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闻一多二三事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over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是1899年1月24日出生的,他生前身体还是蛮不错的。1938年那年,硬是和临时大学(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奉命迁长沙,组成临时大学)20多位同学从湖南步行走到了云南的昆明市,历时68天,行程1600多公里。临上路时,老朋友杨振声曾开玩笑说:“一多加入旅行团,应该带一具棺材走。”结果父亲不但和同学们一起胜利到达,而且一次小病也没有得过,没找随队医生要过一次药。像他那样的身体,如果没有意外,不敢保证能活100岁,但活个80岁,乃至90岁大概是没问题的。可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子弹,在他刚过47周岁时就结束了他的生命,至今仍令我们思之痛心无比!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却像钢铁一般浇铸在我的脑海之中。

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父亲是人所共知的爱国诗人,爱国学者。
  他不仅爱祖国的山川、草木、花鸟、屋宇,爱祖国勤劳智慧的人民,而且酷爱祖国悠久的文化。他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我们家是书香门弟,太祖主家时家里有自己的私塾学堂,有名曰“绵葛轩”的藏书楼,读书氛围甚浓。父亲在这种环境里长大,也养成了孜孜好学的习惯及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不仅很早就读了《三字经》、《幼学琼林》、《尔雅》、《四书》等,而且还随祖父学习《汉书》。祖父曾因他能将书中内容与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加以联系对比而大为欢喜,从此“每夜必举书中名人言行告之”。
  1912年夏,父亲考入清华后,课余还下了很大功夫自修古籍。清华每年放两个月的暑假,父亲暑假回家也不休息,而是终日在书房中埋头阅读古籍。1917年,他在该年级级刊《辛酉镜》上曾写了一篇小传——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更好地对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并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患者的感染,现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深入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医护人员所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