑟的风虽带来阵阵寒意,但阳光下傲然的红叶与起伏的远山,却浸满了悠长的暧意与从容的明朗。  一段时间来,我邮箱里“单亲”的字眼总在眼前晃来挤去,其中,关于离婚后的单亲故事格外地多。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初雪》一文中曾说:“我的孩子,这个世界不是每一对父母都相爱。”当不相爱的父母分开后,单亲的家庭可能都要走过一段不寻常的路。  最近,一位离婚十几年的好友谈起她做单亲妈妈的经历。她说,当深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发展的朋友会发现STEM教育理念被频繁提起,那STEM教育到底是什么?STEAM教育缘起于STEM教育,STEM指的是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学科相关的教育。旨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独立学科知识紧密关联,通过真实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探索思维。  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