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一棵树底下的空间,随着四季的变迁、枝叶繁茂的不同、阳光角度的不一,而投射下不同密度、不同角度的光线,是抽象的变化,也是无阻隔的美。”以这么一段浪漫的比喻为开端,洪苍蔚开始叙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不需要明确分界、刻意定义的模糊空间。
私宅是洪苍蔚最喜欢的设计项目。对这位建筑设计师而言,商业建筑就像制服,总有一套必须遵循的标准。但住宅不一样。“每个主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伦理关系,甚至他们习惯的马桶高度都不一样,所以,你必须设计出一个只属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容器,让住在里边的人感觉到窝心,舒服。”
造一个模糊的家
洪苍蔚用同样的标准打造自己的公寓。转进玄关,是一面落地镜,屋内的空间被瞬间拉大一倍,让人顿感宽敞明亮。客厅是一个开阔的空间,似卧室也似厨房。右手边是一个开放式的厨台,可以用来做饭,也可以作为吧台,用来品茶看书休闲。厨具和餐具都藏匿在内嵌的柜子中,看上去相当简洁干净,也隐约透露出洪苍蔚独处的个性。
左手边则是一张沙发床。若不是床上折叠整齐的被褥,真让人以为那仅仅是客厅的一方沙发。沙发旁的灯似一双眉眼,将屋内点活。后排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博古架上点缀的收藏品,配合着微黄的暖光与别致的木地板,将太极八卦的图像展示在眼前。亦虚亦实,给人自由与想象。
推开隔断的墙,才来到这间屋子真正的卧室,卧室中间的床依地而起,看似榻榻米,又与古时皇帝的龙榻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约舒适。茶香作伴,手中执书倚窗而坐,又有了书房的意境。“约束和局限,会压抑趣味。而一个空间,如果不刻意划分其功能,也就会产生了更多的可能。这种模糊带来的可能性,正是我想要的。”
在这个一百多平米的单身公寓里,没有框框条条的设计模式,也没有界定功能的区域设计。在这种空间的模糊中,却隐约可见洪苍蔚与外在世界对话的随性。“对主人而言,家不是逃避现实的地方,而是城市里的乐园。是让我可以彻底放松的地方—它可以是电影院,可以是游乐场,也可以是休息室……”
正是因为私宅的设计能让洪苍蔚品尝到自由和趣味,因此他总是对接下私宅设计的活饶有兴致。“商业建筑设计得好,能让一群人满意;私人住宅设计得好,能让一个人满意。对我而言,后者的成就感更大一些。让一个人满意是最难的,而只要我做到了让一个人满意,就能做到让一百个人满意。”
不谈风格的设计
“我的设计不谈风格。所谓风格,是外行人辨识空间的语言。对设计师而言,风格没有意义,这个容器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洪苍蔚的眼中,所谓的可指定的中式西式、简约豪华,都不是真正的设计。“就像一个女人,如果她身材曼妙,那她无论穿旗袍还是穿洋装,都是美的。但假如她要出门去倒垃圾,硬是要穿上旗袍,也不会因此更美丽三分,哪里还存在什么风格之说?”
因此,洪苍蔚对于建筑设计的首要要求,是考虑其恰当性。“一间屋子的装修,必须要适合所在的地域、气候、风俗、习惯,如果想当然的把屋子设计成简约风、地中海风,那这就成了哑巴张嘴—不像话了。”
“一所房子外表再华丽,可暖气不暖,空调不凉,灯不亮,空气不好,生活不方便,也只能是徒有其表。住在里面的人渐渐地会想逃离,糖衣炮弹注定就是一场空。”用洪苍蔚的话说,设计是“越俗越好”—他要的是舒适,是智能与实用,是接地气。“设计的空间是存在于一个环境的,是一个大容器,要把大容器想清楚,而在大容器之上还有需求,需求就是对象,对象就是使用者,你得从他的喜好、生活习惯,经济条件、行业、家庭成员中去仔细观察,分析拆解,然后抽丝剥茧,最后做出合理的安排。”
“我给别人的,是超出想象的未来性。”洪苍蔚的设计,总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又烙上自己认定的舒适理念。洪苍蔚的最终目的,是把顾客过去的生活整理到另一种舒服自然,同时更健康、视野更宽阔的状态。他不在乎形式,在乎的是对于建筑的设计要充满能量,充满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能够制造出爱,制造出和美的生活的。”
金字塔尖的宝贝
建筑设计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遇到各行各业的人。从建筑规划到空间设计,再到装潢点缀,洪苍蔚都参与其中。“屋子设计好,他们会让我帮忙挑几张字画来搭配房子的气质。”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艺术品。渐渐的,洪苍蔚也开始玩起了收藏。
在洪苍蔚的家里,随处可见他从各地搜罗来的藏品,让整个屋子有了不少生气。“只要是好的东西,我都喜欢。”所谓的好东西,在他看来,并不是指价格昂贵,而是艺术价值高的东西。“是遇火不融,遇水不化,能让整个空间瞬间活过来的东西。”
洪苍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藏家,他只喜欢金字塔尖的宝贝—拥有最高艺术价值的玩意,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珍品。“千百年前,老百姓家的一个破碗,流传到现在,即便是真品,对我来说也没有价值。只要是工艺娴熟纯正,艺术价值就会很高的,那即便是现在的人造出来的,我也觉得是个货真价实的艺术品。”
瓷器是洪苍蔚的大爱。他喜欢隐藏在瓷器背后的传统和文化。“每一个瓷器上不同的花纹,都似在讲述一段段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生活和历史。”藏匿于瓷器背后的养分,总会让洪苍蔚有神游穿越时空的感受。好的藏品,能赋予空间生命力。“这也是我生活的一种养分。”洪苍蔚说。
关于家的一切
空间 “在恰当的地方装上镜子,就会让空间对称,扩宽空间感。”
洪苍蔚的公寓并不大,但是进屋的镜子,和窗台边的镜子,却让屋子顿显敞亮,迷惑着视野,却带给人空间上的享受。对称的空间感,也让人体会到东方美学的感受。模糊的中心点,也让人有种一探究竟,扑朔迷离之感。
纹路 “走在地板上,仿如置身海边,看潮起潮落,看云散云叠。”
洪苍蔚客厅的地板,有着特殊的纹路。转换不同的角度,地板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纹路,给人以迥异的感受:从上往下看,是不规则的条状;从下往上看,则如海浪一般;从侧面看,又是不同情形的框架。这种变换的角度,变换的纹理,让屋子时常都带着一份新鲜感,使住在当中的人意犹未尽。 藏匿 “空间是干净的。你看不到生活的琐碎,却能感知到生活的存在。”
洪苍蔚的家中看似空空荡荡,实则暗藏玄机。在这里,你看不到平常住宅里的家电设备,也看不到应有的家具装饰。没有繁杂的电线,没有煞风景的灯泡,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件显露在外,但却拥有一切正常居所应有的功能。推开隔断的墙门,是一堵衣柜;头上小小的悬梁,却藏匿着带来凉爽的空调……所有的物件,都藏匿在洪苍蔚的设计中,静待你的发现。
智能 “家应该是最舒适的地方。”
洪苍蔚的设计,少不了系统智能的标签。就拿灯暖为例,其控制不再是一般的切换装置,而换成了适应各种不同场景的可遥控装置。像是睡觉、起床等用的灯暖,都有不同的观感,光一分、暗一分都有所讲究。多层次的灯暖,点缀了家的温馨。而全智能的家庭影院,让人瞬间感受到比电影院还舒适的效果。
【对话洪苍蔚】
私宅必须量身定制
记者:建筑设计里边,最复杂的是什么?
洪苍蔚:住宅设计是最复杂的。在外边的餐厅吃一顿饭,最多也就是呆上一两个小时,所以设计餐厅,把气氛搞好就可以了;但在家里,光是睡觉你就得在家里呆上七八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这个住宅,更别提住宅还得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不像处理一个餐厅那么简单。
记者:那你为什么偏爱住宅设计?
洪苍蔚:挑战性大。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背后的家庭成员、伦理互动关系也是独一无二的,还有独一无二的生活习惯,连马桶的高度都要根据身高来做调整,不能按“标准施工”去做。只有量身定做,造出来的东西才会符合主人的要求,才会觉得窝心。我喜欢住家,就是因为它的要求足够复杂。所以,如果你能把一个住宅做好,那你就能把所有建筑都做好。把住宅里的餐厅的功能放大,不就是饭店了吗?把住宅里卧室的功能放大,不就是酒店了吗?满足了所有世俗的需求,就能满足从世俗需求延伸出去的各种需求。最难搞的都搞定了,凡常的不就是小菜一碟了吗?
记者:现在是你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吗?
洪苍蔚:当然不是。我觉得我还可以更忙些。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打算退休?我说我会一直忙到死,我希望能活得比现在更有价值。倦怠的时候当然有,但每当想到霍金,又觉得自己的热情被再度点燃。人家动不了,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上下剩一个大脑在运动,他都还活着,而且还在继续创造,继续贡献他的智慧。你说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好埋怨的?
记者:你最想要做到的事什么?
洪苍蔚:我最想要做到的,不再是赚越来越多的钱。我想要将这种回归自然本真,开发住宅智能运用的理念传承下去。即便我作古,也会有人继续我的梦想。
私宅是洪苍蔚最喜欢的设计项目。对这位建筑设计师而言,商业建筑就像制服,总有一套必须遵循的标准。但住宅不一样。“每个主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伦理关系,甚至他们习惯的马桶高度都不一样,所以,你必须设计出一个只属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容器,让住在里边的人感觉到窝心,舒服。”
造一个模糊的家
洪苍蔚用同样的标准打造自己的公寓。转进玄关,是一面落地镜,屋内的空间被瞬间拉大一倍,让人顿感宽敞明亮。客厅是一个开阔的空间,似卧室也似厨房。右手边是一个开放式的厨台,可以用来做饭,也可以作为吧台,用来品茶看书休闲。厨具和餐具都藏匿在内嵌的柜子中,看上去相当简洁干净,也隐约透露出洪苍蔚独处的个性。
左手边则是一张沙发床。若不是床上折叠整齐的被褥,真让人以为那仅仅是客厅的一方沙发。沙发旁的灯似一双眉眼,将屋内点活。后排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博古架上点缀的收藏品,配合着微黄的暖光与别致的木地板,将太极八卦的图像展示在眼前。亦虚亦实,给人自由与想象。
推开隔断的墙,才来到这间屋子真正的卧室,卧室中间的床依地而起,看似榻榻米,又与古时皇帝的龙榻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约舒适。茶香作伴,手中执书倚窗而坐,又有了书房的意境。“约束和局限,会压抑趣味。而一个空间,如果不刻意划分其功能,也就会产生了更多的可能。这种模糊带来的可能性,正是我想要的。”
在这个一百多平米的单身公寓里,没有框框条条的设计模式,也没有界定功能的区域设计。在这种空间的模糊中,却隐约可见洪苍蔚与外在世界对话的随性。“对主人而言,家不是逃避现实的地方,而是城市里的乐园。是让我可以彻底放松的地方—它可以是电影院,可以是游乐场,也可以是休息室……”
正是因为私宅的设计能让洪苍蔚品尝到自由和趣味,因此他总是对接下私宅设计的活饶有兴致。“商业建筑设计得好,能让一群人满意;私人住宅设计得好,能让一个人满意。对我而言,后者的成就感更大一些。让一个人满意是最难的,而只要我做到了让一个人满意,就能做到让一百个人满意。”
不谈风格的设计
“我的设计不谈风格。所谓风格,是外行人辨识空间的语言。对设计师而言,风格没有意义,这个容器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洪苍蔚的眼中,所谓的可指定的中式西式、简约豪华,都不是真正的设计。“就像一个女人,如果她身材曼妙,那她无论穿旗袍还是穿洋装,都是美的。但假如她要出门去倒垃圾,硬是要穿上旗袍,也不会因此更美丽三分,哪里还存在什么风格之说?”
因此,洪苍蔚对于建筑设计的首要要求,是考虑其恰当性。“一间屋子的装修,必须要适合所在的地域、气候、风俗、习惯,如果想当然的把屋子设计成简约风、地中海风,那这就成了哑巴张嘴—不像话了。”
“一所房子外表再华丽,可暖气不暖,空调不凉,灯不亮,空气不好,生活不方便,也只能是徒有其表。住在里面的人渐渐地会想逃离,糖衣炮弹注定就是一场空。”用洪苍蔚的话说,设计是“越俗越好”—他要的是舒适,是智能与实用,是接地气。“设计的空间是存在于一个环境的,是一个大容器,要把大容器想清楚,而在大容器之上还有需求,需求就是对象,对象就是使用者,你得从他的喜好、生活习惯,经济条件、行业、家庭成员中去仔细观察,分析拆解,然后抽丝剥茧,最后做出合理的安排。”
“我给别人的,是超出想象的未来性。”洪苍蔚的设计,总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又烙上自己认定的舒适理念。洪苍蔚的最终目的,是把顾客过去的生活整理到另一种舒服自然,同时更健康、视野更宽阔的状态。他不在乎形式,在乎的是对于建筑的设计要充满能量,充满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能够制造出爱,制造出和美的生活的。”
金字塔尖的宝贝
建筑设计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遇到各行各业的人。从建筑规划到空间设计,再到装潢点缀,洪苍蔚都参与其中。“屋子设计好,他们会让我帮忙挑几张字画来搭配房子的气质。”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艺术品。渐渐的,洪苍蔚也开始玩起了收藏。
在洪苍蔚的家里,随处可见他从各地搜罗来的藏品,让整个屋子有了不少生气。“只要是好的东西,我都喜欢。”所谓的好东西,在他看来,并不是指价格昂贵,而是艺术价值高的东西。“是遇火不融,遇水不化,能让整个空间瞬间活过来的东西。”
洪苍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藏家,他只喜欢金字塔尖的宝贝—拥有最高艺术价值的玩意,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珍品。“千百年前,老百姓家的一个破碗,流传到现在,即便是真品,对我来说也没有价值。只要是工艺娴熟纯正,艺术价值就会很高的,那即便是现在的人造出来的,我也觉得是个货真价实的艺术品。”
瓷器是洪苍蔚的大爱。他喜欢隐藏在瓷器背后的传统和文化。“每一个瓷器上不同的花纹,都似在讲述一段段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生活和历史。”藏匿于瓷器背后的养分,总会让洪苍蔚有神游穿越时空的感受。好的藏品,能赋予空间生命力。“这也是我生活的一种养分。”洪苍蔚说。
关于家的一切
空间 “在恰当的地方装上镜子,就会让空间对称,扩宽空间感。”
洪苍蔚的公寓并不大,但是进屋的镜子,和窗台边的镜子,却让屋子顿显敞亮,迷惑着视野,却带给人空间上的享受。对称的空间感,也让人体会到东方美学的感受。模糊的中心点,也让人有种一探究竟,扑朔迷离之感。
纹路 “走在地板上,仿如置身海边,看潮起潮落,看云散云叠。”
洪苍蔚客厅的地板,有着特殊的纹路。转换不同的角度,地板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纹路,给人以迥异的感受:从上往下看,是不规则的条状;从下往上看,则如海浪一般;从侧面看,又是不同情形的框架。这种变换的角度,变换的纹理,让屋子时常都带着一份新鲜感,使住在当中的人意犹未尽。 藏匿 “空间是干净的。你看不到生活的琐碎,却能感知到生活的存在。”
洪苍蔚的家中看似空空荡荡,实则暗藏玄机。在这里,你看不到平常住宅里的家电设备,也看不到应有的家具装饰。没有繁杂的电线,没有煞风景的灯泡,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件显露在外,但却拥有一切正常居所应有的功能。推开隔断的墙门,是一堵衣柜;头上小小的悬梁,却藏匿着带来凉爽的空调……所有的物件,都藏匿在洪苍蔚的设计中,静待你的发现。
智能 “家应该是最舒适的地方。”
洪苍蔚的设计,少不了系统智能的标签。就拿灯暖为例,其控制不再是一般的切换装置,而换成了适应各种不同场景的可遥控装置。像是睡觉、起床等用的灯暖,都有不同的观感,光一分、暗一分都有所讲究。多层次的灯暖,点缀了家的温馨。而全智能的家庭影院,让人瞬间感受到比电影院还舒适的效果。
【对话洪苍蔚】
私宅必须量身定制
记者:建筑设计里边,最复杂的是什么?
洪苍蔚:住宅设计是最复杂的。在外边的餐厅吃一顿饭,最多也就是呆上一两个小时,所以设计餐厅,把气氛搞好就可以了;但在家里,光是睡觉你就得在家里呆上七八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这个住宅,更别提住宅还得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不像处理一个餐厅那么简单。
记者:那你为什么偏爱住宅设计?
洪苍蔚:挑战性大。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背后的家庭成员、伦理互动关系也是独一无二的,还有独一无二的生活习惯,连马桶的高度都要根据身高来做调整,不能按“标准施工”去做。只有量身定做,造出来的东西才会符合主人的要求,才会觉得窝心。我喜欢住家,就是因为它的要求足够复杂。所以,如果你能把一个住宅做好,那你就能把所有建筑都做好。把住宅里的餐厅的功能放大,不就是饭店了吗?把住宅里卧室的功能放大,不就是酒店了吗?满足了所有世俗的需求,就能满足从世俗需求延伸出去的各种需求。最难搞的都搞定了,凡常的不就是小菜一碟了吗?
记者:现在是你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吗?
洪苍蔚:当然不是。我觉得我还可以更忙些。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打算退休?我说我会一直忙到死,我希望能活得比现在更有价值。倦怠的时候当然有,但每当想到霍金,又觉得自己的热情被再度点燃。人家动不了,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上下剩一个大脑在运动,他都还活着,而且还在继续创造,继续贡献他的智慧。你说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好埋怨的?
记者:你最想要做到的事什么?
洪苍蔚:我最想要做到的,不再是赚越来越多的钱。我想要将这种回归自然本真,开发住宅智能运用的理念传承下去。即便我作古,也会有人继续我的梦想。