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劳技课程对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与“做”的欲望这三种方法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 该对此多多予以关注和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进我国的教学改革事业顺利进行。
关键词:初中劳技;创新思维;教学策略
一、初中劳技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未能真正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尚未能普遍受到重视,所以一些老师不能正确认识劳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在应试教育的旧有体制下,一些教师对劳技课程不够重视,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讲劳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日益趋于形式化。作为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学校在这方面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较少,教学设备及场地不足等问题突出。这些因素都使得劳技课程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只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老师们在介绍电动模型时就不会让学生们动手去做一个小型手电筒之类的东西。一方面是学校可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在资金和场地等方面可能比较急缺;另一方面则是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要让一群孩子学习折纸花,那么给他一张彩纸教他学好一些还是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模型好一些呢?毫无疑问,前者更有效果而且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的潜能。
3.理论脱离实际
在教学方式上,很多老师重视理论的讲解而轻视具体的实践。例如:老师们或许会详细介绍月季花的种植技术包括花的生长周期,土壤和施肥的要求,对光和水的需求量,但是却不一定让学生自己亲手去养一盆月季。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会这样做的,这也是应试教育的缺陷之一。如果一个学生不去具体的经历这种过程那么他所学到的知识只是空洞的,是不会形成能力的,当然也就不会使他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所以联系具体实际,将所学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劳技课程的目的,也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相关素质,完善教学设备
教师是促进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领路人和看护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要明白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要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形成课堂上的良性互动。所以要组织教师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并多多交流经验,当然,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是重要的举措。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也要完善教学设施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目前许多学校都已开始实行多媒体教学,这对于劳技课程的教学十分有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配备多媒体设备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除此之外还应该添置各种必需的道具并拥有功能齐全的实验室,特别是要建立一些实践的平台,例如实验田之类的。当然,随着教学改 革的推进,各项相关的事宜也将逐渐开展。
2.课堂教学以操作训练为重点
为了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应该以操作训练为重点,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具体操作中,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直接的指导,特别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电饭煲的工作原理,老师可以带个电饭煲进教室也可以把学生领进学校食堂,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实际上,如果老师能将课堂变成一个既娱乐又学习的地方一定能更好的实现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老师想让孩子们学习手工制作,那就可以把一大堆木板带到教室,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想法去做个自己喜欢的木制品,具体的操作远比空洞的讲解更为有趣也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与“做”的欲望
外在条件纵然重要,但关键要看孩子如何去学。劳技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激发学生“想”与“做”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自己从中得到乐趣那么他的好奇心必将引领他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老师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玩四驱赛车,那么他一定会对四驱赛车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特别感兴趣,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去“想”,通过思考电动机带动齿轮的运转必定会让他尝试着去动手改装或做一辆四驱车,这就把孩子引到做这个层次上来了。通过这个由“想”到“做”的过程学生就能比较透彻的了解所学的东西,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4.正确引导学生,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在指导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放在首位。应使学生真正理解“技术以人为本”无论做什么,都要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让学生懂得“做事要遵守科学规律,讲诚信,讲质量,讲规范操作”要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之中。在劳技课中,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时代气息,民族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要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注重对个性的发展,学生有很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信心十足,独立性较强;有的坚持性较强,有探索潜力。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劳技;创新思维;教学策略
一、初中劳技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未能真正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尚未能普遍受到重视,所以一些老师不能正确认识劳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在应试教育的旧有体制下,一些教师对劳技课程不够重视,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讲劳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日益趋于形式化。作为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学校在这方面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较少,教学设备及场地不足等问题突出。这些因素都使得劳技课程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只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老师们在介绍电动模型时就不会让学生们动手去做一个小型手电筒之类的东西。一方面是学校可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在资金和场地等方面可能比较急缺;另一方面则是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要让一群孩子学习折纸花,那么给他一张彩纸教他学好一些还是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模型好一些呢?毫无疑问,前者更有效果而且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的潜能。
3.理论脱离实际
在教学方式上,很多老师重视理论的讲解而轻视具体的实践。例如:老师们或许会详细介绍月季花的种植技术包括花的生长周期,土壤和施肥的要求,对光和水的需求量,但是却不一定让学生自己亲手去养一盆月季。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会这样做的,这也是应试教育的缺陷之一。如果一个学生不去具体的经历这种过程那么他所学到的知识只是空洞的,是不会形成能力的,当然也就不会使他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所以联系具体实际,将所学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劳技课程的目的,也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相关素质,完善教学设备
教师是促进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领路人和看护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要明白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要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形成课堂上的良性互动。所以要组织教师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并多多交流经验,当然,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是重要的举措。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也要完善教学设施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目前许多学校都已开始实行多媒体教学,这对于劳技课程的教学十分有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配备多媒体设备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除此之外还应该添置各种必需的道具并拥有功能齐全的实验室,特别是要建立一些实践的平台,例如实验田之类的。当然,随着教学改 革的推进,各项相关的事宜也将逐渐开展。
2.课堂教学以操作训练为重点
为了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应该以操作训练为重点,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具体操作中,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直接的指导,特别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电饭煲的工作原理,老师可以带个电饭煲进教室也可以把学生领进学校食堂,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实际上,如果老师能将课堂变成一个既娱乐又学习的地方一定能更好的实现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老师想让孩子们学习手工制作,那就可以把一大堆木板带到教室,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想法去做个自己喜欢的木制品,具体的操作远比空洞的讲解更为有趣也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与“做”的欲望
外在条件纵然重要,但关键要看孩子如何去学。劳技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激发学生“想”与“做”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自己从中得到乐趣那么他的好奇心必将引领他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老师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玩四驱赛车,那么他一定会对四驱赛车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特别感兴趣,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去“想”,通过思考电动机带动齿轮的运转必定会让他尝试着去动手改装或做一辆四驱车,这就把孩子引到做这个层次上来了。通过这个由“想”到“做”的过程学生就能比较透彻的了解所学的东西,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4.正确引导学生,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在指导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放在首位。应使学生真正理解“技术以人为本”无论做什么,都要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让学生懂得“做事要遵守科学规律,讲诚信,讲质量,讲规范操作”要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之中。在劳技课中,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时代气息,民族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要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注重对个性的发展,学生有很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信心十足,独立性较强;有的坚持性较强,有探索潜力。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